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一篇小学生科普作文
探索鱼鳔
记得有一次爷爷杀鲫鱼,我站在旁边看。爷爷剥开鲫鱼的肚子,拿出一个白色的花生状的东西给我玩。我问爷爷:“这是什么?”爷爷说:“是鱼鳔。”我好奇地拿在手里,发现是空的。我好奇地问:“这东西有什么用?”爷爷说:“你上学的时候问问你的老师。爷爷不知道有什么用。”
有一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菜盒里有红烧鲫鱼。突然我的大脑回忆起了爷爷给我的鱼鳔,我对鱼鳔的好奇心又上来了。于是,我兴高采烈地跑去问老师:“余老师,鱼鳔是干什么用的?”老师惊讶地看着我,然后笑了:“鱼鳔是鱼体内的一个结构,里面充满了空气。当它充满大量空气时,它能使鱼浮在水中;当里面的空气被挤出时,鱼鳔就会收缩,鱼就会下沉。”我似乎明白了,“嗯,所有的鱼都有鱼鳔吗?”我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我接着问。老师皱着眉头想了一会儿。有些鱼没有鱼鳔,如鲨鱼和一些深海鱼"那么,没有鱼鳔的鱼是如何上下游动的呢?"老师皱着眉头,半天没说话,然后笑着看着我,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朋友,你真聪明!你的问题难倒了老师!如果你有兴趣,我们一起做实验,一起查资料,解决这个问题怎么样?”我高兴地使劲点头。
一天后的下午,余老师把我和几个同学聚集在一个教室里。开始我们探索鱼鳔功能的实验。
实验1
探究鱼在水中的起伏是否与鱼鳔的大小有关。
问题:探究鱼在水中的起伏与鱼鳔的大小有关吗?
假设:鱼在水中的起伏与鱼鳔的大小有关。
实验设计:选取4条活鲫鱼,在其中2条的腹部小心切开一个小口,用镊子取出鱼鳔,用刀切开,用针线将小口缝合,并做标记。剩下的两条鱼作为对照组,不做任何手术。将四条鱼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它们的起伏和悬浮情况。
实验现象:1。结果发现,这两条有标记的鱼(即鱼鳔被切开的鲫鱼)并不灵活,但可以在水中沉浮。2.当四条鱼都起起伏伏时,它们的鳍也在不停地运动。
实验结论:鱼的沉浮与鱼鳔关系不大,与鱼鳍有关。
所以,我们做了第二个实验。
实验二
探索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鳍的关系。
实验步骤:1。选取一些活鲫鱼,分成四组,每组3条。第一组,小心切掉鱼的胸鳍和腹鳍;第二组,小心切掉尾鳍;第三组,小心翼翼的剪掉所有鳍;第四组不切任何鱼鳍,只作为对照组。将四组鱼放入鱼缸,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起伏和悬浮情况。
观察记录:第一组,鱼可以自由漂浮,但不能悬浮,不能停下来休息。第二组鱼能浮能沉,但平衡性不好,速度慢。第三组鱼浮沉速度很慢,浮沉不稳,平衡不好。
实验结论:鱼在水中的沉浮确实与鳍有关,鱼在水中的沉浮主要是通过鳍的运动来实现的,尤其是尾鳍的运动。
实验结束后,我们和老师一起查阅了大量的事实和相关资料,然后得出结论:鱼的浮沉和鱼鳔的大小关系不是很大,主要是通过鱼鳍的运动来实现的,鱼鳔在浮沉过程中的体积变化是被动的,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