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中个人主义的基本观点

个人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个人利益和自我支配的政治、伦理和社会哲学。本质上是一种从个人至上出发,以个人为中心看待世界、社会和人际关系的世界观。

这一理论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同一个法语词是“个人主义”,来源于拉丁语“Individuumium”,意为“个体”和“不可分之物”。它首先由法国社会学家托克维尔使用,并被描述为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

个人主义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而发展: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最后的也是最完备的社会形态,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达到了顶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思想家把个人主义概括为永恒的人性,并使之成为道德的基本内容和判断善恶的主要标准,作为反对封建道德和宗教禁欲主义的思想武器。

个人主义含义广泛: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主张一切价值以个人为中心,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作为对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普遍态度,它包括高度评价个人自信、个人私生活和对个人的尊重,反对权威和对个人的各种支配。

《简明英国百科全书》对“个人主义”的解释是:“一种非常重视个人自由的政治和社会哲学,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以及个人或自我不受外部约束。.....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含了一种价值体系,一种关于人性的理论,以及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普遍态度。”

按照这种理解,个人主义作为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有其历史必然性。换句话说,在西方社会的文明进程中,个人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整体的、普遍的意义,构成了西方人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方式和存在状态。具体来说,个人主义在西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大致可以概括为哲学上的人文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自由主义和文化上要求个性独立的自我意识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