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教育刍议
30年前,云南省军区某边防连在这里成立。30年来,这个连坚持人民军队核心价值观建连育人,对党忠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面对战争、金钱、美色、享乐、毒品、复杂社会环境等特殊考验,永不迷失,毫不动摇,捍卫国家利益,坚守价值高地,在风风雨雨中巍然屹立在南疆。
中组部、总政治部表彰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团中央表彰的“五四红旗团支部”,成都军区授予的“红河前哨钢铁二连”荣誉称号,军委领导到连队时的鼓励,都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公司是大熔炉,价值观是火焰,历经30年锤炼——
真正的好钢是冶炼出来的。
在边疆线上,为什么能出“钢二连”的好钢?人民军队的核心价值观在这里是如何传承和践行的?
穿过山下开放活跃的小镇,走进山上的连队营地,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营房、规范的设施、令人敬佩的连队荣誉室。连队官兵来自十多个民族。有仡佬族、瑶族、彝族,还有白族、苗族、汉族。6名连队干部中,5人获得双学士学位,连长李春雨、指导员秦继飞双双被成都军区表彰为“优秀基层军官”。
连队党支部的会议纪要中,30年来形成的五个坚持,讲述了一个个锤炼的故事:坚持学习党的理论,让官兵的心跳始终与党的脉搏相连;坚持用部队和连队的传统熏陶官兵,使官兵的品格永远保持我军本色;坚持先进典型,使官兵的成长始终走向更高的目标;坚持从零开始长期培养,使官兵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官兵素质始终满足使命需要。
云南省军区政委郎友良告诉记者:“五个坚持之一,就是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培养官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观。”在“钢二连”,历任连长、指导员都会把这个要求讲给一个个接班的“新人”。
受印度洋暖湿气流影响,河口一年有3/4的时间处于高温天气。
烈日当空,大地如火盆,是河口炎热季节的真实写照。
现在是夏天的中午,气温高达42℃。建议训练时间尽量安排在早上或晚上。但李春雨不仅坚持按原计划训练,还结合巡逻任务要求严格训练。
烈日下,河口热气腾腾,距离执行任务不到一刻钟。潜伏在河堤草丛里的官兵已经是汗流浃背,汗水顺着衣襟、裤脚往下滴,底下的沙子很快就湿了,蚂蚁、蚊子等昆虫蜂拥着往战士身上钻...
在这次设卡执勤中,巡逻队抓获了3名越境贩卖珍稀动物的人员。原来一个抱着侥幸心理的海外商贩说:“中国军人真的不怕热!没想到温度这么高,你还在值班。”
其实他们怎么会知道,比这更严酷的训练,对二连官兵来说也是家常便饭。
严格的训练带来了勇敢的士气,促进了官兵的成长。9年来,他们先后捧回“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奖牌,43次比武获得第一名。黄友玉,连队组建初期的“训练标兵”,如今已成长为蒙自军分区司令员。
把诱惑当敌人,把攻击当脾气,要磨30年——
守住核心价值观,就能守住神圣的边界。
面对开放的边境口岸,在“钢铁公司二”任务区存在着黄、赌、毒的诸多诱惑和敌特的干扰破坏。外敌特工曾潜入我境内,打死我边防战士4名。
面对长年累月的渗透、身边的诱惑和躲在暗处的攻击,“钢铁二连”从来没有马虎过。他们绷紧战备这根弦,擦亮警惕的眼睛,以核心价值观赋予的拒腐防变能力,从容而坚定地承受利益、欲望和各种挑战的冲击。
一天傍晚,副连长陆战强在去哨所的路上,发现一个人在阵地附近拍照。他立刻没收了自己的相机,拿出了里面的内存卡。那人一看,赶紧走过去,掏出厚厚的一沓钱塞到陆副连长的口袋里:“解放军同志,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方便你!”
“把你的那套收起来!”陆战强坚定地把他带到了当地安全部门。经查,此人是外国间谍。
2006年春节的早晨,河口县沉浸在鞭炮声和礼炮声中,节日的气氛弥漫在晴朗的天空中。战士柯岩手握钢枪站在1号哨位,明亮的眼睛盯着通往营区和哨位的每一个路口。突然,一个来自邻国的衣着华丽的女人一步一步向他走来。
“站住!”柯岩喝了一大杯。
女人哆嗦了一下,立刻变得迷人起来。她迅速来到柯岩身边,把胸脯贴在他身上:“兵哥,让我上山看看风景。晚上我请你去我房间唱歌!”
