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柠檬市场》一文的中译本。

“‘柠檬’市场”是乔治·阿克洛夫(1970)引入信息经济学的一个著名概念。注意:“柠檬”这个词在美国俚语中的意思是“有缺陷的”或“无用的”。)主要用来描述当产品的卖方比买方掌握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时,低质量的产品会驱逐高质量的商品,从而使市场上的产品质量不断下降的情况。虽然在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中,二手车市场常被作为“柠檬市场”的模型(注:参见平迪克·鲁宾菲尔德等著《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版,第48页6。),但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尤其是在过度竞争中。因为所谓过度竞争,是指在垄断程度较低的行业中,生产企业过多,很多企业利润较低或者处于亏损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无法顺利退出行业,从而利润率较低或者为负的情况会长期存在。这在小企业集群的发展中非常容易出现,因为小企业集群中的平行组件(注:这里的“平行组件”指的是小企业集群内部生产类似产品的企业,因此得名,因为它们在产品生产链上是平行的。)很多都高度集中在某个空间区域,而且由于这些小企业处于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状态,其固定资产具有高度的专业化。一旦出现全行业不景气或企业亏损,运营商很难转换或转售设备,因此企业主往往只能维持运营,或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以至于市场上的产品质量持续恶化。此时,企业主之间正常的信任和承诺网络会在瞬间崩溃。人文环境的恶化加剧了偷工减料之风的蔓延。两者相伴而生,相互促进,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整个小企业集群的毁灭。从台湾省、意大利等产业组织的发展历史来看,这种情况常见于小企业集群密集的地区。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要素市场还有待完善,破产兼并的法律和市场机制还不健全,企业退出还有很大障碍,过度竞争更容易出现。

让我们以浙江永康五金小企业集群的保温杯生产为例,来说明过度竞争导致的“柠檬市场”。五金是永康的传统产业。永康被誉为“五金之乡”,产权清晰的小企业集群占全市产业组织结构的70%,代代相传的“满世界跑”的工匠精神,形成了该市五金产业在国内五金产品市场的优势。据说“只要在全国任何一个角落吹出一股五金产品的需求风,就会在永康的小企业集群里掀起相应的制造业浪潮”。但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文环境和调控手段,导致市场机制失灵的“柠檬市场”现象也此起彼伏。近几年来,衡器、燃气灶配件、铜火锅、电饭锅、电动工具、铝制拖把、健身器材、保温杯等产品都是一两年领先,生命周期短的甚至只有四个月。其中,保温杯的生产最为典型。直到4月1995,本市不锈钢保温杯的生产仅限于少数小批量,5-6月生产厂家逐渐增多。9月份以后,由于供销渠道的畅通和制造成本与市场销售价格的价差(高峰销售利润几乎占到销售价格的50%),产品供不应求,大量有五金产品的小企业转行生产。11-65438+2月高峰期,专业生产保温杯及其配套设施的厂家有1300家,全市保温杯生产线扩大到2000多条。估算了15-6595年保温杯的年产值。然而好景不长。65438+2月后,产量开始大幅下降。两个月后(也就是1996年2月),月产值只有高峰期的1/8。在永康,被称为新一轮“短命”产业。国内很多经济学家把这种现象归结为产品同质化、技术水平低以及个体私营企业主“赚一票”的短期行为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些分析有失公允,根本原因应该是质量信息分布不对称导致的“柠檬市场”效应。乔治·阿克洛夫认为,在一般商品销售市场中,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是一种不利选择(注:所谓不利选择是指在商品消费市场中,信息较少的一方由于产品质量信息分布的不对称而处于不利状态。)的根本原因。当市场上的商品以不同质量进行交换时,买卖双方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根据产品质量对产品进行分类。但是,只有卖方才能观察到自己销售的每一个单位产品的质量,而买方在购买之前最多只能观察到产品质量的分布,也就是说,买方在购买产品之前无法确切知道每一个单位产品的具体质量,最多只能知道这样的产品质量的平均分布。由于买方没有其他方法来确定每个单位产品的具体质量,因此低质量的产品往往会与高质量的产品一起出售。从买方市场来说,在这样的市场选择是不利的。这种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解释为:高质量产品和低质量产品之间存在外部性。当买方做出出售低质量产品的决定时,会对买方对平均质量的认识产生影响,因为最有可能被要约出售的产品,永远是卖方最想放弃的产品,而卖方最想放弃的这种行为,往往包含了卖方想传达给买方的关于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虚假质量信息), 以至于高质量产品的卖家受损,逐渐退出市场,从而形成“柠檬市场”的产品质量恶性循环。

