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梁的学术成就

近三年主要学术论文

1.张津梁,秦丽娟,张忠杰,2008,中国西部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的沉积相、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亚洲地球科学,第33卷,第2期(sci收录于SCI)。

2.2008年,张津梁,杨子成。流体历史分析方法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以惠民凹陷为例,中国尤氏大学学报,32 (5)(收录于EI)

3.2008,杭晓华,张津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3层末端扇体系中的应用,地层学报,32(4)

4.2008,,马,,张中杰,张欣。用户交互在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开发中的重要性。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论文集(ISBN978-1-84626-046-9)。第290-293页

5.2008年,王金凯,张津梁,谢军,张欣。地质建模和油藏模拟在下二门油田核桃园组三段中上部地层中的应用。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纪要(ISBN978-1-84626-046-9)。第267-270页。

6.2008年,张中杰,张津梁,蒋益民,张欣。杨幂凹陷下二门油田沉积学及储层建模。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录。pp294-297。

7.2008,徐淑娟,张欣,张津梁,计算机模拟在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上段地质构造中的应用。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录。pp282-285。

8.2008年,杨爱玲,唐明明,张津梁。基于Delaunay三角剖分和扇形边界算法的光路曲面插值计算。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录(ISBN978-1-84626-043-8)。第86-90页

9.2008年,唐明明,杨爱玲,张津梁。阶跃折射率单模光纤的最佳损耗曲线。2008年奥运会前国际建模与仿真研讨会。第一届国际建模与仿真会议录。pp236-239。

10.2008年,谢军,,梁,。濮城油田终端扇储层夹层成因及分布特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8 (4): 653-656。

11.2008年,张津梁张馨。胜坨地区沙河街组下段浊积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模式,石油学报,29 (4): 533-538(收录于ei)。

12.2008年,张津梁,张欣。惠民凹陷始新统砂岩和粉砂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学报

地质大学,第19卷,第3期,第252-270页(被SCI收录)。

13.2008,张津梁,张中杰,志留纪潮汐沉积相-

塔里木盆地塔中的古河口,石油科学,第5卷,第2期,pp95-104

14.张伟,张津梁,谢军,2008,濮城油田西部沙河街组上二段2+3层储层非均质性、隔层及控制因素研究。石油科学,第5卷,第2期,第135-144页

15.2008年,张馨张津梁。胜坨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沉积相及油气分布,沉积学报,26 (3): 361-368。

16.2008,赵,,宋,等.义和庄凸起东部古近系顶部风化壳构造发育模式及其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影响.沉积学报,26 (3): 435-443 .

17.2008年,张津梁,杨子成。东营凹陷南斜坡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对比,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8(3):453-460

18.2008,谢军,,梁。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柯坪塔格组沉积相及模式研究,安大学学报,23 (2): 1-5(收录于EI) 19。2008年,张金莲蒋一铭。广阔海相背景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塔里木盆地中部柯坪塔格组中段,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第7卷,第2期,pp145-153

20.于2008,斯,,谢军.成岩圈闭对气藏的影响,天然气工业,28 (6): 27-3021 .2008年,斯,,杨子成。博兴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岩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质量的关系,中国尤氏大学。

22.2008年,薛强,张津梁。广利油田沙四上段地质特征及勘探方向,《Xi大学学报》,

23 (1): 6-11(包含在EI中)23。2007年,张馨张津梁。塔中地区志留系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判别意义,石油学报23 (11): 2990-。

24.2007年,秦丽娟张津梁张馨。塔里木盆地柯坪塔格组砂岩岩石学特征及物源分析,矿物岩石,27 (3): 106-165438(收录于EI)。

25.2007,张津梁,杨子成,包裹体油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惠民凹陷储层分析,发表于2007年广州国际地质流体和流体包裹体会议。

26.张津梁,斯,2007 .断陷湖盆中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地质评论,53 (4): 448-45327 .2007,秦丽娟,张津梁,濮城油田南区上2+3储层评价,Xi尤氏大学学报,22 (4): 40。

