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的最后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意义
第一,经济研究离不开数学。
科学史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即所有属于“科学”范畴的学科都是以人类社会活动的实践为基础的。学科的划分,不同学科各自特点的归纳,都是“人为”因素的结果。就内在性质而言,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极其明显,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内部,而且在两个学科之间也是如此。
经济学是研究社会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基于资源存量和流量的可测性,为了使资源配置更加公平和高效,经济学有必要借助数学这一严谨、准确、实用的思维工具。基于资源配置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涉及经济制度、社会心理、价值观等难以量化的因素。,经济学作为一门侧重于思辨和定性分析的实证科学,不能把数学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或万能工具。
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作用在理论界一直有争议,至少已经100年了。从“反对数学的蒙昧主义”到断言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观点大相径庭。
作为对实际经济活动的理论总结和抽象,经济学从萌芽到形成,始终没有离开过数学。一方面,数的概念是在漫长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另一方面,生产活动总是需要经济学的不同学科,如人口学、市场营销、劳动与工资、价格、金融、财务、会计等等,这些学科都与计数、测量和计算有关。没有数的概念和计算的方法,可以说就不会有这样的学科。
经济活动的实践决定了经济理论的学习离不开数量,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程度与数学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纵观数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有质的区别的基本阶段。第一阶段,计数和算术时期(结束于公元前5世纪);第二阶段,初等数学是数学不变的时期(结束于17世纪);第三阶段,变量数学时期(结束于19世纪);第四阶段,现代数学时期。现代数学时期的突出特点是,数学的各个分支不断发展壮大,数学的对象和应用范围大大扩展,数学中最普遍、最统一的概念以更高的理论抽象性和概括力被揭示出来。
数学的概念和结论虽然极其抽象,但都来源于现实,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实践,这可能是数学不仅具有无限生命力而且对所有学科都具有巨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根本原因。正如恩格斯在《反都灵》中所说,应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可能性的根源在于,数学是从世界本身中抽取出来的,只表现了世界中内在关系的形成部分,所以它是可以普遍应用的。
随着数学的发展,经济学对数学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19世纪之前,初等数学主要用于经济学。从威廉·配第的《税收理论》(1662)和《政治算术》(1676)到魁奈的《经济表》(1758),用数字、图表和简单的计算来描述和分析国家财富的状况和变化。自19世纪以来,变量和函数的概念被引入到经济学的研究中,数学方法的应用更加普遍。其中康拉德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研究》(1838)是一本有意识地运用数学公式解释经济问题的书。此后的屠能基于实际数量的经验公式(1850)、瓦尔拉斯的均衡交易理论(1874)、哈罗德的经济增长模型(1948)、丁伯根的48方程大规模经济增长模型(1939)以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托宾的中间变量模型(1958)和索洛、罗曼的20世纪70-90年代经济增长模型等。,发表了大量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著作。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既使用一般的经济学概念和传统的经济学方法,又使用最简单的数学符号到最新的数学方法。
从经济学与数学密不可分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知道数学可以为经济学提供独特而严谨的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中常用的逻辑一样,数学是理解世界的工具。但是,数学的应用只有与具体现象的深刻理论和“质”的严格规定相结合才有意义,否则经济研究就会陷入没有实质内容的公式和数学的游戏。
第二,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方法的偏差
目前,关于数学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的争论焦点不是经济学是否应该使用数学方法,而是如何使用数学方法。对于前者,在经济活动中广泛应用数学的实践和不断推出将数学方法应用于经济理论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而对于后者,则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导致经济学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出现了严重偏差,影响了研究效果。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可能会把我国的经济研究引入歧途。
在经济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主要问题是:
1.适用范围太广。数学应用的边界是可以量化的东西,经济学研究的视野是人类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关系。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可以量化,尤其是社会经济关系,受到制度、道德、文化、历史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几乎都是无法量化的。用数学公式来表达不可量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似乎是合理的,因为它们之间根本没有运算关系,无法用量化计算来验证对错。虽然数学也是反映人的思维的语言,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都能转化为数学的语言。物理、化学、生物等与数学密切相关的学科也是如此。有些问题即使转化成数学关系也不一定能解。而以人类社会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对数学的应用有更多的限制。试图将经济学非人化,甚至将经济活动中的人“机械化”,将人的活动程序化、公式化,无疑是一种经济研究的自我毁灭。
经济学很容易沉迷于方法论的探索,拘泥于微观经济的研究,而忽略和漠视涉及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机制设计、社会关系调整的全局性问题。正如理查德·布伦克所说,现代经济学越来越热衷于复杂的数学计算,对奇妙的数学模型沾沾自喜,玩弄神秘。结果是经济学逐渐脱离了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复杂性和不合理性。近年来的经济研究趋势揭示了这方面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
2.数学模型约束的选择过于随意。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建立在设定一些前提和假设的基础上的。比如会计学中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期间、货币计量四个会计假设,西方经济学中有“经济人”和“完全市场化”的假设。数学方法的逻辑严密性和计算精度的本质决定了任何数学模型都受到几个条件的约束,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数学模型才能成立。方程越复杂,受到的约束就越多。目前一些经济学家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完全不考虑约束条件,过于简单化,约束条件的确定非常随意,从模型本身的需要出发,不考虑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