假设保温杯有两种——优质杯和劣质杯。假设买卖双方都知道哪个杯子质量高,哪个杯子质量低。所以会出现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个市场。在图1中,S[,H]是高质量杯子的供给曲线,D[,H]是需求曲线。注意S[,H]比S[,L]高,因为高品质的杯子制造成本比低品质的杯子高,所以业主愿意以更高的价格出售。同样,D [,H]高于D[,L],这是因为经销商愿意为获得高质量的保温杯付出更多。如果一开始,高质量杯子的市场价格是50元人民币,低质量杯子是25元人民币,那么每个杯子的日销量是20万。在实际的市场交易过程中,保温杯的生产者对杯子的质量(如材质、真空度、使用寿命等)了解得更多。)而不是买家。那么,我们来考虑一下,如果质量信息不平衡会发生什么。(经销商买了保温杯转卖给用户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质量问题,当然也有由于制度问题或者经销商、店长不道德行为的因素,比如明知产品质量低劣,却和厂家合谋屠杀消费者,以获取超高利润,当然另当别论。)一开始经销商可能会想,有50%的几率他们买的保温杯质量高(原因是如果经销商和厂家都知道杯子的质量,而这两种杯子的日产量是20万,那么只有厂家能知道每个保温杯的质量,经销商最多只能观察保温杯质量的分布)。因此,在购买时,经销商会将所有保温杯视为“中等”质量。在图1和图2中,中等质量保温杯的需求用D[,M]表示,低于D[,H]但高于D[,L]。如图所示,现在卖出去的优质杯(65438+万)会更少,低质杯(30万)会更多。

当经销商开始了解到大多数出售的保温杯质量低劣时,他们的需求就转移了。如图1和图2所示,新的需求曲线可能是D[,LM],也就是说,平均而言,保温杯是中低质量的。因此,需求曲线进一步左移,这使得保温杯的制造转向低质量。这个运动还会继续下去,会导致保温杯制造偷工减料和质量的恶性循环,直到低质量的杯子完全占领市场。此时,市场价格太低,无法制造市场上任何高质量的保温杯,所以经销商正确地假设他们购买的任何保温杯都是低质量的,需求曲线将为D[,L]。这个过程形象地说明了低质商品把优质商品赶出市场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事实上,任何小企业集群在生产某些产品方面都具有竞争力。小企业集群一旦出现“柠檬市场”效应,最终会使自己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制造者,结果经销商和消费者最终会转向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企业或集群。这也是永康的五金企业集群在产品生产上屡屡大起大落的原因,其保温杯的生产曲线如图3所示。

图3 1995年永康保温杯行业月产值变化(万件月产值)

(数据来源于浙江省永康市财政局1995税收分析数据)

必须指出,这种柠檬市场效应几乎是小企业集群发展初期的普遍现象,这是由小企业集群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的。台湾省、意大利、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如何消除小集群发展中的这个陷阱?笔者认为必须解决产品质量的信息分配不对称问题,这是“柠檬市场”产生的根本原因。

