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继续教育和就业的议论文1200字
这是一个问题。每个毕业生都会对自己毕业后的工作有一个期待。在这种预期下,他往往会推掉那些不符合自己标准的工作机会。可能是工资太低,也可能是职位不是你想要的。对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可以给学生更实际的建议:先做,因为现在是人家挑你,不是你。
其实同样的情况不仅仅在传媒行业,投行绝对是重灾区。我觉得在时代好的时候,投行高价抢人才,让这个行业成为最热门最让人羡慕的行业,因为毕业后能拿到的年薪,可能是其他行业几十年都拿不到的。所以很多人不管喜不喜欢,为了钱都要削尖脑袋进入这个行业。
这是另一个问题。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不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来看这个专业的前景。大学四年看似目标明确,但这样的选择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为行业有波动,需求也会变化。往往毕业几年后,世界就变了。
传媒专业也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对此负有很大责任。前几年传媒行业很火,所以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开设了传媒专业,招生人数也不少。但是,如果你理性的想想,那么多的媒体。除非转行退休,否则萝卜坑早就被占了。哪里会有那么多机会?但学校不管这些,会收学生,赚学费。如果要提供一点实用的建议,那就是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看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当然就业率也可以湿,一定要慎重。
我朋友的孩子今年申请了美国的MBA,分数很高,体验很好。他之前在一家美国投资银行工作了两年。按理说那些一流商学院都抢着要,但这次他真的没有心理底。这是因为今年的竞争太大了,很多被华尔街抛弃的银行家选择回到校园,回到商学院学习两年,两年后市场会更好。
无论官员们如何自信地谈论它,经济正在恶化是一个现实。那些坦率的经济学家会诚实地告诉你,经济是周期性的。前几年毕业生在市场上抢着要,现在没人要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以不自信的改变。这种情况下,找工作的时候,降低一些要求,抓住机会。那是最实际的办法,除非是那样,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兴趣。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以为找工作很容易,其实并不容易。一些当时一心要找一个铁饭碗和大家心目中的好工作的同学,看着他们找关系走后门,真的很难受。结果是,他们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打败。我们这些不在乎铁饭碗和好名声的人,机会很多。反正我们就是想要一份工作,拿工资,学点东西。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深圳,在那里做过国企总经理助理,接线员,酒店前台。我接受了这些工作机会,因为至少我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自己。收获是:我学会了区分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我也能练习英语了,但我是总经理助理,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对着电脑发呆。收获最大的是,最后被从酒店挖出来的年轻人,去了当时六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找工作。不要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空间里。既然年轻,就可以尝试不同的行业。如果觉得不适合自己,不喜欢,或者对待遇不满意,可以耐心等待机会。但是,还有一个建议,那就是无论你接受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把每一天都做好,因为很多时候,机会是靠自己的表现赢得的,你可能还不知道。
但说真的,我觉得现在年轻人的竞争比那个时候要严峻得多。因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即使有人能打开后门,但社会还是需要一批真正能做事的人,所以普通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育找到机会。但是现在,已经不是开后门的问题,而是很多人的起点比大部分同龄人高。没有公平的起跑线,就不会有竞争。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下层阶级向上崛起的机会,社会分裂就会越来越严重。这样形成的精英能体谅大多数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