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3000字的社会应用心理学论文。
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揭示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道德品质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学关系密切,因此对其研究对象有几种不同的看法:
本文以教育学体系为基础,研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方法。
认为教育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心理结构,根据教育过程中心理活动的规律确定其理论体系,探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中的心理现象。
认为没有必要区分教育心理学和普通心理学,可以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教育工作中,探讨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原理,说明加速培养人的途径。
认为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课堂学习的性质、条件、效果和评价,应重点研究学习理论,特别是学生接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理论。至于儿童心理发展、成人心理、心理健康、人格,除非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否则不应纳入教育心理学,而应纳入普通心理学或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认为教育心理学应着重研究教育教学影响下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结合实际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而直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质量,以最佳效果达到学生的理想发展水平。
基于上述意见,教育心理学虽然与普通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密切相关,但它主要研究的是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发展规律,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教育心理学也与教育学密切相关。因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育人工作,为了有效而迅速地实现教育目的,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我们还需要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深刻地发现和掌握学生生理、心理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也为明确某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因此,教育心理学既不是简单地应用普通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或说明教育教学现象,也不是把教育教学的过程作为心理活动的一般过程来对待,而是要揭示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学生的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的交换和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功能系统的变化和控制的规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生在教育教学影响下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如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道德规范及其人格的形成。学生自身体质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心理因素,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这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丘、荀况等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理论和方法,其中包含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观点至今仍值得关注。如“因材施教”、“个体差异”、“个性特征”等。此后,中国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和发展了孔子和荀子关于教育心理学的一些观点。
在欧洲,希腊哲学家主张追求心灵的坦率和完整,通过教育发展人类的理性。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非常强调心理功能的统一,这就是所谓的理性主义。他们认为人的认识来源于理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乐观和美好的心态。后来亚里士多德确信理性可以指导人的行为,理性的概念可以使人有更高的善行。他收集和观察了许多生物的生理结构和特征,认为心理学必须以生物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从普遍性到特殊性,从具体性到一般性的科学方法。北非著名的神学家圣奥古斯丁教导说,人有几种心智能力,每一种都可以独立发展。这些观点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欧洲文艺复兴后,许多教育家非常重视教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例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 Comenius)认为,儿童的发展往往涉及教育目的,知识是通过感官接触现实而获得的;教材一定要适合孩子的发展水平,通过学习增强孩子的心理能力。老师要让学生记住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能清楚理解的东西。事物的教学应先分析后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瑞士教育改革家J.H. Pestalozzi认为,人类所有能力的对称和谐发展是自然的。
他的理论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通过头脑的官方感觉和经验来发展头脑;
通过体育发展满足需要;
通过宗教和道德体验发展心智。
他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孩子合理正常地发展;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必须了解儿童的心理。儿童能力的发展来自于经验的逐渐分级,所以他曾经设想建立一门教育心理学。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F. Herbart)极力主张教学方法应以心理学为基础,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五种教学方法。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与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19年末20世纪初,德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进行了广泛而大量的实验研究。虽然他没有直接研究教育心理学,但他的几个弟子为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如德国的e·满妹、瑞士的e·克拉帕雷德、美国的G.S霍尔、J.M卡特尔等。特别是满妹的《实验教育学导论》(1907 ~ 1908),几乎涵盖了当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课题。他认为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实施。直到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E.L .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后被扩充为《人性》、《学习心理》、《工作》、《疲劳》和《人格差异》三册(1913 ~ 1965438+)。
1920之后,一些学者在欧洲大陆的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取得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如德国的W. Steen,F. E. Kruger,K. Biller,K. Koffka,D. Katz,H. werner,瑞士的J. Piaget,苏联?。?维果茨基等人与此同时,法国心理学家a .比奈创造的智力测验被引入美国。这样,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如今,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需要迅速提高,而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基础在于教育。因此,各工业化国家都在积极发展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努力迅速培养出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科技水平的专业人才。因此,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从各个方面研究了人们对学习心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出现了许多学派。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试错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曾名噪一时。后来,斯金纳试图用操作主义来更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但与联结理论相对的认知学派理论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认知理论否认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和机械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受意识的中介和支配。人的学习不是为了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也不是试错,而是由于主观的组织作用而形成“认知结构”。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在研究外部条件的同时,要注重内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继认知理论之后,出现了“自我实现理论”。它认为人的学习主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心理学应该从人作为一个整体的角度来研究人格。教育心理学应关注个体自我实现的研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师生关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真实地评价自己。因此,教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信息的传授者。自我实现理论仅从个人潜能的实现来理解人的学习及其各种关系是不正确的。因为受社会历史发展制约的现实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首先是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体的相互作用中研究人的学习活动,逐步研究人的学习意识、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评价。研究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学知识、有技术,能为人类谋幸福的人才。
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正在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先进思想和成果,从实际出发,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科学体系,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范围
由于世界各国的性质和社会制度不同,对教育实施的看法和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也各有特点。欧美国家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围一般研究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的心理活动、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学习指导与心理健康、学习心理结构与模式、教育评价与心理测量、教师心理等。而中国则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要求,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和规律。学习的性质、结构、方式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心理过程;各学科的特殊心理现象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问题;学生体质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具有个体差异、个性发展、超常、异常和特殊才能的儿童的心理特征;测量和评价的心理分析;教师心理等问题。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其他科学一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观察、调查访谈、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比较实用的研究方法是开展实验研究,经常观察、走访、记录和分析心理现象和趋势,以加速了解学生在教育教学影响下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