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经济存在哪些问题?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在菲律宾占很大比重,约占GDP的一半,第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60年代末,采取经济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效。1982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国家”。此后受西方经济衰退和自身政治动荡的影响,经济呈下滑趋势。拉莫斯总统上世纪90年代初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振兴经济,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并保持较高增长率。1997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菲律宾经济受影响相对较小。从65438年到0999年,菲律宾经济逐渐开始复苏。2000年,由于政局动荡,菲律宾财政状况恶化,汇率创历史新低,股市跌至两年来最低水平。阿罗约总统2001上台后,推动经济改革,着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受全球经济放缓和政治动荡影响,菲律宾仅保持缓慢增长,经济走势低迷。对外贸易下降,对外投资减少,政府债务负担加重,贫困问题依然突出。

工矿业总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9%。就业人口占总劳动力的15.6%。制造业约占工矿业总产值的78.5%,建筑业约占17.5%,采矿业约占3%。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9%。

主要行业:

1.旅游:位于板块交界处,火山众多,火山风光独特;临海,海岸线长,阳关海岸,海滩、岛屿多;地处热带,拥有独特的热带风光;独特的风俗和著名的名胜古迹。其旅游业发展迅速。比如伊富高省的长滩岛、薄荷岛、炉霍山、百胜潭、蓝色港湾、碧瑶市、马荣火山、原始梯田等著名景点,对其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

2.农业:火山多,火山灰丰富,土壤肥沃;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时,雨热充足;适合发展热带经济作物,如香蕉和椰子。

3.采矿业:有铜、金、银、铁、铬、镍等20多种矿产资源。铜储量约3716亿吨,金136万吨,镍127万吨。还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估计标准能源为20.9亿桶原油。巴拉望岛西北海域自1976发现石油,储量3.5亿桶。森林面积654.38+02.5万公顷,覆盖率约40%。此外,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近年来,随着其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4.工业:海岸线蜿蜒曲折,优良港湾众多,海上交通廉价便捷,适合开发加工出口产品。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的便利对当地经济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出现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菲律宾经济自去年底以来呈现加速增长势头。同时,菲律宾的通货膨胀率也开始上升。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该国通货膨胀率已经连续4个月高出4%。

去年,菲律宾通货膨胀率从前一年的9.3%降至3.2%,达到了政府将全年通货膨胀率控制在2.5%至4.5%范围内的目标。然而,去年2月,菲律宾通胀率飙升至4.4%,为8个月来最大涨幅。

从今年6月5438到10月,菲律宾的消费物价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尽管2月份通胀率小幅降至4.2%,但核心通胀率从3.0%升至3.6%。3月份通胀率升至4.4%,为今年第一季度最高水平,但仍未超出央行设定的3.9%至4.8%的通胀控制区间。

菲律宾现阶段维持低利率政策。泰坦戈此前表示,菲律宾不太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加息,除非出现导致通胀快速上升的紧急情况。菲律宾央行今年的通胀控制目标在3.5%至5.5%之间。银行预测年通货膨胀率不会超过5.5%。

此间经济学家将菲律宾通货膨胀的上升归因于燃料、电力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以及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水、电供应短缺和水稻减产。

受国际需求上升和供应短缺影响,前段时间菲律宾白糖价格大幅上涨。为了稳定糖价,菲律宾政府不得不进口654.38+0.5万吨原糖,投放654.38+0.5万吨国家储备糖并鼓励私营企业增加进口。此外,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米、面包、猪肉、鸡肉等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世界银行3月初发布的季度报告预测,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减少菲律宾的大米和电力供应,可能推高通胀率。

菲律宾农业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1,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已给菲律宾农业造成112亿比索(1美元约合45.56比索)的损失。菲律宾农业部表示,干旱已经影响了23个省份。受灾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和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其中,玉米损失约46万吨,价值60亿比索;大米损失约30万吨,价值50.8亿比索。据菲律宾食品管理局称,菲律宾今年可能比往年多进口80万吨大米,总进口量将达到320万吨。

