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论文怎么写才能保证质量?
重复率检测系统只是对论文最终结果进行质量管理的一种手段,而且由于检测系统中存在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如果我们盲目依赖它,会带来负面效应。
首先,学校和导师要对复读率检测系统的功能形成* *认识,即复读检测系统只是检验论文质量的辅助工具。重复率超标检测结果仅表明论文可能存在不当引用和抄袭,但不能作为学术不诚信的绝对依据。评价论文质量的标准仍然是其学术水平。只有学校和导师能够客观看待重复率检测的结果,才能更加科学地制定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在论文指导过程中明确设置重复率检测制度的目的,将时间和精力转向论文内容本身,认识到只有思想创新、文笔流畅、逻辑清晰、方法合理的论文,才能真正实现低文本重复率。
其次,优化重复率检测系统的设计,充分发挥其在纸张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建议检测时间提前。本科毕业论文的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答辩前,只有文字复制达标者才有资格参加答辩,不达标者允许限时修改参加补充答辩。这种结尾安排无形中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一些学生甚至因为压力大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注重重复率而忽视学术规范和论文质量,甚至利用修改论文、确保通过考试等非法业务。如果可以将初试设置为自愿性考试,时间可以提前到论文期中考试或初稿完成,既可以督促学生如期或提前完成论文全文,也可以帮助学生借助考试成绩发现论文中的问题,进行认真的修改;导师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发挥查重制度对论文写作质量提升的作用。
查重是建立以人工评价为主、系统鉴定为辅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改变重复率检测结果应用一票否决的做法。基于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检测只是论文质量评价的辅助工具,其结果不能作为判断学生是否延期答辩的唯一指标,学校应设定一个重复率浮动范围。检测后,文本复制达标但在浮动范围内的毕业论文,应提交答辩委员会或论文指导工作组进行人工评价,或由学生先参加答辩,根据答辩情况和论文人工评价判断学生是否符合毕业要求。
2.充分发挥导师制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与研究生阶段开始时导师主导的规范化学术锻炼不同,本科生通常是在大学最后一年开始写毕业论文后,才开始接触学术写作,也是在这个时候导师才开始真正介入学生学术规范的指导。但在这短短的一年里,学习、考研、考证、求职等各种活动交织在一起,使得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写毕业论文,应付对学术写作的不熟悉,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自然受到影响。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贯穿整个四年的学习,而本科生导师制有助于目标的实现。许多高校在本科阶段引入导师制,引导教师参与学生选课指导、专业认知、学科竞赛、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毕业论文指导、毕业实习、考研、就业咨询等工作。借助导师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可以提前到大学三年级,为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完成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首先,鼓励老师从大学一年级就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大学期间,本科生导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课题的研究工作,结合专业知识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专业领域的学术前沿,锻炼学生的学术思维,配合文献检索课,教学生收集和查阅文献资料,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合适的课题,准备文献综述,收集数据和案例,确定研究方法。如果在大学前三年对自己的毕业论文做好充分的学术准备,就可以避免应付论文完成的现象。
其次,实行鼓励与监督相结合的导师制。虽然导师对学生学术素养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但部分教师对是否加强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持不同意见,认为学术素养的培养主要针对研究生和有志于考研的本科生;而且与研究生导师制不同,本科生导师制没有明确的学术培养计划,激励和考核机制流于形式。导师往往忽视本科生学术素养的培养,使得本科生导师制在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中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建议将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细化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任务,明确导师的职责,制定相应的激励和考核制度,提高教师培养本科生学术研究能力的积极性,利用导师制落实导师在论文质量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