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论文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思想重视,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如果我们这样做,道德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是我推荐给你的一篇小学德育论文。希望你喜欢!

论小学德育论文1《论小学德育》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日益开放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繁荣,未成年人的价值观深受感染,道德教育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下大力气进行德育,但要重视学校作为德育的主阵地,利用课堂渗透德育。

关键词:课堂;道德教育;主要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人们对孩子也越来越关心,有时甚至到了溺爱的地步。此外,社会环境越来越开放,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蓬勃发展,社会活动日益增多,使得小学生中出现了一些不健康的现象,给小学教育带来了严峻的考验。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呢?

一,加强对道德教育的认识

党的报告对教育有哪些新要求?把道德和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任务和目的,有助于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因此,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一些教师和领导对德育存在一些误解。有些老师认为德育是一种活动,完全是基于个别问题的引导。其实学校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老师和校领导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狂热,而是长期的坚持。同时,小学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启蒙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必将为学生今后的道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受过良好道德教育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加强道德教育。

第二,树立全员德育的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

由于学校的德育建设不是一两个老师和校领导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一时的狂热,而是长期的坚持,所以认为政治性很强的学校组织的活动就是德育活动,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以前人们总是用灌输来理解道德教育,灌输什么样的道德,就灌输什么样的道德。但事实并非如此。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教育?润物细无声?新的教育方式让受教育者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对方却连一点明显的感觉都没有。小学生更是如此,因为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灌输,只能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道德素养。因此,要动员全体教师树立德育理念,形成教育常显、人人重视德育的全方位无缝德育局面。只要是师生的接触时间,就不能忽视德育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不仅要利用好周会、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还要与老师沟通,帮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让学生喜欢和尊重老师,形成良好的学风和班风。班主任要经常向班主任介绍班级和学生的情况,也要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班主任讨论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措施。同时,要积极争取教师参与班级活动,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班主任要主动把自己的思想和教学要求与任课教师统一起来,让任课教师为班级工作。如果教师和班主任能够携手合作,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认真贯彻德育理念,将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德育的局面,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也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德育质量,这不仅可以解决学校管理的难题,也可以解决家庭和社会的许多难题。

第三,以课堂为阵地,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充分认识到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和全员参与的必要性的前提下,教师还应从根本上寻找小学德育的方略。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它关系到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情绪和态度?目标。要强化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与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把教书与育人融为一体。如果把课堂时间用于德育,对德育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小学课堂教育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个丰富多彩的课堂里,德育才有可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德育的主渠道。从道德教育的规律来看,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是经常的、稳定的、持久的。在学校教育中,要保证教育的经常性、稳定性和长效性,就必须重视和发挥学校教学活动中的德育功能。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时间在课堂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所以,抓住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那么就抓住了学校德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德育的实施就有了途径、有了载体、有了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他们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是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是德育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德育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价值判断能力,提高辨别能力,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思想上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从而提高综合素质。每门课程都有很好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数学课可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自然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爱地球的环保意识,这些都可以在德育中进行。班主任可以协调教师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中。

培养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教师需要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一种主动的精神,而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贯彻一种德育理念,而且要在日常生活中与课堂行为保持一致,否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教师与课堂活动的差距,就会产生疑虑,影响德育的实施和落实。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重视思想,其次要全员参与。同时,要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实施课堂德育。如果我们这样做,道德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张向奎。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2.陈宏庆。杜宇。新时期班主任工作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3.乔建中。班级德育理论与操作[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点击下一页了解详情> & gt& gt小学德育试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