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问题一: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答: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下,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问题二: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全国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三,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坚持“近期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第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五,加强五位一体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完善法制,加强法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七,* * *要坚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关注和关心民生,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第八,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九,继续解放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问题三: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需要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部分;同时,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解决我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解决我国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优秀人才缺乏的问题。

问题四:大学生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工作,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做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履行义务,行使权利。我们应该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参与政治生活。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问题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如何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拓展。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如期实现2020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从第一次把社会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到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目前公布的党的文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2000年6月提出的。但是这个目标的想法可以追溯到90年代中期。

追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首先要简要回顾一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部署。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在这个基础上提出的。

改革开放初期,* * *提出了20世纪末中国“小康社会”等“中国式现代化”新概念。他说:“如果我们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800美元,这意味着到本世纪末在中国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叫中国现代化。”[1]在此基础上,* * *后来提出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世纪再走一步,用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2]“三步走”发展战略在1987年召开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得到正式确认,并被写入代表大会报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总体上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实现1980的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3]

经过80年代以来三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到1995,提前五年完成了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提前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前两步,人民生活即将实现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从1995开始,中央开始考虑如何走“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

今年9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提前完成翻两番任务的背景下召开的。讨论的问题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九个五年计划,而且是2010年长期目标的制定。这些因素使这次全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考虑到虽然在经济指标上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但现实生活中老百姓的感受似乎与小康社会的水平相差甚远。全会在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时,不仅强调了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突出了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强调“要把社会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4]。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第一次把社会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的高度。据此,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列为主要内容,并作了专门的阐述和规定。指出:“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平、安全、文明、健康发展。主要任务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生活质量,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加强环境保护。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在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实行鼓励储蓄和适度消费的政策;根据社会事业的不同类型,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特色的运行机制,实行以地方* * *为基础的管理体制.....>;& gt

问题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学生应该怎么做?胡在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学习贯彻“* * *”重要思想成效的最好检验。(人民日报2003年9月4日)这段话深刻阐述了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内在辩证关系。1.“* * *”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武器和根本指针,科学理论是行动指南。* * * *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 *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体现了新时期党的先进性,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新世纪的新理论。 “* * *”重要思想指导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大众性、实践性。目标的先进性。“* * *”同样的特点是高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使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体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不断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现阶段最高级的目标。它的实现将使我们的党焕然一新,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标的时代性。人类社会不断前进,时代不断发展,事物千变万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我们党发扬与时俱进精神,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吸收一切新的科学经验、新思想、新成果,在实践中创新。所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新词:一是新起点。2000年,中国总体上达到了* * *提出的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从这个里程碑继续前进的新目标。二是新阶段。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和国内外形势的需要,我们党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庄严宣布,“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1]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这一阶段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目标的必经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经过三个10年的全面持续发展,中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三是新任务。就是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目标的人民性。坚持“* * *”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党执政,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根本观点和群众路线。按照一般规律,人民的第一需要是过上富裕的经济生活,其次是享受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然后是民主政治.....>;& gt

问题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是什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包括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标志。

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8万元。

第三,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8000元。

第四,恩格尔系数不到40%

第五,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

六是城镇化率达到50%。

第七,家用电脑普及率20%。

八是大学升学率20%。

九是每千人2.8个医生。

第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达到95%以上。

问题8: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2002年10月8日至2002年10月8日,中国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十六大着眼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前景,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首先,十六大报告对我国进入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评价:“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新的里程碑。”然而,从中国的国情来看,现在实现的小康社会仍然是一个低水平、不完全、不平衡的小康社会。所谓低水平,就是我们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人均收入不高,只有800-1000美元。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刚刚摘掉了“低收入国家”的标签,跨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门槛。所谓不全面,有两层意思:一是小康生活覆盖的人群不全面。连低水平的小康都没有完全实现。2000年,农村3000多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2002年减少到2800多万。一些已经脱贫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脆弱,容易返贫。近2000万城市居民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城乡还有相当一部分失业人员。还有更多的人,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还没有达到小康。另一层是指人们享受的小康生活不全面。现在总的情况是,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居住和交通还不够。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生活环境差距更大,民众对治安状况、民主进程仍不满意。所谓发展不平衡,就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很大。总的来说,城市进入小康的比例大,农村进入小康的比例小;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例大,中西部地区比例小;高中低不同收入群体的收入很不平衡,而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显然,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和* *设计的小康社会差距很大。根据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还是一个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社会的实际,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了新的部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经过这一阶段的建设,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这一规划,党的十六大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四个方面进一步具体化了六个“更加”的总体目标,使之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从而给人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到动员人、鼓舞人、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作用。在谈到党的十六大规划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时,* *指出:“这次大会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目标。它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个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

问题九: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个人看法:目前我国农民多,要从农村入手。

首先要加大农村扶持力度,最好是城市、城镇、农村结合起来,让农产品盈利,让我生活过的绝大多数人都走向小康,先发展起来。

二是扩大城市,缩小农村,即把城市、城镇、农村融为一体,让城市在农村,农村在城市,让城市绿化,让农村现代化。缩小贫富差距,654.38+0.3亿人齐头并进,就是大同,就是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