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洋的一篇文章很急!急!
读书苦而乐。
当然你得努力学习学习。你大概要努力学习才能参加考试,写论文,拿到学位。陶渊明喜欢读书。如果他生在当今世界,上大学,读研,托福都很难。我只是担心他过不了政治经济学这一关,并不是因为他“不想知道太多。”
我被打了好几次“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不得不低头忏悔。我也承认我不是真的在努力学习。但是,“玩得开心”不等于追求享受。这个知道的人能说,别人不能说。
我觉得读书就像参观——“看不见的”参观。如果你想见一位仰慕的老师或著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也不怕打扰主人。打开书破门而入,翻几页就进了房间;而且你可以经常去,一直去,说不到点子上,你可以不辞而别,也可以另找聪明人,和他对质。不要问我们要拜访的主人是住在国内还是国外,是不是属于现代古代,是什么专业,是认真说话还是聊天开玩笑,我们就能走得够近。我们可以恭恭敬敬地听孔子的弟子回忆孔子的遗言,也不妨调皮地笑着问一句“孟夫子,其言必称‘仁义’”。如果他生在我们同一个时代,他会是一个老马列宁主义的绅士吗?我们可以在苏格拉底死前陪在他身边,听他和一个朋友谈话;你也可以想想斯多葛派的爱比克泰德的金玉良言。我们可以听历代的奇闻轶事,也可以学习我们这个时代最神秘的创新理论或者故作惊人。反正恋人也好,耳朵也好,不妨拔掉,甚至摔在门上——也就是拍拍地,合上笔头——没有人会轻责。这是书外世界难得的自由!
在公户悬挂的一个罐子里,没有天、地、太阳和月亮。每一本书——无论是小说、戏剧、传记、游记、日记,甚至是散文诗——都有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日月星辰,不一样的生活在其中的人。我们不用急着去某个地方,花钱买票去看一些假冒产品或者“栩栩如生”的人体替身。只要翻开一页,走进真实的世界,遇见真实的人,我们就能认真的去享受。
说“但是你走上一层楼梯就开阔了三百英里的视野”!我们甚至可以看到脚下地球的一面,瞬间就可以到达。古人虽以“浩如烟海”来形容书,但书的世界真的是“与天为邻”,绝不是理想化的比较。世界再大,也没有隔阂。佛说“三千世界”,这个量特别大。至于书中的情境,“现在的世界”与“过去的世界”和“未来的世界”结合在一起,真的是包罗万象,贯穿三界。但是我们可以待在家里,随意在这里体验,随时求教。谁说学者目光短浅,不讲道理,对世界漠不关心?你可以在这里获得丰富的经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经常在书中“串门”,至少可以摆脱一些无知,获得更多的关注。看到那些满口豪言壮语的可敬的大人,我们也不必气馁胆怯,因为虽然他们自己的家不开放,也不允许人闯入,但我们一直去过他们的亲友家,我们会知道他们空架子背后的真实面目。有一次我开车穿过巴黎塞纳河上的大桥,我看到了住在桥下的穷人,他们以收垃圾和盖报纸取暖为生。不是我眼睛能转,只是因为我去过那个区域过门。
可惜,我们“拜访”时“隐藏”的“身体”,终究只是一根普通的骨头。我们没有如来的洞见,对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也能一览无余,只好永远记住庄子的名言“人生有限,知也有限”。我们只是昙花一现的昆虫(不只是被孙的头发转动的昆虫)。我们爬进书的世界,这里爬,那里停。有时候我们遇到对的人,听到好听的话,或者偶尔从挂在心上的问题中得到点什么,就像我们执迷不悟,乐于忘词一样。这个“快乐”和“追求享受”不是一回事吧?
19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