颜敲响了警钟。经查,这也是一个试图搜集我军事情报的外国人。
司务长陈郁因工作需要,经常独自去县城为连队采购各种物资。一家“信息咨询公司”的张经理偷偷盯着他。2008年5月11日上午,陈玉刚从一家超市出来,为公司购买生活用品。张经理热情地招呼他,邀请他一起“坐”。
当他来到一个僻静的地方时,张经理用“关心”的语气说:“小兄弟,我聘请你为我们公司的特别信息员。只要你把我们公司的事情和上级的相关信息吹出来,公司每个月会给你发5000元的咨询费。怎么样?”
听了这话,陈郁立刻变得警觉起来:“告诉你有关部队的一切?这不是出卖军事机密吗?你算错了!”面对陈郁理直气壮的拒绝,张经理一脸尴尬的溜走了。
事后调查显示,这家“信息咨询公司”有外国情报机构背景。
二连的泵站离连队营地有一段距离。独立执勤的军人,一直是别有用心者的“靶子”。
2006年的一天,附近一家照相馆的老板带着一个艳丽的姑娘到泵房散步,对值班中士刘志刚说:“你可以在连队驻地拍几张风景照,每张照片我给你300元。这个小姐姐可以时不时过来陪你聊聊天,好吗?”
刘志刚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企图:“就算你给三万块,我也不给你拍!”
为什么「钢铁二连」的官兵「常在河边走,却不湿鞋」?为什么二连30年检测从未出现涉外泄漏?为什么从来没有第二个公司官员跨越理性和原则的界限?
“面对诱惑,我们应该直面敌人;面对攻击,要把它当成对自己的考验和磨炼。我们的脚永远不会走到原则线的另一边。”二连官兵向军委和总部首长作的报告对此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边境上的“不可战胜的红色堡垒”——人民的口碑,才是他们应得的赞誉。
困难被踩,责任被扛,30年千里之外——
致力于高价值,追求目标。
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崇高的追求。实践这样的追求需要最大的努力和奉献。
二连党支部深知:“只有把信念、责任、奉献三点连起来,才能在这个远离大陆的前沿岗位上愉快地工作。”对于信奉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钢二连”官兵来说,这个道理不仅仅是灌输,更是亲身实践体会。
新兵朱光中,大学毕业后入伍。他来到守卫边境的“钢铁二连”,枯燥的军旅生活和繁重的执勤任务让他有些烦躁。过了几天,谈了两年的女朋友发来一封“吹灯”的信,给了他一记“重拳”。
朱光中想到了逃跑。这天下午,他悄悄地离开了前哨站,向山下走去。但连队的教育,战友的鼓励,这几天指日可待的国家,都触动了他的心。还没到山脚下的县城,他就不由自主地回到了连队。
晚上,朱光中哭着对连长李春雨说:“惩罚我吧,我差点犯了错!”
公司党支部没有处分他。连续几天,连长带着朱广忠走进荣誉室讲石莲的故事,一个个连队官兵“千里从军,为国戍边”的故事,让朱广忠坚定地选择了做一名以奉献为荣的军人!
就这样,一个个新战友、新干部加入了戍边的奉献队伍,一代代官兵汇聚在四连山上为国捐躯的价值高地。
万桂根,军人,入伍前和朋友一起经营一家物流公司,年收入十几万。然而他选择了军营,在二连干了五年。这期间,他以前的朋友多次联系他,劝他离开部队,去做生意。万桂根每次都坚决谢绝了朋友的好意。
士兵兰本可以在服役两年后离开二连,家人也给他安排了一份条件优越的工作,但他舍不得离开连队。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党支部结合他的工作成绩和表现,重新选举他为士官。去年8月13日,他带病参加巡逻,因天气炎热中暑,突然晕倒在红河边。战友把他叫醒后,连长命令把他送回连队治疗。兰哭了:“我今年就要退休了,参加巡逻的机会不多了!”
