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论文的研究视野
从目前语文教学的研究现状来看,语文论文中关于教材和教法具体问题的研究很多,比如某一类课文怎么教,某一类课文怎么教,识字怎么教,拼音怎么教,作文怎么教,图画怎么教,文学怎么学等等。有一些“传统课文”(中小学都有),人们研究了几十年,提出了各种教学方法。当然,我们可以再研究这类问题,因为教学本身就是一门动态的艺术,而不是一种死板的模式。一个高水平的老师教同样的课文,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学生,他的教学方法绝对不会一样。所以,同一本教材,在不同的具体环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研究人们没有注意到的具体环境和情况,提出和别人不同的意见。
但是,如果只着眼于教材中某一课、某一类课文、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这就限制了我们的研究范围,不容易找到有突破性和创新价值的研究课题,而且我们写的语文论文往往会缺乏原创性,很少有独到的见解。因此,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从传统的研究中着眼于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寻找具有新的研究范围和研究主题的中文论文。比如我们写语文教学论文的思路,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个是关于课程的语文论文,即对课程设置、课程性质和目的、课程之间关系的研究。人们必须在基础教育中学习汉语,即小学和中学。解放前小学叫“官话”,中学叫“语文”,解放后叫“语文”。语文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为什么要学语文、教语文,如何教和学才能达到这门课程的目的?虽然专家们对这些问题谈了很多,甚至争论了很多,但并不是每个教汉语的人都很清楚。吕叔湘先生说,“我觉得每个做教学的人首先要明白他教的是什么。”语文老师每天教的“语文”是什么?这门课学生应该学什么,应该学什么?这样的问题真的很值得思考。许多有识之士指出,我国几十年来的语文教学并不成功。吕叔湘曾说:“谈到中小学语文教学,首先,我们肯定它有问题...授课时间过长,效果不理想……”鲁先生20年前就说过这句话,现在的情况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只要看看国民整体文化水平和汉语水平低(商店,报纸,电视,到处都是错别字,说不通的句子,学校很多老师不会说普通话,板书很可怕...),就可以知道学校的语文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失败的。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三大弊端,其一是读书写字不是为了增长知识,表达思想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从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成败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问题,还受到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但就语文教学本身而言,仍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如如何正确认识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从而自觉自主(而不仅仅是完成上面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语文课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语文的习惯。因为语文是工具,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语文课和语文老师要做的是引导和训练学生学会使用这个工具。有些同学从小学毕业到中学都不会起草电报,说不清楚十个字用了二三十个字,说明还没有掌握日常生活的这个工具。来自教学的检查是语文课或者语文老师没有尽到责任。既然语文课是在“帮助”培养学生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那么如何“帮助”就大有可为。不同的时代(比如改革开放以来),不同的地域(比如大城市小地方,不同的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不同的学生情况(整体素质,经济文化环境等。),老师们“帮助”的方法可以很不一样。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对于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习惯比专家更有发言权,他们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东西,丰富甚至改写我们现行的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理论。
当然,与课程性质和目的相关的问题比较大。把语文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作为研究课题,甚至作为语文教学论文的题目,往往不容易做好。这么大的题,不可能每个人都做。但是,如果我们善于把自己研究的小课题和这些大问题联系起来,虽然是微观的研究,但其中蕴含着宏观的思考。这样的研究可能站得更高,分析问题更清楚。
另一篇是中国的教学语言论文,即教师教学语言研究。教学语言是教师教育的主要工具。一方面,它有自己的规律值得研究;另一方面,作为教授教材和体现教学方法的主要工具和载体,它与教材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目前,所有师范院校都开设了各学科的教学法课程。除了讲授一些教学理论、课程性质等问题外,重点是教材和相关的教学方法。所以有的干脆叫“教材教法”课程。这本教材应该是最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但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很少有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师承认从这门课中学到了教学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这门课程曾经脱离实际。
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学语言这一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方面的研究。实践证明,没有教学语言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就难以深入。现在国家教委正式发文,将教师口语作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必修课列入师范院校的教学计划。在语文教学的研究中,过去对教材的研究较多,对教学方法的研究较少,而对“教学语言”的研究则很少涉及。在今后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必然会形成“教材、教法、教学语言”的新格局。其中,“教学语言”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刚刚开垦的生荒地,语文教师可以把目光投向这片土地,拿出一些研究成果。
教学语言的研究范围很广。比如教学语言作为一种文体有什么特点?和普通的口语有什么不同?教师口语中课堂语言和课外语言有什么区别?中学或小学教师的英语口语有什么特点?高年级学生和低年级学生使用的老师口语有什么区别?这些差异与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有什么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导入、讲授、提问、对话各有什么特点?诸如此类。结合地域特点,还可以研究教师口语在落后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教学中的具体使用情况,教师口语在双语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以及如何提高落后地区教师的口语水平。当我们把目光放在这些方面的时候,就会发现很多问题都大有可为,这样我们的研究就可以不步别人的后尘,不循别人的建议,甚至可以开拓新的领域,发现新的问题,总结新的规律,提供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