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及毕业论文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就业及毕业论文影响因素分析

1引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了显著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本调查通过对《北京市大学生毕业选择问卷》(数据来源于人事局2004年对北京高校2895名学生的调查结果,由管理学院教师周亚提供)的研究,运用社会统计学原理,系统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科学依据。

2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的2895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文使用SPSS软件对30%的数据和849份样本进行了分析。首先,我们研究了研究生选拔的基本情况。目前大学生毕业主要有三种选择——国内深造、就业、留学。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本次调查的777个有效样本中,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占有效百分比的54.2%,37.6%选择就业,5.0%选择留学。此外,3.2%的学生不确定自己的毕业选择。影响大学生毕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调查数据: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其中,家庭社会因素可分为是否独生子女(女性)、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等。个人因素可分为以性别、性格为代表的先天因素和以学历、成绩、综合能力为代表的后天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软件分析,结论是毕业生的选择受到家庭、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从家庭和社会因素来看,是否独生子女(女)对毕业选择有一定影响,独生子女出国的概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状况影响最直接,符合我们的预期。在学生毕业后的选择问题上,经济问题显然是最直接的。不同的学校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另外,不同学校的培养方向不同,毕业选择也大相径庭。此外,还有许多家庭和社会因素可能会影响毕业的选择。我们考虑了集中的、有代表性的因素,如父母亲人的期望、周围学生的生活环境、舆论和评价、国家政策、学校教师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教育培训等。其中,学校的教育培养和周围同学的生活环境对毕业选择影响较大,其他因素影响不明显。从个人因素来看,根据调查结果,先天因素中的性别和性格对毕业选择没有影响。这与我们的假设不一致。可见一个人的先天并不影响发展方向。相比之下,后天因素对毕业选择的影响很大。首先,学历不同,思考角度不同,选择不同,研究生有更大的深造和研究的倾向。很明显,个人成就和综合能力对选择的影响很大。

3结论和建议

既然大学生的毕业选择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就需要多方面努力,加强合作,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首先,坚持大学生职业选择教育的正确导向。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还没有步入社会,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亲身体验,社会经验很少。他的择业观主要受自身主观思想倾向的制约,这种思想倾向往往来源于理想化的意识和追求,不以客观现实为依据,往往随着外部环境和舆论导向的变化而变化。校园里出现的出国热,公务员热,考研热,都是例子。实践证明,舆论明确,教育导向正确,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就会明确正确,形成氛围。因此,高校应着力加强大学生职业选择教育的正确导向。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教育,增强高等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应突破传统的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面向人才市场,实行开放式办学。要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研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对人才市场发展和大学生就业趋势做出分析和预测。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毕业后就业奠定基础。最后,大学生应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提高创新能力,积极迎接挑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普及,基层工作岗位也对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己,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经成为职业发展的动力和职业成功的关键。大学毕业生要有意识地选择前沿知识充实自己,培养自己吸收、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走出课堂的局限,加强实践锻炼,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学生在选择毕业的时候,要对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做一个科学的规划。要把理想和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断,确定择业的导向。大学毕业生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人格、职业素养、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因此,大学生要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尊重、关心和包容他人,真诚待人,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培养良好的职业性格特征,实现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飞跃。

4参考文献

1朱洪波。新时期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正确定位与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09)

2谢伟。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郑州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15,(3)

3,容,曹宁宁,等.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5,6 (1)

4吕石军。论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选择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