尽管今年的厄尔尼诺现象给菲律宾农业造成了严重损失,但菲经济发展署署长森多斯表示,出口的增加和服务业等行业的增长将抵消农业损失。菲律宾央行副行长迪瓦?古里贡多说,政府为应对厄尔尼诺现象而采取的措施,如人工降雨、增加小型灌溉设施的供应、增加大米进口以保证市场供应等,也将有效防止通货膨胀。

菲律宾政府对今年的经济复苏充满信心。桑托斯说,菲律宾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复苏迹象。6月5438+10月当月出口增长42.5%,连续两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为4月1995以来最大增幅。他预计,菲律宾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将超过去年第四季度。去年第四季度,菲律宾经济增长率为1.8%,为全年最高。

为使复苏的经济稳步上升,菲律宾财政部3月底宣布了6543.8亿比索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投资于电信、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今年的经济刺激方案相当于去年3300亿比索的30%。

此外,菲律宾政府将于4月底向海外劳工出售债券,旨在吸引更多资金回国,为政府发展基础设施提供融资保障。菲律宾海外劳工人数占全国人口的十分之一。去年,他们汇回中国的汇款总额达到创纪录的6543.8美元+073亿美元。

经济改革与前景分析;

虽然菲律宾的国际形象一向不佳,但近年来的经济表现相当不错,超出了人们对菲律宾的一贯看法。目前,菲律宾经济正在经历自1970以来最长的经济增长周期。2007年菲律宾GDP增长率达到7?3%,为近30年来的最高值。各大部门表现良好。在需求方面,消费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2007年其贡献率为65%。最令人鼓舞的是,投资十年来首次强劲增长了9?5%,而1997-2006期间的投资平均增长率仅为0?8%。许多研究者将菲律宾良好的经济表现归功于拉莫斯执政以来的改革措施:宏观经济管理、贸易政策、微观经济改革和政府治理。

一,菲律宾经济增长拐点的主要标志

自2000年以来,菲律宾经济发展明显呈现出以下四个重要特征,这可能部分预示着菲律宾经济增长的长期拐点已经开始出现。

(A)菲律宾的经济增长周期是过去30年中最长的。

自2000年以来,菲律宾经济年均增长率为5?1%,远超过去20年的平均增速。就人均收入增长而言,它平均增长了2?5%;相比90年代的0?3%,而80年代为-0?8%(图1)。同时,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菲律宾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在提高。

从历史上看,菲律宾的经济增长周期是不寻常的。

这种经济增长周期并不依赖于贸易条件的暂时调整,也不依赖于可能导致支付危机的不平衡的宏观经济发展政策。与马科斯时期的经济增长不同,这一经济增长周期主要得益于货币政策的稳定性、相对较强的国际平衡支付能力以及财政政策的谨慎回归。近年来,随着能源和食品进口的快速增加,菲律宾的对外贸易形势不断恶化,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菲律宾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央银行改革和货币政策独立性和准确性的提高是决定菲律宾保持较长经济增长周期的关键因素。菲律宾宏观经济政策以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通过了国内外金融动荡的多次考验,主要得益于通货膨胀目标制与相对灵活的汇率控制相结合的战略指导。在此之前,由于大规模的财政赤字政策和试图坚持没有竞争力的汇率,国际收支危机和经济大幅波动。

(3)与以往的经济增长不同,菲律宾的经济增长周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完全正增长。

这被视为菲律宾历史上长期为负或可忽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转折点。直观来看,这种变化是相当明显的:GDP加速了,而投资和劳动力却没有相应增加。在菲律宾所有主要部门,全要素生产率都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在服务部门,这也反映了新的面向国际的服务业的重要性。例如,菲律宾是亚洲第二大业务流程外包(BOP)提供商,承接从呼叫中心到一系列IT服务的业务流程。总的来说,菲律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之一,如贸易自由化和向非贸易部门(如电信和金融服务)引入更多竞争。

