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发表的论文

2015

——吴志强、邓雪、甘靖,《包容与创新的城市规划——从世界城市状况系列报告看城市规划的两种趋势》,《城市发展研究》第4期,2015,第28-33页。

-吴志强,陆天赞,引力与网络:长三角创新型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特征分析,城市规划学报,第2期,2015,P31-39。

——吴志强、杨修、刘伟,《智力城市化还是物质城市化——关于中国城市化的战略思考》,《城市规划学报》,第1期,2015,P15-23。

2014

——吴志强、刘朝晖,城市规模和区域差异对中小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其启示,城市规划学报(英文版),第23期P50-57。

——吴志强、左博,欧洲智慧城市的最新实践,城市规划学报,2014,05,15-22。

——刘海涛、吴志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水城生活理论框架与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城市规划学报,2014,第52-56页。

——吴志强、刘朝晖,“和谐城市”规划的理论模型,《城市规划学报》,第3期,2014,第12-19页。

-吴志强,王兰,2013,高校城乡规划学科指导委员会工作动态,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432-435,2014。

——吴志强、、刘,50%城市化率拐点下的城市生态思考,中国城市规划与发展报告(2013-2014),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p51-58,2065438。

2013

——吴志强、刘朝晖、王兰。2012城市规划教育的发展,中国城市规划发展报告(2011-2012),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刘朝晖、吴志强。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第五届欧美规划机构联席会议,2013,爱尔兰都柏林。

——王伟,吴志强,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源效率的测算与比较,《城市发展研究》第7期,2013,pp.63-71。

——吴志强、王子松。《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编制要点及评价案例[J].建筑科学与技术,2013,06,82-86。

——吴志强、王子松。绿色教育-提高全民环境素养-中国绿色校园与绿色建筑知识普及教材编写[J].建筑科学与技术,2013,12,22-24。

——吴志强、王子松。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编制及主要内容[J].建筑科学与技术,2013,12,20-24

——吴志强、王子松。绿色校园——为了我们* * *的未来——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绿色校园小组工作报告[J].建筑科学与技术,2013,16-19。

2012

——吕慧吴志强。关于“欧洲绿色之都”评选和城市可持续性评价的思考。上海城市规划,2012 (6): 81-84。——吴志强、王子松、甘亮。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的编制研究。建筑科学与技术。

2011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合理支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庄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综述》,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11(04),吴志强、邱永毅、甘亮等。,第1-9页。

-世博梦2.0-上海世博园后续利用与上海整体发展的关系,发表于《时代建筑》2011.065438,第45-47页。

2010

——吴志强、邱永毅,城市创意氛围比较分析——以上海、嘉兴为例,发表于《时代建筑》,2010.06,第20-24页。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述评,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10.05,第14-19页。

2009

——吴志强,妮娜,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布局与动态线研究,发表于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主编的《城乡规划论文集》,2009.10,第473-479页。

——吴志强,主题语境下的上海世博会建筑类型分析,发表于《时代建筑》,2009年4月,第4-8页。

——吴志强,“与吴志强教授关于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对话”,发表于《时代建筑》,2009年3月,第58-65页。

-王建军、吴志强,《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划分》,发表于《地理学报》,2009年2月。

——吴志强、甘亮,上海世博会生态规划设计,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年第4期,第57-68页。

——吴志强,灾难与重建中的反思与学习——吴志强教授访谈录,发表于《时代建筑》,01,2009年,第30-33页。

2008

——吴志强,宋文赞,欧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案例研究,发表于《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第3期,P 113-116。

——吴志强,《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与启示》,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8年6月,第16-19页。

——吴志强,“世博会:城市向可持续转型的催化剂”,发表于《时代建筑》,2008年4月,第11-17页。

——杨,吴志强,英国地方发展框架()及其启示,发表于《国际城市规划》,2008年4月,第78-85页。

-吴志强,邓雪,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载于《建筑科学与技术》,2008年6月,第20-22页。

——吴志强,邓雪,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发表于《城市住房》,2008年4月,第66-69页。

——吴志强、逵,“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三:战略推进与展望”,发表于《城市住房》,2008年6月25日。

——吴志强、逵,“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二:战略的形成过程”,发表于《城市住房》,2008年5月25日。

——吴志强、逵,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之一:战略总体构成,发表于《城市住宅》,2008年4月25日。

——吴志强、王伟、《长三角一体化及其未来发展趋势——20年长三角边界、重心和结构的变化》,2008年2月,第1 -10页。

——吴志强、汀洋,“世博遮阳系统空间设计导则探索”,载于《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会议论文集4》,建设部科技司,2008年3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65438+。

——吴志强、甘亮,《基于室外热舒适的世博园受控降温技术研究》,发表于建设部科技司《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会议》2008年3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6,477。

——吴志强,博,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战略研究,发表于《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会议论文集4》,建设部科技司编委,2008年3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ISBN 978-7-112-09927-。

