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零售业发展的现状及提升对策是本文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现状
(一)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差距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零售市场长期保持百货一统天下的单一格局,市场份额超过60%。自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和零售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型综合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专卖店、专卖店、家居中心和仓储商城等新型零售业态迅速发展,成为中国零售业扩张的主要推动力。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零售业用150年完成了国外零售业的商业历程。西方发达国家八次零售革命形成的20多种业态几乎都在中国出现过,但各种新业态同时出现,且没有时间阶段,部分业态存在明显不足,与国际通行的标准业态差距较大。
(2)整体规模小,成本高。
目前国内企业的规模扩张更多的是外延式扩张,更注重对网络资源的抢占。规模效益没有充分体现,综合毛利率只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各项经营费用居高不下,导致净利润率远低于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巨头。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4年,连锁零售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0.85%,连锁超市百强净利润率为1.22%,而外资连锁超市平均利润率为2.22%。运营成本过高归因于两个方面。对外,中国物流成本高,占GDP的16.7%,而发达国家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内部因素是因为销售管理成本高,中国平均30%,沃尔玛16%。商品周转慢,采购配送水平低,造成库存高、缺货存储等问题。外商的这种规模化优势和低价销售策略大大提高了其市场份额,使得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份额不断萎缩,直接影响了国内零售企业的市场地位。
(三)管理水平与国际零售业存在较大差距。
1.中国商业企业的管理主要依靠传统的管理方法。零售企业员工素质低,普遍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缺乏原始创新。
2.在营销上,主要靠购物打折、赠品等促销手段。而不是以树立品牌、服务、信誉、企业整体形象为主导的营销策略。缺乏市场细分,在产品组合、服务标准、价格、促销、店面布局等方面缺乏规范管理。
3.特别突出的是没有高科技支撑,主要是信息化程度低。企业管理没有使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国外商业企业以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形成以网络为辅助的自动化管理,与传统的零售经营模式完全不同。
4.中国零售企业的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市场定位不仅仅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还关系到整个行业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由于定位不清,中国零售企业很难准确把握目标客户的需求,找准真正的行业竞争对手,因此很难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形成具有自身企业特色的竞争优势。
第二,从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分析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
从我们之前对中国零售业现状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与国际零售企业的高科技、高信息化相比,现在中国零售业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信息化程度低。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经营趋于国际化,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缩小与国际零售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差距。此外,利用电子商务可以加速零售业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树立自己的形象、品牌和管理特色。主要问题是加强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要整合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在内部信息化的基础上处理电子商务,还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企业信息基础设施条件,建立连接企业内外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企业各种资源的科学管理,同时加强对外联系。此外,还建立了商业信息系统(MIS)、商品供应系统(GOS)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使企业能够及时整理和分析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根据准确的商业信息对市场进行提前预测和预警,从而避免经营活动中的盲目性,保证商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零售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信息化的进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不仅是网络技术人才,还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懂零售运营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商业人才是零售业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之一。然而,中国的传统管理者虽然经验丰富,但对网络技术知识并不熟悉。此外,公众对电子商务所涉及的技术、基础设施网络的状况及其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的好处缺乏了解,也构成了电子商务推广的障碍。如何尽快培养和引进相关人才是我国零售业信息化发展的当务之急。
(2)品牌化
即利用零售企业优秀的品牌资产,形成零售企业的品牌效应,带来竞争优势。主要是零售企业要在产品质量和组合、服务内容和标准方面,特别是在服务标准化方面,形成统一的企业品牌形象。因此,在外资进入中国零售业的形式下,中国大型零售企业应充分发挥其在长期经营中形成的信誉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服务形象、环境和员工形象,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中国零售业在培育服务品牌资产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战略点:
1.差异化。有好的服务品牌的现代零售企业,要注重创新,即创造一种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服务品牌关系,从而加深服务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印象。2.提升现代零售企业的声誉。为客户开发重要且有价值的服务。3.建立情感联系。企业要努力超越服务的逻辑和经济层面,因为客户的核心价值往往超出常规逻辑。4.将服务品牌内化。在建立服务品牌的过程中,员工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做好内部营销是实现服务品牌内化的关键。
(3)集体化
因为零售业是规模经济最明显的行业之一,零售渠道价值的巩固和提升强烈依赖于规模。研究表明,零售商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零售商绩效与规模之间的关系呈现“S”型曲线函数,这表明当零售商的门店规模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其经营绩效可以迅速上升。这种利润增长特征在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商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商业企业集团是指以资本为主要纽带,以母公司为主体,以集团章程为同业规范的企业联合体。零售集团化的实施不仅可以增加资本总额,消除业务重叠和较高的运营成本,还可以在经营管理、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资源配置等诸多方面产生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快速发挥整体优势。
目前,全球零售企业的规模已经从传统的单店经营向连锁经营转变,竞争方式也转向集约化,从而以规模化、连锁经营和低价策略占领中国的消费市场,形成了绝对的成本优势。因此,中国零售企业要想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就必须扩大规模,增强资本和自身实力,这为与国际零售企业公平竞争提供了可能,集团化经营为降低成本、寻求规模效应提供了可能。此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复杂程度的提高,零售企业通过资本整合组建零售企业集团,利用各自优势实现规模化采购,从而降低成本。
加强与外商的“联姻”,培育自己的产业集团。根据中国入世的有关规定,中国承诺:入世后,允许外国投资者立即拥有被投资公司49%的股份,两年后达到50%;入世两年后,外资银行也将被允许与中国企业一起介入一些流通领域;五年后,我国民营企业将被允许介入部分流通领域;中国会给一些外商经销权等等。以中国零售业的现状和企业的竞争力,是没有办法竞争的。因此,我们可以采取灵活的方式,加强与WTO成员的国际知名企业集团的“联姻”。在这方面,中国零售业有与世界零售巨头合作的经验,但未来需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这种形式缓冲冲击,充分利用这种渠道,使中国产业集团的产品进入跨国连锁经营和特许经销网络。
国际化
即实现中国零售企业的跨国经营。包括独资和合资。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集团在加拿大、墨西哥、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国家开设了超过65,438+0,600家分店。2004年,集团全球销售额超过2852亿美元,2005年沃尔玛连续五年位居世界500强企业之首。日本在海外的零售企业已占在海外设立的日本企业总数的约465,438+0%,国际化倾向明显。法国、荷兰、中国台湾省等国家和地区的零售企业也实施了国际化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WTO的建立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颁布,逐步降低了各国的贸易壁垒和障碍,逐步放松了对国际投资的管理和限制,有利于利用跨国投资和采购,也为零售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了机遇。在外资企业“抢地盘”、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零售企业应加快资产重组步伐,通过合资、兼并、收购、控股等方式,对众多同行企业进行集中的战略性调整。,组建一些零售业的巨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打造零售业的“航空母舰”,从而转守为攻,积极应对。
现代通讯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流动和融合。消费信息已经普及并迅速传播,人们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购买方式和习惯正在逐渐趋同,从而通过国际化的零售业态和销售方式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国际消费需求的趋同发展也促使中国零售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
根据我国零售企业的实际情况,国际化经营的投资方式一般采用合资方式。即中国零售企业资本和地方民族企业资本合伙经营,各方* * *共同经营,* * *自负盈亏,* * *承担风险。这种方式具有投资少、风险小、待遇多的优点。而且合资企业把外资和内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外资的风险小,可以得到内资的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零售业与国际零售业相比存在的经营水平参差不齐、整体规模较小、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等诸多问题,未来,我国零售业有效参与国际竞争,提升民族产业综合实力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