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中西教育差异”的论文

/question/411255419 . html

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来自教育论文下载中心更多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的文章请看教育论文下载中心。

我对中西教育的差异有一些感受。我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教育的了解主要是从书籍和各种媒体上获得的。我眼中中西教育的明显差异如下:

1.因材施教。虽然我国每天都在提倡因材施教,但是很少有人明白因材施教的真正含义。相反,西方教育在这方面体现得更好,更适合学生的发展,挖掘他们的潜力。

2.赏识教育。中西方都有赏识教育,但在中国,赏识教育是模糊的、笼统的。对孩子比较好的往往是夸一句“你很棒”,而在西方,是告诉孩子棒子在哪里。中国的父母没什么耐心,所以担心是不够的。

3.惩罚教育。中国和西方都有惩罚教育。在中国,孩子受到惩罚是用大人的眼光来评判的。比如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打碎东西。在西方,父母认为孩子没有错,而是鼓励孩子多做。

4.热爱教育。我在书上了解到的和我亲眼看到的是,西方人的爱情比我们好。

中西教育各有利弊。如果能取长补短,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势。近年来,国外也在借鉴我们的教育方法。

第一,学校教育

1,中西教育的本质区别:

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去尝试体验,在体验中发现困难,然后在解决困难中积累经验,最后得出结论,真的是自己研究的结果。

中国教育是一种灌输式的教育。一是把成人的经验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按照已有的成功经验(不是所谓的真正学习)循序渐进地操作,在经验的指导下学习和实践。同样,他们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往往很难跳出现有的固定模式。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教育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学习本能出发,符合学习理论,而中国教育是一种消除错误,把学生当成产品的“生产”教育,希望在生产线上生产出合格的产品,而不是次品。是没有正视“学习会犯错”的规律,让学生缺乏创新思维。

2、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看西方文化与教育的差异;

西方教育多以人文主义思想为基础。从小就培养人的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自由,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老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常像朋友一样和他们讨论问题。对于学生的问题,经常参考图书馆,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己判断,尽量不影响学生独立思考。它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类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快乐,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是西方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学以致用。

在中国,教室是属于老师的。老师在讲台上没完没了地讲课。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对课本和老师的回答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密切的交流,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知识牢固但不牢固。

3.考生分数的计算方法也是中西文化教育的显著差异: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法是:课堂纪律和出勤占15%,作业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情况是客观公正的。因为西方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分数,分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切以高分为准。一些综合成绩低,偏科严重的同学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以笔试为主,相对简单,笔试成绩容易被抄袭。很容易因为高考错过大学教育,这是一条终身之路。高分低能是我们国人最大的悲哀!

4、从知识层面看,西方教育更容易发现天才: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重视“宽”“广”,以点带面教育学生;西方的基础教育在满足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不感兴趣,感觉困难很大,那就只能上相对基础的课程,多上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择修复、化学、生物中的一门,也能满足高中毕业,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的灌输和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为例,中国教育采用题海战术,老师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完美”;所以中国的教育是“精英”教育,淘汰那些学不到高深知识的人。中国的教育要求数理化所有科目,一门理科不好可能会对人生前途产生致命影响。

第二,家庭教育

社会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精神状态和做人的较量。由于历史传统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值得中国父母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父母从小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从小注重孩子的自我锻炼,不刻意去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各种环境,有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培养孩子的开拓精神,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让孩子自己修摩托车,分担家里割草、粉刷房子、简单木工修理的工作。另外还要出去打杂,夏天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在这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很多父母都渴望孩子成功,所以超出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鼓励孩子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他们的家庭中无孔不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除了更加关注生活,最关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一切,但很少关注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道德情操、公民意识,有的甚至完全忽略。从孩子出生到成年,父母几乎为孩子准备了一切,比如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攒钱供孩子上大学、出国、结婚、抚养孩子等等。虽然我们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才华,快乐,但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能让孩子有才华,也不能让孩子快乐,因为社会竞争不仅仅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更是意志、精神状态和做人的较量。

●西方父母更注重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所以非常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他们经常和孩子讨论问题,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也愿意和父母讨论事情。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孩子的成功和健康人格的塑造非常重要。

而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基本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求上,很少关心甚至忽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低,以至于承受不了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哪怕是一件小事,也能让他抑郁、颓废、自暴自弃,随意离家出走,甚至自杀、厌世。

●西方父母重视从日常行为和情绪上“在生活中教育孩子”,从内心感受上尊重他人,注重日常生活中行为和习惯的培养。

然而,我国的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往往脱离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际。比如在幼儿园,他们提出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略了基本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这些都是适合孩子发展阶段的。我们一直在按部就班地讲教育,不仅适用于智育和知识教育,也适用于做人做事的德育。目前我们的孩子道德观念淡漠,社会性发展差,这与家长忽视对孩子最基本的“生命教育”不无关系。

●西方父母“鼓励创新”,鼓励孩子超越前辈。他们认为,孩子拥有和成人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能力,能够以宽容的态度创造有利于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他们往往对孩子的探索行为采取积极正面的态度,鼓励孩子提出生活中的不同意见,积极探索问题。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行为没有正面作用,也不会过多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改正。

在中国,父母往往“满足于克隆”,教孩子在前辈面前止步不前。孩子的探索活动大多是消极的。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的“探索活动”视为“无稽之谈”,加以阻止。例如,如果一个美国孩子在家里拆了一个闹钟,大多数父母都会表扬这个孩子。如果没有,很多家长会和孩子一起安装闹钟,甚至鼓励孩子拆了再装。但是,如果中国的孩子把家里的闹钟拆了,就算能装回去,恐怕也没几个敢告诉父母。在父母的严格管教下,孩子们常常会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

从以上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方家庭教育从宏观到微观都存在显著差异。外国父母所关注的,正是中国父母所忽略的。西方父母教育孩子跌倒了要爬起来,做错了要纠正自己,尊重他人要有自尊,要全心全意锻炼,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去学习。他们鼓励他们的孩子成为梦想家,并在自己的头脑中取得成功。中国的父母,你不妨借鉴一下。

第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中国最缺的就是责任教育!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和民族负责!教育不仅在学校,也在家里,在周围的环境,在社会的氛围中。现在,常见的是家长、学校和周围环境推卸责任:

家长说:“我送孩子上学,把他教育好是学校的责任”;

学校说:“他逃学是因为周围网吧、歌厅太多”;

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个店赚点钱养家糊口,他自己逃学了。”

看看美国,经常可以看到大人教育孩子,而那个孩子不是他的孩子,大人也不是老师。为什么?是因为:“美国人把每个孩子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是每个美国人的责任”;在英国,每个人都知道每个奥巴马的力量。他们总是有意识地监视年轻人的行为,就像警察一样。这两个国家把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交给了每个公民,每个公民也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而在中国,谁把教育下一代中国人当成自己的责任?看到一个不知名的孩子有问题,谁去教育他,指出他的错误?教育制度不完善,官员腐败,管理者对这些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我,所有中国人,甚至是受过教育的人,谁能免俗?如果每个人都真正负起责任,会是什么样?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为什么西方孩子更容易成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相互真诚的,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西方教育注重启蒙,挖掘潜能,尊重自由,尊重个性发展。在这三个因素的潜移默化下,孩子多了疑惑,多了思考,多了热情,多了创造。这一点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