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论文
一、案例教学法在曲式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曲式分析,是指对音乐的和声、结构、曲式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分析,总结各种音乐的曲式、结构和规律,并进行类比的分析练习,从而对各种复杂多变的曲式做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利用掌握的发展原则进行进一步的音乐创作实践。
(一)课前准备
一般来说,曲式分析课程是为大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音乐表演和音乐学学生开设的。此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乐理、和声声学、复调等基础课程,具备了学习更复杂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考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教师要吃透教材。以教材中的二段式教学为例,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分为三个专题:再现式二段式,非再现式二段式,两种曲式有何异同。每个题目要选择两到三个具有典型特殊意义的案例让学生分析;第二,教师要在课前了解所教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水平等。,也就是说,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同时要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做出适当的教学安排。在选修曲式分析这门课之前,学生还需要进行课前准备,比如熟悉教材,了解教材中各种曲式的结构,以便于课堂讨论。还可以通过网络,以二人转为例,对再现型和非再现型二人转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考察,了解其典型结构、创作手法等。
(二)课堂的实施
以学生为主体是案例教学法区别于其他教学形式的显著特征,其实现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在课堂上,案例教学法的良好实施取决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课堂环节的实施。
1.提出案件任务
首先,老师提出一个案例的总任务:以教材中的二段体教学为例,区分可再现的二段体和不可再现的二段体。然后提出三个问题:可复现两段体的结构特征是什么?不可再现的两段体的结构特征是什么?可再生二元体和不可再生二元体的异同?问题提出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阅读前两个问题,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可以让其他同学在这个前提下对第三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和讨论,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相互学习的能力。在他们讨论到一定程度后,老师会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两者之间的区别,从而加强学生对两种音乐结构的分辨能力,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
解释案例
案例讲解的最终目的是先提问,再分析,最后解决。音乐作品的案例讲解主要是通过对具体音乐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作品的内容和表现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代表作品《摇篮曲》,加深学生对作品的印象,为后面的理性分析打下基础。其次,通过对作品结构的分析,可以明确再现的两部式“a+a1+b+a1”的结构特征。然后通过分析不可重复二部体的典型音乐《我的祖国》,让学生知道不可重复二部体最大的特点是“A+B”,没有可重复的内容。通过它们之间的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理解主题。
二、案例教学法对曲式分析教学的启示
首先,案例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案例教学实际上是描述一种教学实践,通过丰富、立体的表达方式,向人们展示包含部分师生思想、行为、感受的故事。因此,能否选择有针对性的案例是师生教学互动成功的关键。其次,案例教学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追求一个简单的答案,更是一个追求任务完成的思维过程。最后,案例教学要打破老师和几个学生一直在讲的传统现象,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这个学习过程,学会学习。
第三,结论
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有效地将学习转化为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是有效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有效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