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数学论文(学数学的得与失)

今天上完四年级第一节“买文具”课,我百感交集。我很庆幸这种枯燥的关于数字和代数的计算课也能有如此活跃的课堂气氛。孩子理解计算结果,从自己的角度解读算法的多样性。担心的是课堂作业类似于例题中的竖题,学生计算很流畅,但与例题略有出入,不知如何下手。这时,铃声已经响了。说不说,会影响下节课。学生有这么多问题怎么办?想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此刻写作、做题面临的困难形成鲜明对比。我很困惑。我怎样才能使演讲和实践脱钩?我赶时间,反馈作业交不上来。我能怎么做呢?我拿起《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认真读了起来。结合我之前对课改的理解,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数学知识作为一种载体,通过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不仅仅是一种解题方法,而是数学的思维方法和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师生互动产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发展和提升。这堂数学课,80元能买几个书包?140元可以买几个书包?(情景图为书包,20元)请听我的学生回答:

学生(1):可以买四个书包。我也这么认为将80和20都减少10倍。根据商的不变性质,只要8除以2等于4,那么80除以20等于4。

学生(二):140元可以买七个书包。联系到第一个问题,我想是这样的。80元四个书包,八个书包肯定是160元。没有20块钱,少了一个书包,所以有七个书包。

学生(3):四个书包。80元,60元,60元可以买三个书包,所以合起来是七个。

学生(4):老师,我是用垂直法算出来的。

其中,学生(2)是一个平时上课不怎么说话的孩子。今天,他能说得这么好。我大力表扬了他,孩子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神色。下课后,他用自己的时间给我画了一幅画。我甚至感叹赞美的力量,孩子们太可爱了。同时,他们的发言也为这堂课增光添彩。虽然习题不多,而且除了十个还有一些剩余,但是教材在安排上非常灵活。比如这些学习内容至少需要2-3个课时,所以我可以在第二、三个课时重点训练,技能训练可以靠时间来补。但是,我们应该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展示孩子们的生成思维,这是他们体验成功和体验认可的时刻。这不是我的吗?所以,数学课要重新审视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