信息经济学认为,要解决不利选择、不道德行为等信息问题导致的市场失灵或低效率问题,必须有效制造和传播“积极的”市场信息(注:见谢康《信息的微观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19)。),以使因信息不对称而瘫痪的市场再次发挥作用。不难理解,这种“积极的”市场信号是纠正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质量保证和商标战略。高质量产品的制造商经常通过质量保证(退货、更换、修理和质量保证体系等)向消费者传递有关产品质量积极市场的信息。)和注册商标制度。高质量的产品通过“积极的市场信息”来区别于假冒产品——“柠檬”产品。这种策略成功的关键在于,要么让低质量产品无法提供类似的信息,要么让低质量产品的制造商制造类似信号的成本远高于高质量产品的制造商。当然,名牌制造商或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者为创造“积极的市场信号”而增加的成本最终是由消费者承担的。在这里,名牌产品和非名牌产品的价格差可以看作是消费者在非名牌产品中寻找优质产品的成本。由于市场上产品质量的不断分散,消费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不利地位,消费者在非品牌产品中搜寻优质产品的成本通常极高。在这种环境下,消费者自然愿意购买高价的名牌商品。意大利等地流行的“区域名牌”实际上是创造整个小企业集群所享有的“积极市场信号”的有效策略。

二、更新小企业集群人文环境的策略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维持小企业集群正常运转、降低中间产品交易成本和适当应对外部市场变化的内在机制是集群内部的人文环境,而这种人文环境的核心是以信任和承诺为主要内容的所有者合作精神。如果没有这种合作精神,“同质”小企业主之间的恶性竞争将迅速增长和蔓延,精细专业化将难以为继,小企业集群的整体外部竞争力也将消亡。因此,运用“五边”文化和威廉姆森提出的两方、三方规制模式来更新小企业集群的内部文化环境,是防止我国许多小企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陷入“柠檬市场”的良策。

第三,培育市场中间商和经纪人的策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失灵。虽然中间商和经纪人本身不能成为产品质量的信号,但他们可以强化或具体化市场信号。这些中间商和经纪人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产品质量进行鉴定或鉴别,通过高价卖优质产品,低价卖劣质产品来建立信誉。中间商或经纪人的商业信誉一旦建立,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选择局面就可以得到改善;高质量产品的卖方可以通过经纪人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其产品,为此支付给经纪人的佣金低于卖方在不对称市场中直接销售产品所遭受的效用损失;另一方面,想要购买高质量产品的买家可以通过经纪人以可接受的价格购买高质量产品,为此支付给经纪人的佣金低于买家在不对称市场中搜索高质量产品的成本。无论是在初级小企业集群中,最终消费品和中间产品通过“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将经纪人和中间商从“游击队”变为“房客”,还是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以商业企业为主的“OEM”(代工生产)生产模式,都是培育市场中间商和经纪人的成功模式。

第四,产品和零部件的质量标准化控制策略。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s·平迪克对这一策略有着精彩的描述。他认为“有时候一个企业是不可能做出名声的。例如,高速公路旁的餐馆或汽车旅馆的大多数顾客只去过一次或几次,因此他们没有机会出名。那么,这些餐厅和酒店是如何处理柠檬问题的呢?一种方法是通过标准化。在你的家乡,你可能不想经常去麦当劳吃饭。但是当你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想停下来吃午饭的时候,麦当劳看起来更有吸引力。原因是麦当劳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产品。”(注:参见平迪克·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490页。对于小企业集群来说,建立地方行业协会制定和协调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来提高集群的产品质量是非常有效的,以此来制止过度竞争导致的偷工减料。因为这些“质量标准控制”,关于产品质量的信息清晰具体,消费者搜索优质产品的成本大大降低。笔者曾经在浙江乐清市柳市的低压电器企业集群制定过相关的质量标准,并成立了相应的检测中心来管理这方面的工作。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一策略在防止“柠檬市场”出现、制止企业间恶性竞争方面的有效性。目前,刘氏电器企业集群拥有生产许可证200余张(占全国1/2),成为中国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基地。

除了上述四种策略外,还应建立和发展生产资料市场和资本交易市场,以减少企业退出的障碍。

编辑杜,作者仇保兴

作者简介作者是浙江省金华市委书记,复旦大学在职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