为了履行戍边职责,二连干部无论任职多久,从不向组织抱怨;二连党员无论接受什么样的任务,总是勇往直前,工作第一,“献身跟我走”。据二连历史记载,10年来,二连39名官兵主动放弃到上级单位和内陆城市工作的机会,21名战士在读完军校后主动申请回到河口边防工作。
连长李春雨结婚五年多了,老婆孩子还租住在不到10平米的小房间里。这几年,由于河口边情繁多,大副责任重大,他从来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妻儿。直到儿子2岁,妻子才第一次带他去部队看他。
指导员秦基飞三年没回家休假,直到女朋友发最后通牒要吹灯,他才在蔡司令员的强行命令下回家救急。
2007年3月,四川仁寿士官万志坚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由于家庭困难,医药费和治疗费告急。焦急的小万给公司打电话求助。连队官兵一合计,你、50元和我凑了100元捐款,连党支部从农副产品收入中拿出2000元汇给了小万,保证了小万父亲转危为安。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短评)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庄严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命题。云南军区某部边防二连立足职责使命,励精图治建连育人,从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与时俱进。他们精彩的故事最能诠释当代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
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尊崇荣誉”的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现实需要,是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必须作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来抓。“红河前哨钢二连”的故事就像一本生动的教材,告诉我们,只有坚守核心价值观高地,坚定核心价值观追求,才能凝聚军魂、拒腐防变,铸就军魂、战胜挑战,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忠于国家的优秀官兵。
价值,在奉献中闪耀
——广元军分区士官赵英德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纪事
□余义强
“做好本职工作,多做贡献,是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广元军分区士官赵英德握着新一代青年军人楷模项的手,在该师“学习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上激动地说,不时赢得阵阵掌声...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到三期士官,自学考试获得大专文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二级证书,网络调试器获得三级证书。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2008年被共青团四川省委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
勤奋、刻苦、技能强
学习是赵英德最大的爱好。“不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就没有对党的热爱;没有打赢能力,就没有完成使命的基础;没有文化知识,你们不配做新一代军人。”他在学习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
他从小就向往军营,尤其珍惜来到部队这个“大学校”的这段美好时光。在新兵连队的时候,他的理论学习笔记本因为记得最厚、最工整、最详细而被多次展出。下到公司后,他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公司图书馆。周末最好的休息方式就是在图书馆坐几个小时。他是政治课上提问最多的人。当兵两年,连续两年入选参加全团理论学习知识竞赛,获得一等奖。在向战友谈起获奖经历时,他说:“党的理论就像一个航标。我们学得越多、越深入,我们的方向就越清晰,工作就越有活力。”
2003年调入广元军分区,任网络调试员、操作员、记者。之前,他只熟悉一些打字的基础知识。面对网络和数字设备,他是个“门外汉”。“没有知识,你无法更好地工作。我一定要克服这个困难!”他一遍又一遍地默默地告诉自己。于是,他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路。
白天,他一边工作一边和战友们商量。晚上,他把自己一个人关在自习室,手里拿着计算机等级考试教程,网络管理和数字通信。时间长了,领导发现自习室的灯一直亮着,直到最晚。最后留在自习室,认真记笔记,练电脑的是他。经特别许可,他可以在关灯后多学习一个小时。有时候他晚自习,战友就叫他一起玩。他经常说:“去玩吧,我一忙完就来。”结果又是一个深夜。
2004年4月,率先参加第一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次通过。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和勇气。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几乎所有的津贴都花在了学习书籍上,花了3000多元在计算机学习资料上,晚上继续加班,进一步准备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习网络,学习视频采集、编辑等技术。
2005年4月,通过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2005年9月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调试器资格三级考试。他利用学到的知识,对分区内已经停止运行的局域网进行了维修和运行,对过时的通信设备进行了升级,为分区节省了近50万元。
他的事迹在士兵中传开了,士兵们称他为“电脑专家”。然而,他并不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为了更好地适应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他把目光投向了更广的范围。他经常从图书馆借阅理论书籍,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并继续研究党的创新理论。他自费参加了南京政治学院经济管理专科班的自考,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刻苦学习。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自考大专文凭。
直面困难,不怕吃苦。
他出生在川北革命老区,从小听红军战斗的故事长大。他对那些年的艰苦奋斗有着特殊的理解。被调到军分区系统后,他在平时经常思考“作为一名军人如何贡献”的问题。他常说:“军人在和平时期执行任务,就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吃苦、劳累、做出成绩。”
2005年,他刚接手保卫科文员的工作,正赶上保卫工作的建设。摆在他面前的是近20年来总师永久保密的文件资料,全部记录在微机管理中。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很多人抱怨他的“苦差事”,但他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操!”
