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对全学术贡献的研究
关于全的理学,詹海云认为,在对全学术思想的研究中,全认同黄宗羲“本体从未脱离物”的观点和罗“吾道无疑在物”的观点;在理气问题上,全王祖的观点与薛竹接近,认为“理先于气”;在知行问题上,全王祖认为知先于行,但需要行和实效来检验“知”是不是正确的认识;在朱与陆的异同问题上,全主张会合,因为朱与陆各自的学说并不完全不同。全有很强的经世致用思想,如赵著《与全实学史思想》(明清实学史五十章,主编,齐鲁书店,1989,7月,1),袁著《实学论》和《全在清实学中的贡献与地位》,李志军著《全祖王实学》。《张丽珠对全史学及其影响的研究》指出,全史学是道德教化下的史学。他忠于历史,崇尚气节,文明开化,所以致力于表忠义的历史工作,这也使他的史学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喜好历史方法、擅长历史理论、擅长历史编修(《魂的故事》)的特点。温昌平的《全史学思想初探》(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的《全史学思想分析》(浙江学术期刊2005年第2期)和潘启藻的《全史学研究》(心灵史)都持类似观点。
在经史关系问题上,吕建初《论全的学术特点》认为,全具有以经史为根、史学为辅的思想。杜《全史》(台湾省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清史史家》八月初版,1984)认为,全史源于理学,他“以无门户之见论宋明理学,实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故文章感情充沛,执着正义,一拳打出故国之树的思想,这也是“由内而外”的全(174他是清代浙东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乾隆元年(1736),考入庶吉士国子监。因为不依附于有权势的人,第二年就辞职了,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他致力于学术,一次又一次地讲课。他的足迹遍布全国。曾在绍兴稽山书院讲学,追随者云集。后来,他被邀请到广东段曦书院讲学,这对南粤的学风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学术上,他推崇黄宗羲,自称是周莉的弟子,并受到万斯同的影响。他专门研究宋史和南明史,重视乡野文献,尤其擅长收集古典文献和旧碑刻。曾编著《天一阁碑木》。他的著作相当丰富,有《戚颖亭集》38卷,《外编》50卷,《诗集》10卷,还有《汉书地理志疑》、《古今通史年表》、《经典问答》、《水经注》等。
全王祖去世,享年51,葬于六祖全少尉墓西南。墓室为横长方形,墓碑上刻有“谢山泉太师墓”。西北侧有明代全石神道石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