——吴志强,王伟,新时期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8+0,第23-29页。

2007

-王建军,吴志强,1950后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轨迹分析与分类,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7年第6期,第47-53页。

——吴志强,《关于规划原则的思考》,载《城市规划学报》2007年第6期,第7-12页。

——吴志强,上海世博园规划设计及其哲学思考,发表于《建筑学报》,2007年6月,第35-37页。

——江涛、吴志强,《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西欧空间战略规划案例比较研究》,发表于《城市规划杂志》,2007年5月,第53-64页。

-王伟、吴志强,《城市空间形态的地图分析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以济南为例》,发表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4月,第40-44页。

-王伟,吴志强,基于制度分析的中国人口城市化演进与城乡关系转型,发表于《城市规划》,2007年04期,第39-46页。

——吴志强,“吴志强教授谈中国城市规划教育发展”,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7年3月,第9-13页。

——吴志强、李欣、于红,2010世博会园区规划与城市发展,载于《建筑科技》2007年第11期,第25-27页。

——吴志强、陈小龙、钱峰、周建、曲翠松、魏崴,同济大学文远楼: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更新,发表于《建筑科学与技术》,2007年6月,第30-31页。注:本文获得第三届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

——王伟、吴志强,罗伯特·菲什曼郊区化研究的回顾与启示,发表于《国外城市规划》,2007年2月,第51-57页。

——吴志强,“城市观的五种境界——吴志强教授谈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观”,发表于《城市中国》,2007年,23-35。

-王伟,吴志强,基于Voronoi模型的城市公共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济南市小学为例,发表于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06

——吴志强、朱荣、孔玉红,从世博会城市设计看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86-89页,2006年增补。

——吴志强、姜楠,《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26-229页,2006年增补。

-吴志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与展望”,载于《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2006年7月,第356-369页。

——于,吴志强,京津冀区域结构与重构,载《城市规划》,2006年9月,第36-41页。

——李宏伟、吴志强等。,全球-区域: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发表于《城市规划》,2006年8月,第31-37页。

-吴志强,李欣,“世博园区交通组织发展及特征分析”,载于《城市规划》,2006年5月,第46-52页。

——吴志强,李欣,“世博会到达交通组织比较研究”,载于《城市规划》,2006年4月,第61-67页。

——王磊、吴志强,“论城市群规划的区域协调模式选择——以中山东部组团发展规划为例”,载《城市规划》,2006年6月,第15-21页。

——吴志强,李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表于《城市规划》2006年03期,第1-8页。

——于,吴志强,“全球区域”的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发表于《城市规划》2006年第02期,第4-11页。

——吴志强,石戈,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扩展方向分析方法,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01,2006年,第69-74页。

——吴志强、江涛,“武汉城市核的初步战略研究”,发表于《规划师》,01,2006年,第66-72页。

2005

——吴志强,于红,城市规划学科发展方向,载《城市规划学报》2005年第6期,第2-10页。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城市,2005年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王伟,吴志强,第132-137页。

——吴志强,李华,20世纪60-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研究,载《城市规划》2005年第9期,第14-21页。

——吴志强,世博规划中“和谐城市”的哲学思考,载《时代建筑》2005年第5期,第18-23页。

——吴志强,甘亮,世博会选址与城市空间发展,发表于《城市规划》2005年第04期,第10-15页。

——于、吴志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世界500强”投资研究”,载《城市规划》,2005年2月,第13-20页。

——吴志强、邓,“从技术统治论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博会理念的建构”,载《规划师》,2005年2月,第75 -78页。

2004

——吴志强、邓、,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绿色思考,发表于《智能与绿色建筑论文集——首届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2004年,第180-195438+0页。

——吴志强、纪凌云,从绿色中寻找快乐——上海世博会快乐生态规划与智能绿色建筑设计体系探索,发表于《智能绿色建筑论文集——首届智能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2004,438+02,第45-50页。

——于,吴志强,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崛起的条件与机制研究,发表于《同济大学学报》,2004年6月,第51-56页。

——吴志强,《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发表于《时代建筑》,2004年6月,第12-15页。

——吴志强、冯帆,解读同济国际联合体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发表于《城市规划》,2004年5月,第8-19页。

——吴志强,“城市拼接——透视柏林、上海20年规划设计分析中城市发展的空间意义”,载《时代建筑》2004年第03期,第48-53页。

——吴志强、侯莉,西部空间战略规划的理论与复兴,载《国外城市规划》2004年第02期,p.1。

2003

——吴志强、崔,近年来我国城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透析,2003年第06期,第16-22页。

——吴志强、崔,近年来海外规划设计事务所在发展的记录与思考,载《时代建筑》,2003年3月,第29-35页。

——吴志强、于红、姜楠,“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总体方法——理性思维在沈阳案例中的引入”,发表于《城市规划》01,2003年,第38-42页。

——吴志强,上海世博会主题Expo2010,载《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第01期,第7-10页。

