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个人的观点。大众传媒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也可能传递不利于学生成长的信息,使学生沉迷其中;大众传媒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有助于倡导良好的品质和作风,但也可能通过不恰当的信息误导学生;大众传媒影响着学生的人际关系,缩短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时间,增加了他们在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上的交往时间。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应从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客观看待。最重要的是,学校和社会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媒介,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会学生怀疑和思考,让学生自主选择媒介信息。
论文关键词:大众传媒;学生的社会化;媒体素养
我们生活在一个大众媒体无孔不入的时代。大众传媒是指由各种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和互联网构成的现代大众传播网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3年6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2年底,中国联网计算机2083万台,万维网站点3765438个,网民5965438人。在这些用户中,青少年是主体,18岁以下青少年占37.3%,18 ~ 24岁用户占37.3%,25 ~ 30岁用户占17.0%。其中,学生占28.0%,教师占6.2%,公务人员占8.0%。另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最频繁的课外活动是看电视,大多数孩子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100分钟。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2002年CCTV 1晚间黄金时段4岁至14岁儿童平均收视率为3.5%,也就是说仅这个频道此时就有约833万未成年观众。更多的孩子在假期看电视。大众传媒对公众生活,尤其是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社会化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在与他人和社会的接触和互动中,形成人格,获得和履行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从而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学生社会化是指学生在与他人和社会的接触和互动过程中,形成自己的人格,获得并履行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角色,从而不断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学生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阶段,既有社会化的普遍特征,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这里,为了简洁明了,学生是指处于青少年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不包括超过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鉴于中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差异较大,当两者差异较大时,将另行说明。
第一,大众传媒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社会的影响具有信息量大、时效性强、影响面广、形式丰富多样、受众选择性大、主动性强等特点。反映在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上,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量的信息,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另一方面,信息没有经过过滤,泥沙俱下。大众传媒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除了课堂和亲友。特别是学生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信息,基本都来自大众传媒。中小学生升学压力大,课业负担重。他们大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受家庭束缚,很少有机会走出去接触社会。因此,中小学生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大众传媒。根据上面的数据,大多数中小学生几乎每天都看电视,平均一两个小时。换句话说,中小学生每天都有规律地从电视中汲取一定的知识和间接的经验,每天都潜移默化地受到电视的影响。由于互联网的盛行,上网的学生越来越多,时间也越来越长。虽然有数据显示,看电视是中小学生最常见的课外活动,但这是一两年前的数据。相信随着网络知识和技术的普及,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将取代电视成为中小学生最重要的课外活动。
大部分大学生住校,相当一部分学校宿舍没有电视;同时,大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不局限于课堂和课本,所以对互联网的需求更加明显。现在,大学生手里有一台电脑是非常普遍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他们学习所需的信息,用电子邮件和聊天工具联系他们的亲戚和朋友,浏览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并在线下载他们需要的资源。
大众传媒使学生能够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网络获得在学校得不到的知识和经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对学生知识体系和结构的调整也有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媒体上的虚假信息越来越多。典型的例子,比如广告,相当一部分广告的存在是为了通过夸大产品的功能来推销产品。西方社会认为,广告的负面效应之一是导致社会物质主义,广告不断推销新产品,让人喜新厌旧;广告中用产品解决问题,让人误以为一切健康、外貌、社交问题都可以通过物质消费来解决;也有注重物质占有,忽视精神生活需求的;我们只追求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而牺牲了社会正义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此外,据国家工商总局2000年统计,当年共发现违法药品广告13986条,违法食品广告5213条,违法医疗器械广告1149条。
大众媒体,尤其是互联网,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目前无法对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管控,大量的暴力色情等煽动性信息充斥着网络的各个角落。这些信息对于明辨是非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弱的同学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阻碍学生吸收正面知识,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学生沉迷浏览不良信息,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甚至导致犯罪。
第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小学生自身辨别能力较弱,媒体中的信息会影响学生的价值标准。如果我们有效地控制媒体信息,减少对青少年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的信息,引导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就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如果媒体充斥着不良信息,青少年往往会完全信任媒体,因为他们不能充分意识到媒体可能存在的扭曲。因此,很容易在媒体不良信息的刺激下误解现实生活,沉迷于媒体特别是网络的虚构世界,进而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比如武侠电视剧,强调兄弟情,为兄弟赴汤蹈火。这本来就是一种值得提倡的品质。但很多电视剧都过分强调这一点,以至于兄弟不分对错,都忠于正邪。为了保护兄弟,他们轻则武力对抗,重则不择手段。这就导致了一种误导的情况,让那些年龄太小还不能完全区分现实和电视剧的青少年,也就是让兄弟们违背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认为武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他们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私下结伙,形成一些群殴性质的团伙。如果其中一方遇到是非,大家不管原因、过程、结果,都会拳脚相加“帮忙”,认为这就是所谓的“荣辱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