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堂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复制和机械重复,什么都要做,什么都要问。结果学生很无聊,老师也很烦。有的老师上复习课,首先是长篇大论的复习和讲解,几乎占据了大部分上课时间。这样的复习课其实就像是压缩饼干形式的新讲座。把五六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里再讲解一遍,是不可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的。

事实上,复习课不仅不同于新教学,也不同于实践课。新的教学目标是集中的,只需要捕捉知识中的一个或几个“点”;实践课是把某一点或某一部分知识变成技能;复习课不是对旧知识的简单复制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让学生在复习中改造旧知识,产生新鲜感,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学有所成。把平时相对独立的教学知识,特别是重要的、规律性的知识,通过再现、整理、归纳等手段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交流,使之有组织、有系统。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校初步总结出一套“知识梳理-分层实践-延伸”的教学模式。

首先,梳理知识。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化概念结构。一切都是由系统组成的,系统是有结构和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阶段,要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类整理,找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平时所学的孤立、零散的知识串成线、块、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复习课一定要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中的难点和学生的弱项,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分类和综合,理清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由地整理自己的知识,形成不同的、相互的评价,进行论证。这有利于主体性的发展,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成功,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分层练习。通过不同层次的实践,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1)慎重选择习题。设计习题必须思路清晰,紧扣课程标准要求,重点突出,纵横贯通,激发兴趣,实用性强,科学严谨,由浅入深,由简入繁,难度适中,启发思维,轻重适中。其次,练习设计要多样化。如诊断性练习、单一性练习、巩固性练习、比较性练习、针对性练习、多样化练习、转化性练习、操作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创造性练习等等。有时多种功能的练习会一起使用。

(2)加强实践方法的指导。教师要教给学生好的做题方法,做必要的示范,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认真答题,先求正确,练规范,再求熟练,练速度。遇到困难时,先复习课本上的内容,实在想不出来时再请教同学或老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做完练习后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

(3)加强速度训练。提高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练习速度是练习课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实践课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效率意识,努力让他们在短时间内用最好的方法准确解题。千万不要让学生放羊自由练习。长期缺乏目标和速度要求,必然会形成学生游手好闲的习惯。

(4)注重锻炼结果的信息反馈。教师要及时、客观、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练习,指出他们的优缺点,表扬练习中表现好的学生,注意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指出改进的要求和方法。让学生看到成绩,知道不足,改进方法,增强学习动力。每次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是针对教材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或者是针对学生内容的一个混乱概念,或者是为了巩固某个计算法则和规律,熟练掌握某个公式,或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习题题的安排要明确,要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先安排基础练习,再安排综合练习,最后安排有思想的拓展题。练习的形式要新颖多样,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对练习产生兴趣,在40分钟的课上始终保持活跃和兴奋,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练习有效。

另外,在复习中要允许学生提问,提出疑难问题。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思考空间;给学生提问和提问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在复习中多练习、多说话、多思考、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检、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复习补救各自的学习缺陷,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面面俱到,而应侧重于设计安排、教学总结、答疑解惑、指导评价。

第三,拓展延伸。复习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的感悟。在复习中,学生可以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集中精力复习、理解、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维方向,让学生举一反三,获得新鲜的感悟。

同时,在复习中要加强变式、逆向、综合能力的训练。复习中要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础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功。同时要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案例选择和练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