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地基处理的设计思路和要点
强夯地基处理能有效消除沉降,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均匀性,减少工后变形。因此,在强夯设计前,应先确定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和用途,再根据各方面的综合要求确定强夯或强夯置换的方法。应根据具体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加固深度,选择合适的锤型、能级、夯点间距、夯击次数和技术间歇时间。根据预测处理效果,反演变形指标是否满足上部设计要求。
(2)强夯法的设计要点
1、夯锤及施工机械选择
一般常用的夯锤直径2.2~2.6m,重量10~40T ~ 40t。夯锤的底部是平的,锤子是圆柱形的。不允许使用梨形夯。异形锤一般直径1.1 ~ 1.3m,平底,圆柱体,重15 ~ 45t。夯锤的选择应满足运输方便、施工效率高、动作灵活的要求。夯击面积与有效加固深度密切相关。据研究,在10000 kn·m·m的能级和1.25m的夯锤半径处,最大锤击应力分别比1.5m和1.75m处高37%和76%。为了提高有效加固深度,夯锤半径可以适当减小。高能级强夯时,重锤落锤距离小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加固地基的均匀性优于轻锤落锤距离大的有效加固深度和均匀性。
2.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
强夯法的有效加固深度不仅是反映地基处理效果的重要参数,也是选择地基方案的重要依据。一般根据现场试夯或当地经验确定。
3.强夯法的单位夯击能
强夯法的单位夯击能应根据地基土类型、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和所需处理深度综合考虑,并通过现场试夯确定。相同条件下,细粒土的单位夯击能大于粗粒土。一般对于细粒土,为1500 kN·m/m2 ~ 4000 kN·m/m2;对于粗粒土,取1000 kn·m/m2 ~ 3000 kn·m/m2。
4.强夯法的夯击次数
强夯法的夯击遍数应以夯坑压缩最大,夯坑周围隆起最小为原则。除了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击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外,还应满足几个条件:a .最后两击的沉降量不大于50mm,夯击能量大时小于100mm。b .夯坑周围的地面不应过度隆起。c .因为夯坑太深,所以锤不难。
5、强夯夯击遍数
强夯的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可使用2 ~ 3次,最后可低能量全夯1次。对于由粗颗粒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可要求夯击次数较少;相反,由细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需要更多的夯击次数。
6.强夯时间间隔
强夯的间隔是指两次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有利于土体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失。间隔时间取决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消失的时间。在没有实测数据的情况下,可根据地基土的渗透性确定。渗透性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 ~ 4周,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实。
7、强夯夯点布置
强夯法夯点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夯击效果和施工成本。夯点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布置成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第一遍夯点间距可为5m ~ 9m,以后各遍夯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或适当减小。对于处理深度较大或单击夯击能量较大的工程,应适当增加首次夯击点间距。
8、强夯法的适用范围
强夯的处理范围是指由于地基的应力扩散,强夯的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地基。每侧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应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 ~ 2/3,且不应小于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