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文学的论文有哪些方面?

散文的分类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除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文学散文。除了讨论抒情散文,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狭义的散文是指文学散文,是一种以叙事或抒情为主的文学文体,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爱文丰富。

第二,散文的分类

散文有三种功能:叙事、议论、抒情。相应地,散文又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

1.叙事散文

以叙述人、事、景为主的散文,称为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叙事完整,人物形象生动,作者的感情都倾注在对景物的描写中。这类散文类似于短篇小说,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描述的事件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要求曲折变化,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远高于散文;另外,散文在叙事时需要充满情感,而小说的情感主要是通过人物来体现的,不需要作者表达清楚。就作者而言,小说需要努力塑造典型人物,这些人物都是作者虚构的。另一方面,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实的人和事的基础上进行切割加工的,注重人物的写意描写。

根据这类散文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笔记散文和作家散文。

以笔记为主的散文,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强调事件的叙事性。可以是有始有终的故事,比如许地山的《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段,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作者真挚的感情倾注在叙事中,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以记人为主的散文,全篇以人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粗略的勾勒,强调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人物真实与否是他们和小说的区别。

此外,还有一种散文,侧重于景物的描写。这类散文描写一个地方的风景,除了一些风土人情,主要是旅游散文。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名胜古迹。游记散文的主要特点是:作品中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张和虚构;但并不是根据类似的记载,而是作者将感情融于事物之中,实现了场景的交融。

4.抒情散文

主要用来表达作者主观感情的散文称为抒情散文。

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但与其他散文相比,抒情散文更富情感、想象力和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运用象征、比喻、拟人的方法,通过外在的形象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感情,所以借景抒情、表志是这类散文中最常用的方法。直接表达自己心意的方法可以出现在文章中,但很少看到有人通篇使用这种方法。

在象征性散文中,作者将情感融于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中,借助象形联想或寓意联想表达主观情感。比如杨朔的大部分杂文,白杨的矛盾赞等等。

借景抒情散文在景物中体现感情,赋予景物以生命,明写景物,暗写感情,达到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刘的《日出》。

3.议论文

以表达观点为主的散文叫议论散文。

和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表达,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情感。

它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以事实和逻辑为依据,而以文学形象为主。这是一篇文学议论文。

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融政治理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的杂文和陶铸的《松树的风格》都是典型的杂文。

三,散文的特点

1.强烈的纪实性质

散文有很强的纪实性质。然而,对纪录片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一、主张绝对真实:“描写真实的人和故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散文作家依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丰富的材料,仔细考察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真实场景,才开始写作。散文的特色决不能依赖虚构。它和小说、话剧的主要区别就在这里。”(周立波《文选序,散文选(1959-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二是提倡“大实小虚”:“散文写作在选材上并不绝对排斥任何虚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大体真实的前提下(请注意,这里的概念不等于文学、科学中的'真实性'的含义,所以称之为'题材的纪实性质'),一些细节的虚构,甚至一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仅在创作实践中是习惯性的,允许的,有时甚至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大小通吃’。”

第三,应用文要严格写实;供欣赏的散文是允许有虚构成分的:“谈散文创作,不能不谈虚构。小说是文艺创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在概括社会生活、塑造典型形象、突出作品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散文创作并不盲目排斥这种方法。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散文体裁之所以不排斥虚构,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写散文都是为了实用和欣赏。实用散文只能严格写实,不允许虚构;供欣赏的散文,现实主义没有那么严格,允许虚构的成分存在。”(关仙的散文现实主义理论)

这三种意见中,一般采取第二种。首先,“大实小虚”理论反映了散文创作在实践中的客观现实。以冰心的《小橘灯》为例。据散文家韩说:“不久前,我拜访冰心同志时,得到了她的指点,得知文章中的孩子和作者与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的父亲姓,都是确凿而真实的。”“我只是在一些次要的地方做了一点虚构。”在《小橘灯写作过程漫谈》一文中,冰心作了“有些次要的点作了一点虚构”的补充说明,即次要人物“我的朋友”是虚构的。理论上,“大实小虚”的理论也是符合逻辑的。散文是文学作品,虚构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手法,所以散文不可能与虚构无关,但这种虚构不能破坏散文的纪实原则,所以只能是“大实小虚”。

散文的细节虽然可以虚构,但散文中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这也应该是散文真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4.材料的广泛性。

