一篇关于蒙古族风俗、饮食和民间服饰的作文。

国家概况]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万。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蒙古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奇民族。千百年来,蒙古人过着“靠水草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此被誉为“草原的骄傲”。蒙古族科学文化事业比较发达,特别是明朝以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学、天文、地理等方面为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民间文艺中,“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而马头琴是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蒙古人起源于古王剑河(今埃尔贡河)东岸。“蒙古语回鹘”是“蒙古”一词最早的中文译名,最早见于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部落之一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各部,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认同。“蒙古”由原来的部落名称变成了民族名称。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学。蒙古人属于阿尔泰蒙古语族,分为内蒙、卫拉特、马尔胡-布里亚特三种方言。

[饮食习惯]

蒙古人生活在草原上,以畜牧业为生。马奶酒、红烧肉和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喜欢的饮料、食物和待客菜肴。每年的七八月份,马庄是酿造马奶酒的季节。勤劳的蒙古妇女把马奶装在皮包里,搅拌,几天后分离出奶脂,发酵成酒。随着科学的发展,生活的富足,蒙古族酿造马奶酒的技术也越来越完善。酿造烈性马奶酒不仅有简单的发酵法,还有蒸馏法。六蒸六酿的奶酒才是上品。马奶酒性质温和,具有驱寒、舒筋、活血、健胃的功效。素有紫玉浆、元玉浆之称,是“蒙古八珍”之一。“手抓肉”是蒙古族传统的美食方法之一。做法是将肥嫩的羊去内脏,去皮洗净内脏,去头去蹄,然后将整只羊卸成几大块,用白水煮熟,待肉熟时取出,放在大盘子里即可食用。大家拿着蒙古刀,把它们切成大块吃。它因不用筷子而用手抓食物而得名。倒酒敬客,吃手抓肉,是草原牧民对客人尊重和爱护的表现。当你踏上草原,走进蒙古包,热情好客的蒙古人会把酒倒在银碗或金杯里,捧在长长的哈达上,唱着动人的祝酒歌,招待远道而来的贵宾,以表达他们真挚的感情。

[建筑特色]

“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满语名称。“宝”在满语中是“家”、“宅”的意思。在古代,蒙古包被称为“拱顶”、“毡帐”或“毡屋”。蒙古包有圆形的,有大有小,大的可以容纳20多人休息;小人也可以容纳10人。蒙古包的搭建很简单。一般根据蒙古包的大小画一个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圈竖起“汉娜”(用2.5米长的柳条做成),再用“乌尼”(柳条棍约3。2米长)竖立起来,把“汉娜”和“乌尼”连成一圈。即使一个牧民定居在草原上。蒙古包搭好之后,人们装饰它。铺上厚厚的地毯,摆放家具,在周围挂上画框和海报。现在一些家具电器也进了蒙古包,生活很舒适很幸福。蒙古包最大的优点就是拆装方便。便于移动。架设时,“汉娜”号将被打开,形成一个圆形围栏。拆卸时,将汉娜折回来会减小体积,还可以当牛和马车的板子。一个蒙古包,只有双峰骆驼或者双轮牛车才能扛走,两三个小时就能盖好。蒙古包虽然看起来很小,但使用面积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雨,非常适合牧民经常居住和使用。

[服装特征]

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大主要组成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品由玛瑙、珍珠和金银制成。蒙古族男子穿长袍束腰,女子衣袖绣有蕾丝图案,外套高领,似乎与民族相似。女人喜欢穿三种不同长度的衣服。第一件是袖子长到手腕的贴身连衣裙,第二件是袖子长到手肘的大衣,第三件是无领双排扣背心,直筒闪光纽扣,特别抢眼。

【民族禁忌】

蒙古族骑马和驾车靠近蒙古包时应避免骑得太快,以免惊扰畜群;如果门前有火或挂有红布条之类的牌子,说明这家有病人或产妇,外人禁止入内;客人不能坐在西炕上,因为西是供佛的方向;忌死动物的肉和驴肉、狗肉、白马肉;办丧事忌红白,办喜事忌黑黄;避免在火盆上烤脚、鞋子、袜子、裤子;参观寺庙时禁止吸烟、吐痰和触摸器皿、典籍、佛像及大声喧哗,不得在寺庙附近狩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