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通胀形势下如何正确理财?
第二,虽然中国外汇储备的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2009年的国际收支状况仍然有所改善。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外汇储备的变化没有完全反映真实的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外汇储备余额包括货币折算变动、储备资产估值变动、储备投资收益等。目前中国储备货币多元化,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元汇率变化较大。根据美联储编制的美元对主要货币汇率指数的变化,2008年美元汇率升值9.5%,去年贬值8.5%。众所周知,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以美元计算的。所以,如果美元对非美元货币贬值,那么非美元货币兑换成美元就会有汇兑收益。反之,则有汇兑损失。我们现在有几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元汇率的波动会对储备的货币转换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初步估计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同比下降37%,占GDP比重为6.1%,比2008年下降3.7个百分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前三季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而内需的贡献较大。前三季度,我国经常项目加资本项目顺差,即国际收支总顺差,同比下降30%。同时,全年外贸顺差下降34%,银行结售汇顺差下降30%,非银行部门外汇资金净流入下降52%。
再次,去年下半年以后,我国银行结售汇顺差扩大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外汇净流入增加。去年银行新增外汇贷款6543.8+0362亿美元,同期外汇存款仅增加6543.8+062亿美元。大部分外汇是从国外转移过来的。这不是因为银行增加了外债的借入,而是因为银行减少了海外资产的使用。银行减少海外存款,变现海外证券,转回国内发放外汇贷款。去年银行结售汇顺差比非银部门多922亿美元,小于当年银行新增境内外汇贷款规模。这意味着银行结售汇顺差基本可以用国内外汇贷款来解释,结售汇顺差不是企业和个人增加的,而是购汇减少的。
最后,通常用外汇储备减去贸易顺差减去FDI的余额来衡量中国的异常外资流入,很可能会得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当然,这也与我们较少披露外汇统计数据有关。今年我们准备提高外汇统计的透明度,增加数据披露的内容,增加数据披露的频率。我们将按月或按季度公布一些数据,这将有助于市场更好地分析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今年中国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央委员会首次把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在200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科学发展观“六个必须”的理解之一就是“必须把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作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明确指出,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都不能过大,中国现在面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外汇短缺转变为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和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从今年的情况看,中国涉外经济运行的内外部环境将好于2009年。全球经济将企稳,国际金融市场将开始解冻,跨境资本流动将更加活跃。当然,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将制约中国稳定出口和利用外资。总的来说,我个人对2010年的国际收支有几个基本判断:第一,今年国际收支总规模将恢复增长,可能快于国内经济增长。去年,国际收支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有所下降,今年很可能会再次上升。二是外贸出口可能恢复增长,但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可能延续前两年的下降趋势,外需仍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负向拉动。第三,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解冻,流入中国的资本会增加,但同时,随着中国加快走出去的步伐,资本流出也会增加。
第四,从多方面入手,积极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以国际收支大量顺差为表现形式的对外经济失衡,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年要妥善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以顺差形式出现的外部失衡会增加央行持有的外汇量,影响货币政策的操作,进而影响通胀预期的管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我们有以下优势: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理顺投资与储蓄的关系,从根本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二是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其中,重点是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以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外汇市场发展为重点,推进外汇管理重点领域和环节改革,建立健全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第四,加强国际收支监测预警,尽快建立健全流入流出双向预警体系和应急预案。第五,在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分析的条件下,加强对异常资本流入的管理,继续打击非法资本流入,同时适当控制过多的资本流入渠道。根据三元悖论理论,一个国家要保持汇率稳定和物价稳定,就必须选择加强资本管制,而中国摆脱不了这个开放经济的一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