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是谁?
黄,21925,香港出生,广东新会人,光谱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9黄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系;65438-0950,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工作,历任技术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2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1984,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65438-0986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1988到1989,国内首次招收了一批从国外归国的博士后研究人员。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黄主要从事原子光谱和质谱分析。1957年,他第一个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双弧光源,可以测量包括卤素在内的微量挥发性元素。1960年建立中国第一台原子吸收光谱装置并开展研究工作,发表中国第一批原子吸收论文。1991年,他的团队建立了流动注射电化学氢化物发生法;2000年,发表了不含一氧化碳的镍蒸气产生方法。
中文名字:黄。
国籍:中国。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25九月21。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岭南大学
主要成果:1993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黄院士论文选。
籍贯:广东新会
人物体验
1925 9月21日,黄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新会。
1940年,黄,15岁,只身前往广东坪石求学。
1945 10黄进入广州岭南大学物理系学习,获得岭南大学物理系最佳成就奖和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捐赠的留学生奖学金。
1949年6月,黄因病休学,次年3月毕业。
1950年3月,黄加入长春东北科学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任技术员(1950-1956)、助理研究员(1956-1978)。
从65438到0978,黄晋升为副研究员,担任分析化学研究室副主任。
从65438到0980,黄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学术委员会成员(直到1986)。
从65438到0982,黄晋升为研究员,并担任现代分析化学研究室主任。
65438-0984黄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是我国第一位以原子光谱分析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导师。
1986年,为响应中国科学院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号召,黄应院士和时任厦门大学校长吴存亚教授的邀请,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历任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分析化学研究所所长。
1993 165438+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黄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主要成就
科研成果
1950三月初,黄加入东北研究院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配合东北重工业的恢复发展,开展光谱分析研究。当时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研究场所。他在地下室挖出一台废弃的小型摄谱仪,修好调试,用一个早就该有的感光板与研究所合作,建立了电解锌、电碳刷石墨等光谱分析方法,并推广到工厂。
从1952开始,黄先后研究建立了球墨铸铁和黄铜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将光谱分析推广到工厂。他为抚顺钢铁厂试制了电火花激发光源,这可能是我国第一个用于光谱分析的自制电火花光源。
从65438年到0955年,黄转向矿石矿物分析,发展和完善了我国国外常用的一种半定量方法,提出了“数序法”半定量分析中的“联系法”和“内标法”,在当时我国主要使用摄影术的情况下,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黄在1957中建立了双弧光谱分析光源,可以测定粉末样品中的微量挥发性元素,包括卤素。
在1975期间,黄从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新光源的研究。研制了一种新的原子化-氢化物发生器,它使用与普通原子化器相同的样品,但能同时测定氢化物元素和非氢化物元素,并将氢化物元素的灵敏度提高了20倍。
1986年,黄调到厦大后,重新组建了原子光谱实验室。经过一番努力,他得到了一台原子荧光光谱仪,和黄和他的学生挤在一个小房间里,开始用这台仪器做实验。当时实验仪器的脉冲功率较低,无法满足实验要求。黄指出,仪器应该通过提高线光源的瞬时发射强度来加以改进。之后,他们对这项技术进行了改进,并将其应用于短脉冲格林辉光放电离子源-质谱仪中,获得了成功。这项技术成果获得了200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截止2012月,黄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参与编写、翻译著作5部。
黄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了解中国对外科技动态。1982年至2002年在10个国家及港台地区参加学术会议、讲座、访问20余次。1992、1995应邀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和美国UniversityofMassachussettsamherst进行为期两周以上的讲座和交流,1998应邀作为德国杜伊斯堡大学客座教授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讲座和交流。1996主持厦门国际光谱化学研讨会。1997代表中国成功申办第五届亚洲分析科学大会并主持会议于1999在厦门召开。他还是31和即将召开的第33届国际光谱学会议(2003)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黄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特邀/主旨演讲如下:
截止2012年2月,黄主持的“分光光度计光度自动化”、“各种环境标准参考物的ICP-AES定值分析”等多个项目,先后获得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吉林省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福建省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人员培训
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黄多次为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和中国科学院举办光谱分析技术培训班,培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学员,他们都成为了各单位的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黄在教导学生或与学生相处时,经常用实例说明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并教导他们先做人再学习。
截至2012年2月,黄*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人,博士研究生10人,博士后8人。这些人很多都成为了高校领导、博士生导师、部门、科研院所、企业的领导或技术骨干,有的还在国外从事博士后工作或在国内担任科研职务。
荣誉表彰
社会公益服务
个人生活
黄的父母在他年幼时相继去世,家道中落,所以黄不得不独自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由于很小,他就不得不和亲戚在香港、广东、广西之间来回奔波。
除了教学和科研,黄还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丰富的生活。他最初的梦想是做一名摄影师,所以崇拜了很多摄影师,还出版了相册。除了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他还喜欢西方文学,不止一次地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文革”期间,黄被怀疑为“九国间谍”,被隔离审查,科研工作暂停。
黄和他的妻子张有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2005年9月25日,迎来黄80大寿,从事科研教育工作55年。他用英语解释了年轻的原因:“我的妻子很好”。
性格评估
“自然的生命,多彩的光谱是绚烂的;立科教,满园桃李。”(厦门大学党委书记2005年给黄院士80寿辰的贺信)
60多年来,黄院士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原子光谱分析的研究,在原子发射、原子吸收、原子荧光和激光光谱分析的理论、方法、应用和装备等方面,为我国原子光谱的开创和发展,为多层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大的成就和贡献。(仪器信息网评论)
性格影响
2005年9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在化学报告厅举行校庆大会,庆祝黄教授80寿辰和从事科研教育工作55周年。校领导、、陈,校长助理黄如彬,中国科学院院士蔡、张倩儿、万慧琳、郑、方兆伦,中国工程院院士林鹏,分析化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化学化工学院领导,黄的同事、学生代表等出席了庆祝活动,并向黄院士表示祝贺。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老院士吴、、、蔡等数十个单位和个人发来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