28.2007年,张津梁,莹嘉和杜桂林。塔里木盆地塔北地区志留系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质量的影响。石油科学,第4卷,第3期,pp1-13

29.2007年,张津梁,杨子成。流体包裹体在东营凹陷南斜坡储层分析中的应用。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8卷,特刊,317-319页(SCI收录)。

30.2007年,张津梁,张中杰。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滨线沉积的沉积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8卷,专刊,311-313页(SCI收录)。

31.2007年,张津梁,张欣。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陡坡带的扇三角洲及相关浊积岩沉积。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8卷,专刊,314-316页(被SCI收录)32。2007年,谢军,,梁。适用于高温高盐油藏的聚合物性能指标评价。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3.张津梁,戴朝强,,2007,末端扇——中国一种被忽视的沉积类型,地质评论,53 (2): 170-179。

34.张馨,张津梁,2007,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段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地质科学,42 (2): 303-318。

35.2007年,张爱玲、杨、、君玉栋、张。毛细管干涉仪研究烃源岩成熟度。继续。Spie的。6279,62794W-1-8。(含EI)。

36.2007年,杨艾玲,,董,毕德仓,桂梅,张吉林。用聚焦激光片光对充液胶囊条纹图的实验研究。继续。spie的。6279, 627978-1-7.(包含在ei中)

37.在2007年,赵、隋凤贵、、陈、王、向。基于测井数据的主成分分析,建立了风化壳结构识别图,测井技术,31(6):583-587。

38.2006,,邓美音,杨晓明,,郑,同步荧光光谱多点函数拟合确定原油样品浓度,石油勘探与开发,33 (2): 205-207(收录于EI)。

39.2006,,邓美音,杨晓明,,郑,基于不同光谱技术的原油样品荧光分析、光谱学和光谱分析,(4): 728-732(收录于SCI)。

40.2006年,,邓美音,杨晓明,,郑,基于三维同步荧光光谱、光谱学和光谱分析确定原油样品浓度的新方法,(6): 1080-1083(收录于SCI)。

41.2006年,杨爱玲、李文东、袁光、墩、。用毛细管干涉仪测量液体的折射率。应用光学。45 (31): 7993-7998.(包含在EI中)

42.2006年,张津梁,戴超强。鲁北东营凹陷南斜坡沙四上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地质通报,25(9-10):168-174。

43.2006年,斯薛强和张津梁。高青油田北区沙四段沉积特征及油气富集条件。特殊油气藏,13 (6): 22-24。

44.2006年,张津梁,梁杰,薛强和林晖。苏北盐城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1):135-140。

45.张津梁,杜桂林,2006,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矿物岩石,26 (3)。85-93(包含在EI中)。

46.,张津梁,,,2006,金湖凹陷阜三段沉积相分析,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6(4)。535-539.

47.2006年,张津梁,张馨,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古海洋沉积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中国海洋大学。

期刊,第36卷第2期,第200-208页

主要教材和作品

1,张津梁,谢军,储层沉积相(教材),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2,张津梁,谢军,石油开发地质学(教材),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年主要获奖项目,1。陕西中部深盆气成藏机制及潜力评价。

2.《油藏静动态分析与提高采收率》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

3.高含水油田剩余油描述技术及预测方法,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石油化工工人

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4.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东营凹陷斜坡带油气成藏条件与精细勘探》排名第一;

5.《砾石储层精细勘探技术与勘探实践》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

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6.地质录井油气快速检测技术与仪器开发,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7.青岛市自然科学三等奖《中部盆地气藏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第一名。

专利申请获得3项实用新型专利。

1.一种测量烃源岩成熟度的装置(申请人:杨爱玲、郑、;2.一种直接测量原油折射率的装置(申请人:杨爱玲、、郑;)

3.一种测量烃源岩成熟度的装置和方法(申请人:杨爱玲、郑、;已收到授权通知)

进入实质审查的国家发明专利

1.微区原位荧光光谱测量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李世荣;)

