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时尚现象报
改革开放以来,从产业组织结构来看,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良性发展的主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型国有企业,而是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根据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统计显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800多万家,占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60%以上、57%以上、40%以上和60%以上,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浙江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浙江市场经济的主力军。
虽然近年来中小企业有了很大发展,但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仍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如何正确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加快其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客观评价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面广量大,一方面为国家创造了税源,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特别是在当前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它们已经成为创造就业机会、吸收城镇下岗职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在确保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投资少,可以充分利用分散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它组织结构简单,管理方式灵活,管理成本低,适应市场的能力强,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创造力。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加速了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速了一批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以浙江嘉兴为例,皮革、羊毛衫、木业、服装、化纤、丝织、光机电、小家电、电声电子等地方特色鲜明、竞争优势巨大的产业集群相继涌现,其形成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浙江,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浙江省的来料加工、订单出口等传统外贸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的天下。
如上所述,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方便人民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和分工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首先,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宏观管理体制不顺畅。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县市尚未形成超越部门和所有制界限,按照社会内部分工要求,合理规划、支持、监督和协调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管理机构。实践中,对中小企业的宏观管理比较分散,口径不一致。这就导致政令不统一,一些国有和集体中小企业太死,而大多数非国有中小企业很少有人关心和引导,导致中小企业无所适从。而且很多地方的领导热衷于造“航母”,搞多少个几百亿、几十亿元的工程,很少关注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这些都导致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缺乏全面的把握,也缺乏宏观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扶持。
二是中小企业缺乏资金支持,融资相当困难,尤其是非国有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能力无法充分发挥,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金融机构惜贷、怕贷、拒贷;上市融资、债券发行、信托融资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不完备(新推出的中小企业板准入门槛仍然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仍然难以进入);风险投资机构少,规模小;区域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支持能力不足,投资渠道太少,信用担保刚刚起步,使得企业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充机制。同时,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收紧银根,商业银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人民币市场利率管制未完全放开,也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因此,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据统计,中小企业9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内部集资、亲朋好友以及各种非正常渠道(如民间高息贷款、资金池等。),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和财政政策支持,还需要社会中介组织从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市场营销、技术开发、法律支持等方面提供中介支持。中介支持和政府政策支持一样重要。从国外的情况来看,政府的政策支持往往通过中介机构发挥作用,而在国内,这种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四是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乡镇企业法》和新实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前两部法律法规按照所有制性质和不同组织形式进行分类,缺乏统一的立法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导致不同所有制、不同组织形式的中小企业法律地位和权利发展不平衡、运行不规范,后一部法律缺乏相应的实施配套措施。同时,在金融信贷、税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限制行业垄断等方面,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导致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制约。
第五,中小企业社会负担较重。大多数中小企业认为自己普遍承担了很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摊派。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近年来,中小企业不断为南排工程、太浦河、城市防洪工程、教育等进行融资。此外,还有一些部门和乡镇政府集资摊派。
第六,企业间合作关系不协调。大中小企业之间的组织关系相当松散。大企业作为“主角”,也充当“配角”,搞“大而全”。中小企业作为“配角”,也充当“主角”,搞“小而全”。大企业很难从中小企业获得低成本、高质量的零配件和中间产品,而中小企业很难从大企业获得资金、技术和管理支持,只有少数中小企业可以与大企业合作。据统计,中小企业80%以上的产品销售直接依赖于最终市场。这些都与经济发展的专业化、规模经营和分工协作的趋势背道而驰。
此外,地方政府在金融、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方面的支持也不够。尤其是当前,能源、电力等垄断资源的分配不公和严重短缺,也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二,从中小企业自身(即内部环境)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布局分散,整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品牌意识弱,多为“小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村村点火,村村冒烟”是中小企业布局的真实写照。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看着别人赚钱就一哄而上,不能真正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一般产品多,名品少,品牌意识弱;低附加值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弱,更新换代慢,产品技术结构落后,科技含量低。面对中国加入WTO的现实,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它们表现出更多的竞争劣势和更大的压力。
二是产业结构雷同,调整乏力,企业技术进步缓慢,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中小企业的发展轨迹来看,往往是从家族产业起步,脱胎于个体私营经济。另外,区域(村、镇、县、市)小,文化技术支撑薄弱,导致工厂规模小,企业组织分散性大,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技术进步慢。根据杭州市的相关数据,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投资、布局分散、缺乏合理有效的分工等问题。各区县的中小企业主要从事一些劳动密集型和传统资源粗加工行业,往往会冲进高科技领域。
三是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不高,人才匮乏,观念陈旧,管理落后。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人力资本成为生产中的第一资本。就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很多都是在充满传统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小农意识。他们经常由三个亲戚和六个亲戚以及他们的兄弟姐妹管理。这种人员封闭、财产封闭、经济运行封闭的“三封闭”管理状态,在企业初创阶段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时,
