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介绍

《幼儿园工作条例》提出了“萌发幼儿健康情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也是新时期幼儿教育的现实要求。然而,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情感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培养儿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学前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是孩子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相当多的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不恰当的育儿方法使孩子养成了傲慢、任性、贪图享乐、自我中心等不良习惯。“隔代教育”让爷爷奶奶过分溺爱孙子,让孩子在家里伸手,想给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有单亲家庭放任自流的育儿方式,对孩子也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一、儿童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道德行为,是决定道德观念和信念的基础。一个人只有具备道德习惯,社会意识和社会规范才能成为他的精神财富。道德习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讲礼貌的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遵守纪律,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诚实守信,爱护公共财产,不欺侮弱者。(2)活动习惯

活动习惯是指因反复练习而被巩固并成为一种内在需要的活动行为,包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积极参与活动的习惯。(3)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饮食、生活、卫生、消费习惯,如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积极锻炼、不乱扔瓜果壳、不随地吐痰、饭前便后洗手、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不乱花钱等。(4)工作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热爱劳动、善于劳动、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如做好倒班工作、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

以上四个方面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的培养是习惯培养的起点,活动习惯的培养是中心,道德习惯的培养是目标。从各学科教学渗透和区域活动培养两个途径,以兴趣、情感、意志三个非智力因素为主要策略,循序渐进,再推广。。希望能帮上忙。;轮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