(D)国际劳务汇款为菲律宾的持续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7年,来自菲律宾的国际汇款达到创纪录的6543.8+07亿美元,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近50%。国际汇款使菲律宾的经常账户出现大量盈余,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比索在2007年持续升值。

目前,国际劳务汇款已经占到菲律宾家庭收入的10%左右,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更多的菲律宾人脱贫。在发展中国家中,菲律宾国际劳务汇款排在中国、印度和墨西哥之后,位居第四,这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教育优势和日益开放的国际劳务市场。

第二,菲律宾经济增长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折点

如果说菲律宾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该国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的红利,那么当前经济增长拐点的出现则是菲律宾政治和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全部成果的集中体现。自拉莫斯总统1992执政以来,菲律宾的政治经济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埃斯特拉达总统短暂过渡后,继任总统阿罗约部分延续了拉莫斯执政时期的改革措施,提出了著名的“747经济发展计划”,进一步促进了菲律宾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拉莫斯执政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

拉莫斯当选总统后,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实行经济民主化,提升经济体系的竞争程度。这些改革通过消除垄断来提高经济的开放程度,通过改革将一些关键的经济部门和行为自由化和私有化。

这些改革包括:以更加中立的关税政策为目标的关税改革,公共机构私有化和私营经济参与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外汇交易和外国投资自由化,以及放松对电信、运输、金融、石油和水泥等关键行业的管制。90年代初至1997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这些改革为经济复苏和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贸易政策和银行体系的改革影响最为深远。

1?贸易政策改革

菲律宾是第一个采取“进口替代”战略的东盟国家,但直到1985,菲律宾的贸易政策才最终转变为“出口导向”。1987全球经济衰退期间,菲律宾承受了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外压力,促使菲律宾政府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对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改革,旨在实施经济开放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拉莫斯政府以更加中立的关税政策为目标,单方面并在区域和多边协定的范围内,以谨慎、逐步和渐进的方式实施了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1997/1998亚洲经济危机后,虽然菲律宾对特定部门的贸易政策有所改变,但总的趋势是实行更加自由和放松管制的贸易制度。自关税改革计划(TRP)实施以来,菲律宾关税税率不断降低,大大减少了各部门、各行业内部和之间的偏差,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菲律宾经济的对外开放。

随着贸易政策的可信和渐进变化,较低的关税税率推动了菲律宾全要素生产率的持续提高。根据WTO 1999的研究报告,菲律宾长期的贸易政策改革使其经济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因此受亚洲金融危机的损害较小。

2?银行体系改革

在“更加开放和引入竞争”的经济政策指导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菲律宾银行业的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在宏观经济政策改革和亚洲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了两部重要的银行管理和监督法,即放开外资准入和新银行法。至此,菲律宾银行业开始从一个封闭的、静态的、政府主导的行业向一个开放的、主要由私营部门主导的行业转变。

在银行业,准入自由化是一项关键改革。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内新银行成立以来,一直实行暂停审批的政策,直到1989才改变这种状况。1993年,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的准入管制明显放松,而1995年,相关准入政策在银行之间进一步简化和统一。

随着法案的通过。772l,自1949年原中央银行成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暂停外资银行审批政策,于5月1994取消。该法案允许外国银行通过某些渠道进入菲律宾银行市场。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国内企业更好地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竞争,菲律宾中央银行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进行整合。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银行改革并没有使菲律宾金融体系发生明显的结构性变化——菲律宾金融体系一直以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为主导。事实上,商业银行的重要性还在增加。然而,由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一定是坏的。关键是这样的结构是市场主导的还是政府调控的结果。

