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管理论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它能产生?自动动作?,使电子政务在网络环境下得以实现?适应性?政府活动。本文提出了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模式,分析了其运行机制,并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政府活动;自适应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TP39文献识别码:A篇号:1006-0278(2013)02-101-0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走过了办公自动化的初级阶段,建立了各种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我国电子政务的推广奠定了基础。?三金项目?在实施的推广阶段,实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为重点部门和行业传输数据和信息;?政府互联网项目?发展阶段,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内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外部政府网站服务便民,功能和服务内容逐渐多样化;?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在战略方针指引下的高速发展阶段,政府网站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在内容、功能、互动等方面都有所突破,政府部门网上业务办理更加有效实用。但就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言,它只经历了?开始?然后呢。互动?舞台,进场?互动?阶段,为了适应广泛的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任务,以及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需求,建设良好的服务型政府,必须保证各级政府之间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传递,真正实现政府信息流、工作流和服务流的一体化。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是重要而紧迫的。为了建立深层次的政务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自动动作?非常重要。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含义和作用
(一)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政府行政管理和信息技术的综合系统工程,涵盖公共行政学、信息通信学、系统工程乃至心理学等多个方面。就是借助互联网实现政府对社会的服务。由于互联网的集中管理,工业化模式的政府已经转变为?服务?政府以服务为根本宗旨,适应性强,是适应全球知识型数字信息社会的新型管理体制。在各级政府和部门中,要全面推行电子政务,落实建设电子政府的国策。它的目的是什么?服务型政府?,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质量,增加办公透明度,实现自助化、个性化服务,无需人工干预。
?机制?这个词最初是指机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事实上,机制在社会现象乃至任何制度中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一个社会系统甚至可以接近一个适应性系统,能够自动快速地应对外部条件的不确定变化,调整原有的策略和措施,达到优化目标。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是指影响电子政务管理活动的各种因素的结构、功能和关系,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方式和过程、作用和运行原理。它是制约和指导电子政务决策、与人、事、钱相关的各种电子政务活动的相应制度和基本准则,是影响电子政务行为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总称。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作用
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权力和功能应该具有显性或隐性的指向性,可以产生哪些?自动动作?的作用。电子政务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吗?适应性?政府活动,而网络为电子政务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网络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运行模式。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相关建设仅停留在对原有政府运行模式的模拟阶段。要摆脱低层次的办公自动化,就要建立深层次的政府网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自动动作?因此,在体制、制度、规则和方法的影响下,优化电子政务的管理模式和机制,发挥其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自动动作?功能,已经成为提高电子政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当然可以。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规则、方法会在人的影响下实施、操作、执行,也会发生动态变化,甚至出现偏差和异化。因此,该机制及其功能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构建
国内外政府大多采取从中央到地方自上而下的建设路径。这种传统政务呈现金字塔式的层级模式,命令从最高层传递到最底层,逐渐削弱了下层的活力和创造力。在政府管理中,中间环节的增加意味着人浮于事,重复设置,相互推诿,服务效率和质量降低,浪费和腐败的概率增加。
电子政务的运行模式是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各个工作部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决策权。多元智慧?这样就可以将信息分散到整个组织中,使辅助决策层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信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实施,并与其上级甚至更高的决策层进行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或改变分配给它的信息内容。这是一个政府?自动动作?项目的完成,以点带面,实现了整个政府的适应性活动。这一系列的信息流也检验着管理机制是否合理,使各级决策层做出适应性调整,管理机制也随之改变。这种运作模式可以随着工作深度和广度的增加,逐步增强辅助层的决策能力,在决策层的指导下,发挥辅助决策层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因为最底层的辅助决策层才是政府接触社会现实的最大机会和程度?政府的触角?它们就像生物的神经末梢,数量众多,接触面大,对外界变化敏感,准确感受自身需求,生命力强,通过政府活动实现?适应性?基础和动力。同时,相同级别之间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互联和信息交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了网络化的连接,由于不同层级的决策层之间可以直接交换信息,因此实现了扁平化的结构。这种运行模式强调政府管理的原则、内容、程序、过程和结果,可由公众监督、反馈和参与,体现政府管理的服务宗旨,实现政府治理理念从强国向致力于社会治理的国家转变。
三、现行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完善。
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各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也影响了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但由于电子政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并没有从根本上结束无规划粗放发展的状态。从以下五个方面思考并提出改进建议:
1.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信息化和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的决策职能,对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 * *问题进行科学及时的集体决策,通过网络进行多层次、跨部门的视频会议,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避免多头管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合理性。
2.在强化实施机制上,首先要理顺信息主管部门与相应部门信息工作机构的关系,形成协调统一的实施主体,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明确各方分工合作;其次,要做好电子政务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管理机制。在资金管理方面,应将电子政务财政资金与其他信息化财政资金分开,实行集中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3.强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领域的建设需要各种社会资源(如网络运营商、网络系统集成商和应用开发系统集成商)的大量设备、技术和资金支持。比如,目前黑龙江省政府负责建设各级电子政务网络中心平台,指挥各级政府,与通信公司、综合运营商合作。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只需要负责交互中心的建设和中心平台上各种服务器的管理。有了运营商提供的设备维护、系统优化、软件升级等专业技术支持,政府只需要集中精力利用好它,为人们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服务。
4.为了完善安全机制,我国电子政务网络需要在统一的安全标准和统一的安全管理模式下运行。而我国的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还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可以通过建设完全物理隔离的电子政务内外网,为国内内网建设设备和应用软件,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
5.建立电子政务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科学有效的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估体系为基础,全面客观地衡量各类电子政务系统的绩效,用科学的方法和原则监督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从前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评估入手,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全过程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的差距,进一步调整实施方案,确保电子政务项目顺利有效建设。同时,可以将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专家甚至公众用户设计到绩效评估体系中,从专业人员和实际用户的角度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效果进行监督评估,并根据监督评估的结果调整和改变相应的流程。适应性?活动中的关键一步。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电子政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