2002

——吴志强,“50周年艰苦创业,新世纪再创辉煌”,载《城市规划学报》2002年第03期,p.01。

——陈小龙、吴志强,从学生意向看第五代校园空间的走向,发表于《时代建筑》2002年第02期,第18-19页。

2001

——吴志强,“奠定21世纪全球规划教育的基础”,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1期,第1-5期。

——吴志强,通过国际交流把握世界一流学科发展脉搏,发表于《教育改革与管理》2001第02期,第8-10页。

——吴志强,“从第一届世界规划机构大会看世界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发表于《国外城市规划》2001第06期,p.1-3。

——吴志强,“新时代住宅”的概念——德国住宅设计竞赛的历史经验反思,发表于《时代建筑》2001第02期,第20-25页。

——吴志强,论中国城市规划体系与世界接轨,发表于《规划师》,第01期,第5-9页。

2000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的空间特征”,发表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04期,第38-46页。

——吴志强,林德布洛姆与渐进决策理论,发表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2期,第39-41页。

——吴志强,《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百年演进导论》,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0年第02期,第9-18页。

——吴志强,《波茨坦广场设计过程述评》,载《外国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0-42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核心法国际比较研究》,载于《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4-7页。`

——吴志强,《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的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和城市管理研究热点出发》,发表于《规划师》。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21世纪中国的发展命运,发表于《城市规划》2000年第01期,第37页。

——吴志强《论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体系建设》,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2000年第01期,第1-5页,2001.01,p1-5页。

——吴志强,城市发展将决定21世纪中国的发展命运,发表于《城市规划》,065438+2000年10月,第37-38页。

1999

——吴志强,百年建筑与城市发展,发表于《中外建筑》第06期,1999,第9-10页。

——吴志强,《论城市建筑的世纪探索与新世纪的挑战》,发表于《时代建筑》第04期,1999,第20-23页。

——吴志强,博士的魅力,策划人,04号,1999。

——吴志强,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分析,《国外城市规划》第04期,1999,第2-5页。

——吴志强,《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个和谐》,发表于《城市规划》第10、199期,第20-22页。

——吴志强,“论21世纪中国城市面临的严峻挑战及其准备”,发表于《建筑师》,ISBN7-112-03844-8,1999,04期,87期,第4-7页。

——吴志强、姜楠,《评大卫·克拉克的新书》,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4期,7月,1999,第77页。

——吴志强《上海的下海、下港:Wirtschaftriche Strukturelle Wanderung in Shanghai Huete》,6月刊于德国《Stadtbauwelt》,共1499。

——吴志强《Hinein in die stadt und ausder city raus,an der Wohnlages Verlagung in Shanghai:论上海住宅从市中心向城市边缘的迁移》,发表于德国《城市报》6月号,1999,共142,第65442期。

——吴志强,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与责任,发表于《东方建设》02期,5月1999,第12-13页。

——吴志强,《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与责任》,发表于《城市规划》第01999期,第27-32页。

1998

——吴志强,《建筑与城市》,发表于《建筑学报》第1998期,第10期,第4-7页。

——吴志强,“扩张模式:基于全球化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式”,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5期,1998,第1-6页。

——吴志强、陈、唐自来,《20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4期,1998,p.1-2。

——吴志强,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体系述评,发表于《规划师》第03期,1998,第95-100页。

——吴志强、、、陈,现代农业与新型城乡关系——全国杨凌区规划,发表于《城市规划》第03期,1998,p.1-5。

——吴志强,《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法律制度的演进》,载《城市规划》第03期,1998,第11-19页。

——吴志强,“全球化理论”的背景与理论框架,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2期,1998,第1-6页。

——吴志强,《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发表于《规划师》,第01期,第1-5期。

——吴志强,德国城市规划的过程,发表于《外国城市规划》第02期,1998,第30-34页。

——吴志强,《大卫·哈维及其代表作之一介绍》,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1998期,第1期,第48-49页。

1997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变革》,收录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45周年教师论文选》199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3页。

1994

——吴志强,“工业化与entwicklungslaendern中的Koexitanz der gross staedte”,发表于《城市地理》(4月1994),第18-26页。

1990-1985

——吴志强,《90年代大城市研究的重大问题——90年代城市建设科研方向研讨会在联邦德国召开》,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4期,1990,12-16页。

——吴志强,“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第01987期,第64-65页。

——吴志强,“选址-尺度框架理论-城市土地开发活动的理论探索”,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1986 11,第17-25页。

——吴志强,选址尺度框架理论——城市土地开发活动的理论探索,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06期,1986,17-26页。

——吴志强,《城市规划思想与方法的转变》,载《城市规划学报》05期,1986,1-7页。

——吴志强,大城市土地利用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发表于《城市发展》第03期,1986,第15-18页。

——吴志强,城市土地规划中如何处理软信息,多准则分析方法,发表于《城市规划学报》03期,1985,4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