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应该惩罚孩子吗?

1惩罚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对孩子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尊重儿童的权利、愿望和自由,以儿童为主体等先进的儿童观成为主流。此外,中国家庭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人们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唯恐他们被忽视。尤其是在“赏识教育”的呼声中,惩罚这个词似乎在演讲和书籍中消失了。

但是,孩子的问题行为并没有减少。相反,有些孩子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无助,难以教育。其实家庭和幼儿园还是有惩罚的行为的。

我亲眼见过一个聪明坚强的女孩。我妈妈带她去上钢琴课。只要一颗子弹不好,我就打她妈一耳光。她妈妈总是互相劝导,但是越劝越哭,经常把课给停了。但是,她爸爸带她去上钢琴课的时候,她表现很好,举止正常。我问了他父亲关于他干儿子的事,没别的,只是小小的惩罚。

孩子不小心被热饭烫伤,以后看到热饭会小心;如果孩子咬了一口肥皂之类的东西,下次就不会尝试了……诸如此类,可以称之为自然惩罚。这种惩罚可以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可以做。

如果孩子碰了电源插头,或者爬了高楼的窗台,或者在马路上跑来跑去,有时候讲道理是行不通的,那么适当的惩罚显然是必要的。

如果孩子经常攻击别人,或者在课堂上大喊大叫,其他方法都用尽了,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惩罚吗?

在现代社会,如果成年人违反了法律的规则,他们将受到各种各样的惩罚,包括罚款、监禁、劳动改造甚至死刑。孩子未来的世界也将面临这些法律的规则,那么为什么不对他们从小就违规的行为进行适当的一些惩罚,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呢?

其实家庭和幼儿园都有惩罚行为。如果避而不谈这种行为,不去研究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惩罚,应该禁止什么样的惩罚,那么家庭中粗暴武断地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的惩罚行为就无法杜绝,孩子在某些情况下的武断行为也会让大人无可奈何。如果一方面老师和家长用惩罚来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另一方面又要求老师和家长承担不利教育的责任,这不是苛求吗?

2惩罚幼儿的弊端

首先,这里所说的惩罚,并不是指那些殴打、辱骂、申斥、尖锐贬低孩子的粗鲁野蛮的言语。幼儿教育中的惩罚不应该是成人对儿童的身心摧残和伤害,而应该是在爱护儿童的前提下,对儿童的不良行为合理施加的一种淡化的教育措施,并应谨慎把握适当的度。

惩罚教育的内容可以包括:批评和警告;给一个否定的表情;忽略;惩罚他们停止孩子喜欢的游戏和活动;惩罚他们重做或完成工作;惩罚他坐着或站在一边;暂时剥夺他们玩玩具和看绘本的权利。

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通过惩罚来禁止这种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常见的惩罚也会引起孩子的一些不良反应。比如:

3.1儿童情绪反应。惩罚容易导致孩子强烈的情绪反应,自尊心强的孩子容易表现出反抗。有些孩子会把自己的反抗转移到别人身上发泄。胆小的孩子会引起恐惧、焦虑、逃避、哭闹等反应,并可能导致自我封闭、说谎、攻击等行为。

3.2示范作用。儿童很容易模仿成人的行为。如果大人经常或过度惩罚孩子,孩子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

3.3引起孩子对与惩罚有关的事物的厌恶。惩罚的结果可以让与惩罚有关的事情在孩子心中引起厌恶。如果孩子因为学习不好或者做不好某件事而受到惩罚,那么任何与这种惩罚相关的因素,比如书本、教室,都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厌恶。如果用惩罚劳动来惩罚孩子,劳动本身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厌恶感。

3.4强化不良行为。惩罚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当在集体场合惩罚一个孩子引起其他孩子的注意时,这个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因他人的注意而得到强化。

3.5处罚的距离。经常被父母或老师惩罚的孩子容易产生不满情绪,疏远老师和父母,导致同伴的孤立。

3.6家长或老师很容易形成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会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情绪化,惩罚可能会很快遏制不良行为,很容易让家长和老师对其形成依赖。惩罚是一种消极的教育方式,只能用来禁止或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而不能使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当孩子的不良行为被惩罚制止后,教师和家长要分析并尽量减少孩子不良行为的原因,考虑如何奖励和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理性谨慎地选择和掌握惩罚的时机、方法和尺度。并注意给孩子提供发泄情绪、缓解心理压力的机会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