第四,不顾自身能力,盲目投资,四面出击,过度扩张。企业是否应该多元化经营,一直很难有定论。韩国现代、ge等全球大型企业剥离了非主流产品,可口可乐做饮料也不过百年。而中国的中小企业,一直有着“什么都要做大”和“为了做大而做大”的情结。有相当多发展良好的中小企业,因为“四面楚歌”而进入陌生领域,过度扩张,而不是“集中力量”发挥自身优势,最后破产案例比比皆是。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对中小企业和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形成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宏观环境。
要进一步提高政府和全民对中小企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形成企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加强立法,加快中小企业法规建设,以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契机,积极制定配套的国家和地方法规,改变中小企业法律保障机制;切实转变中小企业宏观管理机制,政府要转变职能,做好中小企业发展和管理等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将中小企业救助纳入法制化轨道,形成有利于各类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法律政策体系,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按照国际惯例,各级政府应重点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区、服务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融资困难势在必行。
第一,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首先是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储备制度。储备金由政府持有,主要用于支持地方中小企业产业和产品升级,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有偿使用和滚动发展。初期资金可通过财政拨款、出售原国有中小企业所得、中小企业提取一定的发展准备金等方式筹集。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银行,鼓励建立业务模式多元化的金融机构。鼓励设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股东、以企业间互助为主要业务范围的区域性中小企业互助合作银行和投资财团,并在法律上规定资金投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和支持的政策。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也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第三,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企业提供有偿服务。例如,目前浙江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113家,已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94.88亿元。这些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是,这些机构资金的规模还比较小,承担风险的能力也很弱,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国家应在总结有关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借鉴日本等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成功做法,积极探索成立国家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司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为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再保险服务。
四是组织中小企业建立互助基金。在一些农村地区,由农民自愿职业建立的农业互助基金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借鉴这一经验,设立中小企业互助基金,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
第五,允许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筹集资金。要鼓励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在深沪两地上市,选择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承担风险的方式联合发行公司债券。国家应该加快资本市场的发展。
第二,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优惠。
一是政府对中小企业给予直接补贴,以地级市为单位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创办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以及中小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和城乡失业人员就业的奖励。这样就意味着失业救济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更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目前,浙江省实施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补贴政策,使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二是在贷款利率方面给予优惠。建议采取无息、贴息、低息等鼓励贷款的激励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自主创业,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特别是信用担保贷款的利率区间,简化中小企业抵押程序和条件,允许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作为抵押物。
第三是税收优惠。鼓励社会各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入。企业和个人投资固定资产开办中小企业,以及从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产品生产、保存古代手工艺品生产的,应在一定期限内减税或免税;应纳税但暂时有困难的,可以延期缴纳。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首先,要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形成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自律组织。这些组织应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服务,维护中小企业的权益。政府要通过改革,把相关的行政职能逐步转变为服务职能,转移给这些组织,形成“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
其次,要借鉴国外经验,实行咨询服务补贴制度,培育壮大社会中介服务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技术支持、人才培训、引进、法律咨询等全方位服务。社会各界要积极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做中小企业的媒人和载体。
第四,理顺中小企业工作体系
结合政府机构改革,尽快改变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体制,取消现有的按所有制、行业和地区管理中小企业的政府部门,逐步实现由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管理主导向服务主导、经营主导向监管主导的转变,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
五是为中小企业发展培养人才,更新观念。
中小企业无论是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还是从事各种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业人员,都远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而其自身又无力实现在职人员的自我培养,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帮助。中小企业也要更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舍得在人才培养上投入,树立“不为我所用,为我所用”的人才观。
六、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中小企业的优势在于竞争,但一定要公开公平。因此,我们应该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形成一个适合各种企业游泳的海洋。要在中小企业工商登记注册中降低条件、简化程序、降低成本。对于可以放开的行业,要通过改革打破垄断,尽快放开。凡允许外国企业进入的行业,应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经营。
七。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新平台: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
各地要统筹规划,加大工业园区建设整合力度,发挥规模经营优势。尽可能降低企业入园成本,形成信息和资源的享受,努力打造企业发展壮大的新平台。
八、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形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形成中小企业新优势。
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前列的浙江,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成为“浙江现象”的软肋。为了解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近年来,浙江各级政府和科技部门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实施了“技术和人才大引进”,建立了高水平的科技服务中心(如浙江省和清华大学在嘉兴建立了清华大学浙江科技研究服务中心,香港科技大学准备在余杭设立研究中心,中科院也准备在浙江设立研究中心等。),从而使浙江成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的“科技创新大省”,建设一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力量。同时,中小企业也要积极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联系,愿意投入技术改造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己的特色,明确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只有“变得更强”、“做得更好”,走“小而专”、“小而优”、“小而精”、“小而强”的道路,才能真正走得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