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古代建筑的差异
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出现之前,世界上所有成熟的建筑体系,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基本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建造的,属于砖石结构体系。比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和渡槽,中世纪欧洲的教堂,都是用石头建成的,都是留在这本“石头历史书”里的历史见证。只有中国的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为主要框架的房屋,属于木结构体系,因此被誉为“木的史书”。中西建筑对材料的选择不仅是由于不同的自然因素,也是不同的文化和思想的结果,这是不同思想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了重物轻人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头的肯定中,可以看到理性的求智求真精神,强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可以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创造了原始文明中强调选择、收集和储存的活动模式。由此发展而来的中国传统哲学,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天人合一”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人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人是自然中的一环。中国人选择木材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是重视它与生活的亲和力和它的性格与生活的结果。
(2)建筑空间布局的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和个性特征的差异。
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我国的建筑是封闭群的空间格局,在地平面上呈散开状。中国无论什么样的建筑,从民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的模式。中国建筑之美是一种“集体”美。比如说;明清时期的北京宫殿,明十三陵和曲阜的孔庙都是有许多庭院的巨大建筑。各类建筑排列规整,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的内敛特征。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一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与巴黎的卢浮宫相比,北京的故宫,在类似的年代新建和扩建,是由数千个单体房屋组成的宏伟建筑群,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极其庞大;后者利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从一个庞大多变的形体中形成一个高耸壮阔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开始,柱廊、门窗被广泛使用以增加信息交流和透明度,建筑被外部空间包围以突出建筑的物理形象。这与西方人通过海上交流频繁往来,社会上实行奴隶民主有关。古希腊的外向性和科学民主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也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的建筑占地面,那么西方的建筑占空间。比如罗马Risim的斗兽场高48米,万神殿高43.5米。在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的穹顶离地60米。圣彼得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高137米。庄的这座建筑固然体现了西方人对神灵的崇拜热情,更多的是用先进的科技成果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C)建筑的不同发展显示了中西方对创新的不同态度。
从建筑的发展来看,中国建筑是保守的。根据文献记载,中国的建筑形式和使用的材料3000年来没有变化。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建筑是不断变化的,其结构和材料都发生了快速的演变。自从希腊雅典卫城出现第一批庙宇以来,已经有2500多年了。在此期间,古代欧洲的建筑形式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在形象、比例、装饰、空间布局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到古罗马的拱门和穹顶技术,从哥特式建筑中的尖戳、十字拱和飞垛技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圣彼得大教堂。这体现了西方人敢于独辟蹊径、勇于创新的精神。
(4)建筑价值观的差异,表现了中西方审美观念的差异。
从建筑的价值来看,中国的建筑重在信息,西方的建筑重在实物。中国古建筑的构造,靠的不是计算、定量分析、形式逻辑,而是师傅领徒弟、言传身教、实践、经验的方式。我们对古建筑,尤其是唐以前的建筑的了解,大多是从文献中获取信息。历代皇帝的陵墓和住宅都是根据风水理论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则运作的。为了达到与天地万物的和谐,为了避祸,为了赚钱,为了得到幸福,聚落建筑依山而建,以山川之力面向平川。这种“抬头看天文,低头看地理”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和欧几里德开创的几何美学和数理逻辑,亚里士多德奠定的“统一”、“秩序”的理性主义和“和谐美的理论”,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有科学和艺术的命运都由这个概念决定。翻开西方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是几何形式;雅典帕台农神庙的形状“控制线”是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殿的穹顶到地面,可以嵌入一个直径43.3米的球体;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它的中央拱门和“控制线”是两个整圆。即使是园林绿化、花草树木等自然物,经过人工修剪和刻意雕琢,也呈现出工整有序的几何图案,以其超越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之美”,与中国园林“人造,然造化”的自然情调形成鲜明对比。早在2000多年前,古罗马奥古斯都时期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在其著名的《建筑十书》中提出了“适用、坚固、美观”的经典观点,被后人奉为圭臬,代代相传。17世纪初,建筑师亨利·伍德提出,优秀的建筑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坚固、实用、欢乐。”西方人把“坚固”和“实用”作为评价优秀建筑的第一和第二原则。所以,当中国的古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破坏或“消失”的时候,西方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保存完好,用实物的形象诠释着自己的文化。通过中西建筑的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建筑中具有美学价值的特色形式和风格。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体系,两千多年来风格变化不大,一般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出现,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称为中国近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于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最悠久、分布区域最广、风格最明显的独特艺术体系,以汉族木构建筑为主,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朝鲜、越南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后对欧洲也有影响。
艺术特色
与欧洲古代建筑艺术相比,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三个基本特征: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还在维护和加强社会、政治和伦理制度以及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建筑艺术的所有元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人物、风格等,都是基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能被人欣赏和理解,没有跌宕起伏、怪异莫名的形象。
③整体全面。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调动了当时所有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因素和技法,形成一个整体形象。从整体环境到单体住宅,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整体效果就会受损。
这些基本特征如下:
重视环境的整体管理
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管理的概念。虽然《李周》中所有关于野、都、俗、乡、城、山、殿的规划体系未必都实现了,但至少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系统规划的大规模区域规划思想。《骑马的管子》主张“凡国为都,不在山下,而在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风水理论起源很早,除了披着迷信的外衣,大多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注重城市本体与周边环境的统一管理。秦咸阳,是一个超规模的城市环境,北起北萨坎,中间贯穿渭河,南至南山,高峰时东西达200-300里。长安(今陕西Xi)、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远超城墙;即使是一般的政府、州和县城也将郊区融入整体城市环境。重要景点,如吴越五镇、佛道、城郊园林等。,也都放了
首先是环境管理;帝陵区更注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依靠环境来展现艺术魅力的。
/question/42948299.html
中国建筑中具有美学价值的特色形式和风格。从先秦到19世纪中叶,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独立的体系,两千多年来风格变化不大,一般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外国建筑特别是西方建筑的大量出现,中国建筑与世界建筑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建筑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称为中国近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熟于封建社会。是一个历史最悠久、分布区域最广、风格最明显的独特艺术体系,以汉族木构建筑为主,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中国古代建筑对日本、朝鲜、越南古代建筑有直接影响,17世纪后对欧洲也有影响。
艺术特色
与欧洲古代建筑艺术相比,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三个基本特征:
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建筑还在维护和加强社会、政治和伦理制度以及意识形态方面发挥作用。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建筑艺术的所有元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人物、风格等,都是基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能被人欣赏和理解,没有跌宕起伏、怪异莫名的形象。
③整体全面。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调动了当时所有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因素和技法,形成一个整体形象。从整体环境到单体住宅,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整体效果就会受损。
这些基本特征如下:
重视环境的整体管理
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管理的概念。虽然《李周》中所有关于野、都、俗、乡、城、山、殿的规划体系未必都实现了,但至少说明当时已经有了系统规划的大规模区域规划思想。《骑马的管子》主张“凡国为都,不在山下,而在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中国的风水理论起源很早,除了披着迷信的外衣,大多强调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古代城市注重城市本体与周边环境的统一管理。秦咸阳,是一个超规模的城市环境,北起北萨坎,中间贯穿渭河,南至南山,高峰时东西达200-300里。长安(今陕西Xi)、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著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远超城墙;即使是一般的政府、州和县城也将郊区融入整体城市环境。重要景点,如吴越五镇、佛道、城郊园林等。,也都放了
首先是环境管理;帝陵区更注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依靠环境来展现艺术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