2.单个油气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测量装置(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邓美音、刘宗林;)

3.包裹体显微荧光光谱测量仪(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邓美音、刘宗林;)

4.一种测量原始烃岩成熟度的装置和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等。);5.一种测量低透明度液体折射率的装置和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等。);)

6.测量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装置和方法(申请人:杨爱玲、张津梁等。);7.石油测井岩屑岩心含油率测量方法(申请人:郑、、、王新顺;)

主要技术方向

张津梁教授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中,完成了大量的油气地质和勘探开发科学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油气地质和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在国内外石油科技界有一定影响,为油田勘探开发做出了一定贡献。研究组拥有先进适用的解释、处理和油藏描述软件;拥有偏光显微镜、紫外荧光显微镜、荧光光谱仪、显微油气分析系统等地质分析设备,以及地质建模软件、图像分析软件、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和盆地模拟软件。引入并发展了Petrel-Eclips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①储层沉积相和微相分析技术从储层沉积学的角度描述、评价和预测油气藏的形态、内部结构、物性和非均质性,储集空间的结构和成因,建立相应的沉积模型和地质模型。在研究沉积体系时空分布和变化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和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如测井相、地震相)研究沉积相和微相,以提高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在国内首次建立了风暴岩湖、扇三角洲和末端扇沉积模式。②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三维储层地质建模技术以地质统计学理论和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为指导,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录井、试油、分析测试、生产动态等资料,建立研究区的三维模型,如构造模型、沉积相模型、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等,进行多学科综合、三维量化和井间储层可视化预测,客观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和储层空间连续性。研究成果已在中原、南阳、江苏等油田得到广泛应用。③油藏数值模拟技术根据常规油气藏、天然裂缝油气藏、凝析气田、稠油油藏、化学驱油藏等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开采特点,采用相应的可视化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工作站或微机上直观地看到地下油、气、水的流动情况,根据屏幕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确定开发调整井的井位和油水井的工作制度。研究成果在胜利、辽河、中原、南阳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制定了多项水驱开发方案和聚合物驱调整方案。经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增油减水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决策依据。④沉积-成岩-成藏分析技术,在岩心描述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短期旋回的地层对比,判别和精细划分砂体微相,结合各种相标志、地震和测井资料以及古气候研究,全面认识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沉积相,提出相应的防砂模式和地层勘探模式,研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控因素,建立沉积相、成岩相和油气成藏。⑤早期油藏描述技术在勘探阶段,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利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对油藏进行综合表征。通过可靠的地震地质标定,精细解释三维地震资料,制作储层顶底精细构造图。通过对目标区三维地震数据的特殊处理,如复道分析、小波变换、测井约束反演、道积分、沿层地震属性提取、分形维数处理、神经网络油气预测等,提取多种地震信息。在综合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的基础上,描述储层的外部几何形态和内部结构,形成有效的精细勘探方法,建立相应的勘探模型。⑥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经过20多年的油田科研实践,精细油藏描述技术不断引进和发展,并在陆相储层砂岩油田不断创新和完善。该技术的核心是研究挖潜难度大的开发单元,建立精细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揭示剩余油的空间分布规律为重点,以确定挖潜措施和提高采收率为最终目标。它是集地质学、测井、油藏工程、数值模拟等学科于一体的系统工程。精细油藏描述技术在中国东部许多油田得到了广泛应用,对高含水、特高含水、断块、低渗透油藏的调整挖潜发挥了重要作用。⑦夹杂物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实验室建立了一套脉冲光激发单个夹杂物的显微荧光光谱系统,利用显微镜本身的光学结构,集成了显微定位技术、脉冲光激发技术、微弱荧光采集技术和光谱窄化技术。计划通过单个包裹体的三维荧光和同步荧光,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显微拉曼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等现代地球化学分析方法,通过油源对比,实现单个油包裹体的主要芳烃。结合其他地质参数,确定有机质成熟度,识别油源,确定不同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查明油气运移方向,探索油气聚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