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政治因素分析报告
在2010民航局工作会议上,民航局正式提出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并结合未来一年民航发展的形势和总体要求,还提出了2010的工作目标和九项任务,对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做出了积极全面的回应,让人感受到民航强国战略构想所体现的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浓厚氛围。
民航强国建设应该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关系到行业成败的关键,但实际上,民航强国建设最终还是人民自己的事情。在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任何行业,包括民航,都直接或间接地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坦率地说,判断民航强国建设成功与否,关键是看中国民航是否会以最经济的投入、最严谨的工作、最优质的服务、最友好的态度、能让人民骄傲的成绩来回报人民的期待,让人民满意。
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大任务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民航不仅规划了民航发展的宏伟蓝图,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措施,而且关爱人民,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觉悟和人民情怀。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不仅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还明确将普及战略作为三大战略之一,并作出了周密部署。2010九大任务中,把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航班延误问题作为主要任务之一,对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航空运输发展作出了详细安排。仔细研究,我们发现,中国民航对人民的感情是深为关切的,这实际上体现在字里行间。无论是对建设民航强国意义的探讨,还是其既定的目标和原则,以及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措施和任务,中国民航的发展都与人民的需求紧密相连。
第二,深入解读民航强国战略理念的“人民情结”。
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2010的工作目标,九大任务中的“人民情结”,既是中国民航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又有内在的理论依据。深入解读,我们发现,民航强国战略理念实际上体现了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种内在统一。
首先,李家祥主任在履新之初,就在《世界民航发展与中国民航》报告中对中国民航跨越式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作了精辟论述。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中,从全面小康对人民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其给民航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体现了民航领导层对中国民航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统一性的深刻认识。
其次,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分阶段时,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份作为民航强国战略初步实现的时间点,说明民航强国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同步的。
最后,在《民航强国战略构想》和2010年工作目标和九项任务中,关注民生、民航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思想,既体现在战略目标上,也体现在战略任务上。
综上所述,如果说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是以发展问题为核心,以实现中国民航业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为目标,那么它为所有民航人指明了目标;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为民航强国战略构想的实现提供肥沃的土壤。中国民航的发展只有植根于沃土,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才能实现新的跨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发展”,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只有这样,民航的战略地位才能提高,发展基础才能更加牢固,综合实力才能更快提升,广受关注的民航体制改革步伐才能更加坚定。
三、建设民航强国:民航发展与小康社会的适应性探讨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国民航发展的关系
小康社会的实现与民航运输息息相关,这对我国民航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纵观古今中外的“小康”概念,包含两层内涵:小康社会和小康生活。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生活,是指我国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相对富裕的生活条件,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民航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其“温饱”地位可以理解为满足商务旅客、高收入群体等特定群体的基本航空运输需求;其“小康”状态是民航服务从高端向大众化的过渡阶段,也是从满足人民基本航空运输需求向全面提升航空运输服务的过渡阶段。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了小康社会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四个维度的标准,这是我们界定民航发展与建设小康社会适应性的社会内涵,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作为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民航的发展。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以及我国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和人流必然会前所未有地增加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航空运输的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首先,民航业需要提高行业运行质量,提高人员和资金使用效率,增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这就需要民航业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充分竞争做大做强民航。其次,要满足社会对航空服务的广泛需求,提高航空公司网络的通达性,扩大航空服务的覆盖面。最后,要提高民航业发展中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一定程度的民航发展作为有力支撑。同时,民航发展与小康建设的适应性也是行业发展可持续性的本质要求,是行业所肩负的社会属性。
保持民航可持续发展,是行业自身建设的长远和根本需要。要从自身的制度完善和能力建设入手,处理好快速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关系。民航业的社会责任远高于其他一般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需要更广泛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行业安全运行,提升民航社会服务水平。
(二)中国民航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
民航发展与小康社会建设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遵循以人为本、全面性、系统性、科学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民航发展与小康建设的适应性包括民航服务小康社会发展的水平和民航满足人民小康生活的能力,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充分考虑了上述因素。
民航服务大众化既涵盖航空运输,也涵盖通用航空,因此设置了“社会参与度”和“通航服务水平”两个一级指标来衡量民航的小康程度。“社会参与度”指标主要考虑民航享受航空运输服务和参与民航相关活动的程度,“通航服务水平”指标主要考虑通航运营服务的社会促进程度。同时设置了“服务质量”一级指标,主要从安全、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方面衡量民航的小康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