起初,他学习机要档案业务,掌握了军队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和使用。这时候他心里就有底了。连续三个月,除了吃饭、上厕所、睡觉,他没有上街。白天黑夜,他一头扎进文件堆里,用电脑扫描输入每一份文件。一份,两份,三份...那座“小山”渐渐褪去,他的脸上慢慢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为了提高大家的保密意识,他利用业余时间查阅了大量资料,编写了《保密知识手册》宣传资料,发放给官兵。利用安全教育的时间,他成了安全教育的宣传员,给大家讲解安全常识和警示案例。
为了保证机密文件的绝对安全,他从平时的文件管理中总结出了“一日通关”的管理方法。对于当天的机要文件,机要室必须当天收回。对于需要隔天处理的机密文件,他坚持在下班前催促领取,第二天再交给承办人。几年来,他不辞辛苦,任劳任怨。由于他严格执行文件档案管理规定和保密制度,没有发生泄密事件。分师在机关治安秩序规范化建设中被评为二等标准单位,保卫工作被省军区评为先进单位。他本人被省军区和军分区评为保卫工作先进个人。
自从他成为一名秘密职员以来,他还担任过地区领导公务员和通信服务员。他虽然任务重,线索多,但每一项工作都能合理安排,每一件事都能妥善处理,不让任何事情落到自己手里。同事见他当了秘书科后整天忙忙碌碌,经常加班,骂他“大忙人”,但他一点也不后悔,还高兴地说,“苦和累也是一种人生价值……”
测试后坚定立场
“工作了就要守纪律,要认真负责。”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在地区纠察队值班。由于广元地处川陕甘三省交界处,各种假冒军车经常出没于此,他每天都坚持不定时巡逻跟随人员。在一次例行巡逻中,他发现一辆可疑的军车在拉煤,他立即上前盘问。车主神色慌张,悄悄把他拉到一边说:“小兄弟,我借了别人的牌照。请善良。”他递给我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赵英德大义凛然地说:“不!必须调查处理。”主人见不软,就威胁说:“当兵的,不敬酒不吃!”赵英德不惧平静地说:“我在执行任务,请自觉接受。”说完,主人回到驻军指挥部交给值班干部,按规定处理。
在对待亲人和熟人上,他也敢于坚持原则,不循私情。近几年,他在市招办录入体检数据。有一年,他的一个表弟想当兵,体检时发现身高体重都不够。他的叔叔向他求助。赵英德听了情况后,慢吞吞地说:“我了解我叔叔的情况。我在征兵办工作,负责体检数据录入。改体检结果,帮忙说没什么,也是合理的。但是,军队是有纪律的。我做的一切都是对军队负责,对所有人负责。请原谅我。”
2008年底,考虑到自己的二级军士长即将到期,父母早早就托熟人到处联系。因为赵英德在部队有很好的计算机技术知识,很多地方单位都愿意招他。其中他老家县城的电信公司说需要这样的人才,底薪每月3000。但赵英德听到这话后,对父母说:“刚刚组织上找我谈话了。考虑到我熟悉保密和通信业务,新骨干还在培训,让我再做一期。况且我的技术是部队培养的。当军队需要我的时候,我不能只考虑自己的待遇。”就这样,他放弃了在当地发展的好机会。
准备好帮助别人而不留下姓名
“我很高兴能为你做点什么。”这是赵英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管是谁的生意,不管是大是小,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他能帮上忙,他都会欣然前往。
2007年的一个晚上,大家都睡得正香的时候,室友罗天突然肚子疼的哭了起来,在床上打滚,满头大汗。见情况紧急,赵英德跳下床,向领导报告,抱起生病的战友,赶往医院。经检查,这名战友患有急性肠炎,需要住院治疗。连续几天,他主动照顾这个战友,为他送饭,为他洗衣服。
他经常在完成工作后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每年全团和民兵招募都有大量的表格和数据要处理。他利用自己熟练的计算机知识,积极帮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整个民兵团和征兵工作中熟练掌握了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不仅加班到深夜进行数据录入和系统上报,还在人武部军事参谋软件使用培训班担任教师,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他坚持照顾90多岁的孤寡老人余五年。他经常帮老人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看病送药,问寒问暖,让老人的生活有了更好的照顾。附近的邻居都称赞赵英德:“解放军真是余阿姨的亲人和恩人。”老人也很高兴。
