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际倾向的文献研究

妈妈只会说我调皮,一点都不在乎我。她能说我什么?我饿了,我奶奶喂我。当我困了的时候,我奶奶给我铺床,给我讲故事哄我睡觉。我不会做作业,是奶奶教的;如果我妈说我,我不怕。我的祖母保护我。

这段话摘自一篇小学生作文。妈妈看到大概会哭笑不得。

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年轻父母迫于工作生活压力,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他们不得不把抚养孩子的重担交给祖父母。于是,爷爷奶奶不知不觉就成了孩子的“父母”和“保镖”。从生活照顾到学校接送,从检查作业到父母批评孩子时充当“保护伞”,大概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康格已经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但她的“情况”却让妈妈越来越担心。在家里,聪明是相当正常的,爱说爱笑,但在学校,她是如此害怕集体活动,当老师叫她起来回答问题时,她会哭。最近她经常在家反驳妈妈:奶奶说女孩子长大了会变笨,比不过男孩子。女生小的时候学习是没有用的!

年轻妈妈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好交给老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老人平和的心态为孩子营造了和谐的家庭氛围;“老小孩”的特点使他们容易融入儿童游戏,使他们的关系和谐;有经验的爷爷奶奶有丰富的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他们冷静、耐心、细致的态度和方法,不仅能给孩子安全感,也能给工作、生活压力大的年轻父母积极的支持和帮助。老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美德有更多的了解,在把这些东西传递给子女方面更有优势。

然而,正如康格妈妈所担心的那样,老人照顾孩子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老人无原则的溺爱,不仅阻碍了孩子优秀自我性格的成长,也导致了孩子任性、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发展缓慢等问题。也是因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和父母有分歧,一方面让孩子感到是非混淆,另一方面影响了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此外,由于爷爷奶奶自身的认知能力与现代教育观念的差距,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仅“过时”,而且“错误”。

那么,对于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妈妈们来说,在无力照顾和抚养孩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有效地看待和处理“同伴教育”呢?

在此,建议妈妈们首先承担起必要的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妈妈,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不管一个母亲有多忙,她都应该尽可能多的花时间陪孩子。不要以忙碌为借口,把抚养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老人,然后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责怪爷爷奶奶。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亲子关系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孩子不和父母住在一起,他的归属感就会转移,通常是转移到和他住在一起的人身上。如果孩子完全交给爷爷奶奶抚养,就会出现孩子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感情深厚,却与父母分离的家庭生活现象,这种场景必然会影响孩子以后的身心健康。

其次,当母亲与老人的教育观念不同时,与老人的沟通应该是“技巧”。不要盲目的认为老一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其实只要他们有足够的耐心去讲解和解释,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他们也是愿意学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效的教育方法的。

这些技术包括:

第一,肯定和强调自己对孩子的爱,因为这种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不要简单地对老人说“你错了,会害了孩子”。

第二,用育儿专家的话讲得通。你可以说“我看到一个育儿专家说这样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帮助,有好处”,不要说“你不要那样教,我觉得你应该这样教”。

第三,一旦老人做了正确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大力鼓励和表扬,强调因为老人的方式,孩子的表现比过去好很多。最后,聪明的妈妈不会在孩子面前和老人争论如何教育孩子。孩子虽然小,但对外界的认知发展很快。他的观察能力不仅特别敏锐,而且“钻漏洞”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在孩子面前争吵,不仅会让他意识到双方不能为自己的问题争吵,会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带来其他问题,还会让他觉得这种不和谐的家庭氛围是不安全的,会对他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