散文取材广泛,几乎全世界都写不出来,所以郁达夫说:“散文轻而易举,涉及面广。没什么好谈的。”(<达夫选集>)鲁迅说散文的题材要自由选择,比如静物、昆虫、鱼,就是一朵花一片叶都可以。)(《致罗清镇》《鲁迅书信集》P241),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版)周立波说:“取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节,掀天波,一件小事,我自己的一段历史,一点感想,一撮悲喜,一种沉思。过去的悲伤,现在的欢乐,都可以搬到纸上,贡献给读者。”(文选?罗文说散文“作为一种文体有很多好处”一块石头可以是一首诗。一波水可以写意。一片花瓣就能解决问题。真的很自由。”(《我的散文观》)

正因为如此,有人说这位散文作家“震撼人心,处处都能感受到。”鲁迅读雪,抒发情怀,形成了雪的精神;茅盾看到了挺拔的白杨,引来了对白杨的赞美。巴金观朝心潮澎湃,心在歌唱,因为《海上日出》;吴伯箫回忆起纺车的韵脚,写出了名篇《记住一个纺车》;杨朔对绚丽山茶花的欣赏激起了他的创作冲动,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山茶花赋》。简而言之,一个作者的所见所闻、所知所感都可以作为写散文的素材。”(韩济《论各种散文材料》)。

散文的内容涉及自然万物,形形色色的人,古今中外,政治大事...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以写国内外和社会上的矛盾斗争、经济建设、文学辩论、伦理道德、文学随笔、读书笔记、日记;可以是风土人情、游记、随笔,也可以是知识笔记、文学轶事;它可以无所不谈,也可以抒情有趣。之桃能以思想、美好的感情和情操激励人,开阔人的视野,丰富人的知识,使人轻松愉快,可以选作散文的题材。写散文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扩大时间跨度,丰富一些相关事件,插入多组镜头,增加散文的内容和色彩,使文章丰富多彩,知识渊博,文笔自由,极富感染力。

在材料领域,小说、戏剧、诗歌都比不上散文。小说的主题要有完整的故事和生动的人物。戏剧的主题应该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和冲突。诗歌的主题要有深厚的感情。然而散文却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写小说,可以写剧本,可以写诗,可以写散文。可以不写小说,剧本,诗歌,也可以写散文。

你可以在一个主题的指挥下选择不同时空的素材,非常自由。

我们承认并强调散文素材的广泛性,但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可以写成散文。写散文,要选择揭示“人的崇高庄严感”,体现“超越世俗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素材。

3.形式的灵活性

散文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为其服务的形式也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①各种结构。

首先散文的结构是多样的。可以用人物作为结构中心,比如藤野先生;可以用典型的细节作为结构中心,朱自清的背影;可以以风景为结构中心,郁达夫的《故都之秋》;也可以用一个象征性的东西作为结构中心,比如茶花赋。

其次,散文的结构形式不拘一格:有的按照时间发展或空间转移的顺序组织材料,如《小橘灯》、《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有的是按照作者思想认识和情感变化的顺序。比如杨朔的《荔枝蜜》连接了童年的回忆,从化的疗养,荔枝树林,苏轼的诗,爱尝蜜,逛蜂场,赞美蜜蜂,农民的劳动,夜晚的梦蜂。

;有的以某个想法为总指挥,把材料整理成土地等几个不同的方面。

②表达自由灵活。

散文可以自由运用记叙、描写等五种基本表达方式,也可以运用暗示、象征、比较、联想。记叙文叙述、描述、讨论;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偶有叙述、描写、抒情。

(3)语言运用自如。

现代散文的语言主要是现代汉语,但有时出于表达的需要,我们可以借用文言文、方言俚语、歌谣和谚语等语言形式中的词语和用法。如陶铸《松树的风格》中的词句:“松树的生命力可谓旺盛!松树对人的要求很少。”以歌谣和谚语为例,竺可桢引用了李道元《武侠》中“自然之语”中的“爷爷奶奶,割麦插秧”,“长江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

4.富有诗意。

散文不同于小说和戏剧,它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冲突和塑造的人物来吸引读者,却以富有诗意和理性的趣味来感染读者。我们应该在抒情和叙事散文中追求诗意。

散文的诗意与它的抒情风格是分不开的,它的诗意浓度总是与作者感情的深度成正比。为什么散文比抒情长?因为:a、散文一般用第一人称来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无论写什么,其目的都是为了表达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作者心中的歌”(高尔基语)。b、散文有自己特殊的风格,所谓散文风格。散文的风格,首先是语言凝练,优美而富有文采;其次,笔法灵活自由。

5.优美的语言。

优美的语言是散文,所以成为美国写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散文语言有以下特点:

①注重文采。

往往采用多种技法,或重墨,或轻笔淡色,着力表现事物的“如画”和再现美好的形象。有些散文作家为了更好地表达散文的“诗情”和“画意”,有意识地把常用词变成陌生词。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天》中的前几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再比如萧声在《赤壁赋》中的写法:

它的声音充满了怨恨、渴望、哭泣和抱怨,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能让神龙在深谷起舞,能让孤舟上的寡妇听得落泪。

散文讲究文采,但不仅仅是语言丰富多彩。有些散文家用最普通的语言写出漂亮的文章。所谓“家风”。比如魏巍的《我的老师》。

②灵活稀疏。

作者可以随意外推、点染,让感情穿插,时而叙述,时而讨论,时而抒发感情,或者融合在一起。可以说,飞来飞去,都要跟着心走。

③注意节奏。

句式丰富多样,时而平行散,时而平仄;有时长短交错,张弛相映,使作品充满音乐美。比如袁鹰《青山翠竹》里的一段:血染中,毛竹青黄黄绿绿,不向残暴低头,也不向敌人低头,竹子燃烧有竹枝;竹枝断,有竹鞭;竹鞭断了,地下深处埋着竹根。

学习散文写作,既要掌握华丽的文采,又要掌握朴实的文采。写得豪放不易,写得简约更难。徐迟的文章很有文采,经常运用赋的方法和比兴的修辞手法,使文采绚烂。但他说:“只有简单地写作,才能显示你真正的文采。古今中外伟大的散文家都是这样写的。越伟大的作家,越成熟,写的越简单。而文采闪耀在朴实的书页上。”我们还应该看到,散文丰富的文学语言,无论华丽还是平淡,都来自于鲜活生动的口语,也是优秀古文创意的传承,是作者精心挑选、锤炼、加工的结果。

短小精悍。

散文一般篇幅短,层次少,结构复杂,但也有选材简练,立意凝练,深刻的特点。郁达夫“一粒沙见世面,半瓣花谈人情。”(现代散文序跋选)秦牧说:“像苏州园林,虽小,却有深邃的境界,开阔的世界。(对于“园迷画散文”,参见“毕谭散文”)

如何写好一篇文章

散文风格应该是精粹散文的风格。简练的散文风格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个是体现生活的专注。“集中于一点”和“尖锐地”反映事物,是散文的突出特点之一。一篇文章总是试图写出一件事和一种感觉的最精彩之处。大多数避免材料的复杂性和冗余性。虽然有时从侧面引用,说古为今用,但其材料也经过了精心剪裁。比如周作人的《山中杂记》,无论从材料上,还是从写法上,初看都给人一种支离破碎、纷繁复杂的感觉,但细读之后,你会发现,它的“杂”中有“精”,看似散漫,毫无伏笔。每一章都有统一的主题和意境。

第二是语言的准确性。散文的语言要简洁流畅,简洁流畅统一的基础是准确。没有语言的精准,描述一件事,写出一件事,都需要大量的文字,都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用说风格了!杨朔的风格被公认为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显然,这与他精准简洁的语言是分不开的。

第三是表达的彻底性。彻底,这个更深刻,更准确。散文的生动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表达,不仅要求一般的清晰准确,而且总是力求非常强烈和透彻。写出来的内容不仅让人一目了然,而且有“穿透七个字母”的感觉。这种彻底性,就是老舍所说的“一针见血”地把事情写出来。看了透彻的描述,会让人觉得有“剥了一层”的清晰。古人说“剥一层就有道理了”,就像“掘透了顽固,就见玉”一样。

写一篇好文章真的很难。首先,你熟悉的人和事,一定要有好的素材和题材。还需要从这些素材中去体悟、完善、提炼、深化,这对于写作来说是一个完美的过程,也是作者心灵领悟的过程。所有这些都要从其中积累、观察、整理、思考、提炼,才能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写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善于构思

“一切以意义为基础”。散文的“意义”存在于深厚的生活土壤和浩瀚的生活海洋中。要得到它,必须依靠我们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感受和理解。所以,只要散文是从生活的实际出发构思的,有鲜明的感情,敏锐的观察能力,人民同时代人的脉搏,深厚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深刻的思考,我们就会觉得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诗意。这首诗是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是让我们眼前豁然开朗的东西,是让我们的思想豁然升华的东西,是让我们的感情更加纯粹的东西,这就是诗的灵感。如果我们想理解我们的文章,我们必须快速理解它。因为有内心的震颤,有思想的闪现。刘说:“即使是微弱的闪光也比没有闪光好。这不是普通的摄影。这就是文学。”