他经常帮助别人,有时也会“把事情搞砸”。2007年的一天下午,他去车站接新女友。刚到车站,一个不认识的老人急匆匆地找到他,手里拿着一张纸条:“解放军同志,这是什么地方?”赵英德转过身,看见老人焦急地看着他。他身后是几个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些活鸡、腊肉、大米等。,显然是从乡下来探亲的。赵英德赶紧去扶老人:“爷爷,你放心,我帮你找。”说着,他帮叔叔提起口袋,在前面带路。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亲戚,才知道舅舅已经在市里待了近两个小时了。一家人真的很感激赵英德。这时,他才想起自己接了女朋友。当他说再见时,他很快赶到了车站。当他赶到车站时,他的女朋友已经不见了。后来我多次联系他,女朋友都以“没有诚意”和他分手了。
能够在危机中迎头赶上
“5.12”地震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灾难可以夺去人的生命,但奋斗精神巍然屹立。赵英德是一名坚决站在救灾战场上的优秀军人。
地震发生后,军分区立即在操场召开常委会,成立基层指挥所。当时人处于休克状态,剧烈晃动后的灰尘还在空中。为保证该师基础指挥部的通信畅通,他带领通信班战士冒着生命危险,果断冲进办公楼,以最快的速度将办公楼内的电话、电台、传真机、密码机转移到操场上,短短几分钟就建立了通信枢纽,有效保证了上下命令的畅通。
地震20分钟后,他又接到了为市委铺设通信线路的任务。他毫不犹豫地和通信班的同志们一起紧急行动,穿过巷道,翻越围栏,从废墟下通过,很快为市委架设了7公里长的通信线路,确保了广元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畅通。后来他去市医院搭帐篷,* * *搭了30多顶帐篷,帮助运送80多名病人,一直到晚上10,没有休息。
12年5月30日晚,10,他作为该师先遣队的一员,奉命奔赴毫无消息的灾区青川县。车到马陆乡时,道路完全中断,先遣队不得不徒步前行。当时一路上余震不断,山摇石飞,情况十分危险。一路走来,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勇敢地做一名为队伍探路的先锋,及时避开了危险。终于,6月5438+03日早上7点,先遣队到达青川县城。他和通信参谋一起,打开了当时师里和广元带来的唯一一部卫星电话,第一时间向市委、市政府和军分区指挥部报告了青川灾情,为青川救援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5月14日,得知青川县官庄镇发生严重灾情后,奉命保护官庄指挥所,架设指挥所通讯线路。接到架线任务后,他来不及休息,立即和另一名战友背着7圈复线和一天的干粮出发了。当时,东河口的堰塞湖对下游几十万人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指挥部决定在东河口与堰塞湖相连的另一个堰塞湖顶部派一个观察哨,观察水情。为这个观察哨开通电话,需要穿过一个长达500多米的滑坡。当时余震不断,山上不时有岩石滚落,松软的滑坡上不时有泥土滑入湖中。为了打通观察哨的电话,赵英德毫不退缩。他背着几百公斤的复线,向指挥部指定的地点进发。当时大批群众从堰塞湖中撤出,看到赵英德独自向堰塞湖走去,劝他不要走。这很危险,他没有停下来。他踩在松软的滑坡上,每走一步,他甚至可能带着装备滑入无底的湖中。他手脚并用向前爬行,不时有岩石从他身边呼呼飞过。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他没有犹豫,没有止步,攀上了“生命禁区”。在桑树垭路段,突然封路,双轨断了。为了保护线路,他被山体滑坡推下十几米的山沟,身体被树枝石块划伤。面对伤口的剧痛,他没有放弃,咬紧牙关,爬起来继续穿线。翻过两座大山,经受住了十几次余震和山体滑坡的考验,终于成功架设了连接堰塞湖前3个水文观察哨和2个地质观察哨与指挥部的有线通信线路。
这条通信线路架设后不久,他接到上级命令,红方观察哨要撤,必须重新架设一条通信线路。情况非常紧急。筋疲力尽的他连夜带着电话和几捆复线,冒着大雨开始架线。不知道他一路上遇到了多少塌方。他一次又一次被推到悬崖和山谷的边缘。我不知道他摔了多少跤,但他对自己说:“时间就是生命。我必须接通电话!”就这样,他从晚上十点多一瘸一拐地回到指挥所,直到凌晨三点,终于接通了线路,调试好了电话。
因抗震救灾成绩突出,被共青团* *四川省委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团干部”称号,荣立二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