拉莫斯总统时代的“市场化”银行业改革,体现在菲律宾央行推动银行合并以减少银行数量、扩大银行规模的策略上,促进了更多类似规模的大型银行的出现,从而有助于银行体系的优化和竞争。1997亚洲金融危机后,菲律宾银行业没有大规模破产,比泰国、印尼、韩国的银行机构都要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菲律宾相关银行业改革政策的实施,尤其是银行业审慎监管的进展。

(2)阿罗约执政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阿罗约总统上台后,其政府在政治和社会经济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如失业率高、政府腐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持续甚至恶化,不仅让普通民众对菲律宾现状感到悲观失望,也让阿罗约总统的声望日渐下滑。面对不利的外部政治经济环境,阿罗约总统自2002年底以来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和决定。例如,进行微观经济改革,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创造就业和减少贫困;推动“747经济发展计划”的实施;致力于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机制,消除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1.微观经济改革与“747经济发展计划”

在微观经济改革方面,阿罗约政府不仅继续遵循拉莫斯时代“开放、竞争、市场化”的改革取向,还提出了重大经济发展战略。最著名的是“747经济发展计划”及相关配套措施。“747经济发展计划”要求从2004年开始,菲律宾GDP的年实际增长率要连续7年达到7%。

其目标和实现途径可以概括为:通过微观经济改革,减少垄断,降低生产成本,促进私人投资和竞争,提高各经济部门的生产率,增加就业,减少贫困,实现经济全面增长,使国民经济走出停滞状态。

该战略计划将侧重于三个方面:第一,调动内部或国内增长来源;二是解决供给中的生产力和效率问题;第三是进行微观经济改革。围绕解决上述三个关键问题,规划将着力做好工作。

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农业。取消对大米、糖和玉米的配额控制,转而实行关税控制;放松对农产品运费的管制;修建城乡道路并提供灌溉支持;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刺激更多的私人投资。

第二,工业。采取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和农产品企业发展;加紧实施住房发展规划,推进住房建设,特别是社会化住房建设,即廉租房建设;振兴采矿业等。

第三,服务业。推进现代交通系统建设,连接大马尼拉和郊区,连接全国交通网络。

第四,融资。最大限度地利用海外发展援助资金,努力筹集相应的配套资金;解决私营部门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将责成税务局、海关局和新成立的反走私调查委员会做好税收工作,逃税者将被处以监禁。

2.政治体制改革

2003年,菲律宾通过了《2003年政府采购改革法》。这次改革统一了菲律宾政府的所有相关采购法规,并开始使用“政府电子采购系统”(菲律宾版GEPS),允许私人和非政府(NGO)观察员参与政府采购过程。因此,此次改革良好的立法规定和政策设计使其表现出更好的完整性和透明度。事实上,这只是阿罗约政府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阿罗约总统执政以来,一直致力于政治体制改革。其中,一个关键的改革就是修宪讨论。2004年6月30日,阿罗约宣誓就任总统,将修宪作为其6年任期内的十大任务之一。

2005年8月21日,总统府领导的“协商委员会”成立,提出了四点修宪建议:政体由总统制改为议会制;然后转化为联邦* * *和州结构;经济政策自由化;取消2007年选举,所有在职政府官员任期由2007年延长至2010。虽然到目前为止,修宪运动远未成功。

但菲律宾现政府在推动修宪的过程中,推动了很多政治体制改革,比如选举改革措施,消除家族势力对政治的影响等。这些改革从根本上促进了菲律宾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的发展和实现,从而为菲律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进步做出了贡献。2004年后,世界银行对菲律宾政府大部分治理指标的评价开始出现改善迹象。

综上所述,菲律宾的经济发展确实出现了一些可喜的趋势和迹象。但是,我们仍然很难根据这些迹象来判断菲律宾经济是否出现长期拐点。菲律宾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可持续性,不是中国、越南等国家能比的,也不是当年亚洲“四小龙”能比的。事实上,菲律宾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推进微观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改革,推动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消除家族政治和政府行政腐败的干扰,都是菲律宾政府亟待考虑的问题。

我为你的问题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多得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