比如一个作家去看山茶花,品种很多,美丽的山茶花引起他的思考:“山茶花很美。生活中美好的一切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日日夜夜用自己的汗水浇花,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养育花苗,最终培育出如此美丽的花朵?我们应该感谢美化我们生活的人。”这是思想的光辉,作家非常珍惜,所以及时把这个意思写下来。后来他听一个园丁介绍一种山茶花,说:“这叫童子面。它开花晚,刚开骨朵,颜色深红,却是最好看的。”这并没有引起思考,但他记住了这种山茶花的名字。过了一会儿,正好一群小朋友也来看茶花,引起了作家的注意。他看到孩子们鲜红的脸仰着,甜甜地笑着,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心里顿时一颤,忍不住脱口而出:“男孩的面茶开了。”园丁意识到这一点,说:“真的,没有比这种男孩的脸更漂亮的山茶花了。”这让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他说,“我有了一幅画的想法。如果用最厚最艳的朱砂画一朵大山茶花,画的是一个男孩的脸,难道不是祖国的脸的象征吗?”于是,作家把看茶花所引发的感受和思考,写成了一篇散文《茶花赋》。这个作家就是杨朔。读者和评论家可以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歌颂绚丽的祖国,荣耀祖国的劳动人民。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作家对生活素材由粗到细、由假到真、由一而二、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过程。作家应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性寻求完美的艺术形式,以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因此,立意要解决立意、选材、意境创造、体裁确定、基本技法、布局等问题。这里着重讨论三个问题:确定体裁、寻找线索、营造意境。

首先,确定体裁。散文的体裁灵活多样。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意义(思想)并且选择了表达这个意义(思想)的材料,所以要考虑写什么体裁,而确定具体体裁的原则是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比如去苏州旅游后,觉得需要向父母汇报自己的旅行和印象,可以写信;在游玩过程中遇到一些让你感动的人或事,可以写随笔,漫谈;逛完虎丘、狮子林、寒山寺、西苑、柳园,你觉得寒山寺的钟特别吸引人,引起你的遐想,于是你可以写一首诗意的抒情诗。如果重游故地,吃一些苏州的土特产,回忆往事,可以以回忆为主,写一篇回忆式的随笔...简而言之,表现特定体裁的形式要根据立意的内容来确定。

第二,寻找线索。散文追求散的形式而不是散的精神。我们作家应该找根线,用笔当针,把这些零散的细节穿上。

第三,创造意境。散文的意境是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统一,是作者的主观感情、意志、自然环境和浸透了时代精神的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思是灵魂,环境是血肉之躯。高的意思是深层环境,低的意思是浅层环境。散文的这种意境,应该就是诗的意境,也就是所谓的“诗意”。它是无形的,可感的,物质的,生动的,但却是感人的,震撼灵魂的,精神的,灵性的。比如朱自清写《荷塘月色》,全篇以“光味”为主,顺着沿路而来、站在沉思中的线索,通过描写,小路、荷塘、花姿、月光、树影、雾气、灯光等。被发现和腐烂,可见和可感知的,而树叶,青蛙和蝉可以闻到。多情感的表达,巧妙的比喻,营造出一种优雅、宁静、情景交融的意境。这种优美的意境,正是散文作家应该努力追求和刻意营造的。立意方法可以借鉴前人,需要自身创新。

(3)布局巧妙。散文一般篇幅较短,布局方便,但由于篇幅较短,很难做好布局。这就像一座山堆了一小堆石头,往往不会破坏山的雄伟。但是小花园里有一堆石头,很容易破坏花园的美观。因此,散文的布局结构非常重要。很多杂文的版面设计要巧妙,往往开头看似谈的很朴实,结尾又有所深化,画龙点睛,首尾呼应,前后一致,有机结合。散文写作初学者不妨学习一下这种布局的方法。

(4)比断断续续更清晰。散文要“散”,除了选材,还要注意叙事中的断续技巧。只有明确了间断性,散文才能写得自如。贾平凹说:“记住:知道的越多,越不想写或写不出来;空白,这正是你要写的地方。”他认为,“注意‘空白’的处理,第一,散文可以散,可以间歇,可以间歇,文字可以‘飞’,神秘感就会明显。第二,散文可以含蓄。古人也说:用心为先,所以你要随性而为。看似废话,骨子里却有分数。“要多读古人的优秀散文作品,学习别人的断断续续的技巧,在写作实践中经过多次运用,熟能生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