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中标语的翻译策略
今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有很多偏见和误解。因此,增强对外传播意识,加强工作,“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是中国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对外交流能否达到目的,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主体性和翻译策略的选择。对外传播中的误译、误译不仅会损害中国形象,还会加深西方对中国的偏见。丁恒琪在《对外宣传英语素质亟待提高》一文中总结分析了十几种常见的错误类型。通过对母语为英语的外国读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跟踪访谈,窦和朱平对中国政治口号翻译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意识形态差异、社会文化差异和语言表达差异是影响外国读者理解中国政治口号的主要原因。李德超和王克非研究和分析了两种类型的标语:风格驱动型和非风格驱动型,试图构建一个更为精细的标语翻译策略模型。本文在分析国际传播中标语口号语言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新时期国际传播的任务和特点,在读者可接受的前提下,从微观角度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以期有助于提高国际传播的效果。
二、标语口号的句子特点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广告语是“具有纲领性和鼓励性作用,用于口头呐喊的短句”。口号是“文字简练、意义鲜明的宣传鼓动口号,是用简短的文字写出来的具有宣传鼓动功能的口号”。标语口号形式多样,可以是长短不一的短语或句子。如“依法治国”、“与时俱进”、“只有过上好日子”、“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弘扬主旋律、倡导多样”等等。
标语的指导思想与标语翻译
在论述新时期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时,杨雪峰指出,对外宣传工作是适应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面向海外受众,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大众传播活动。由于标语口号在对外交流中有特定的目的和特殊的受众,因此在翻译原则和方法上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一个合格的翻译不仅要有双语知识,还要熟悉语言之间的转换。他还要时刻了解中国的方针政策,把握翻译的度,树立“国际传播”的观念,关注受众关心的题材,强调客观性。过滤掉只适合国内宣传的标语和口号,或者翻译出来不适合国外的标语和口号。翻译不被外国受众理解和接受的标语和口号,不仅会造成误解,甚至会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应该被过滤掉。“我们现在的宣传(包括对外宣传的翻译)缺乏内外有别的意识,没有考虑到国外受众的思维、心理习惯、信息需求和语言表达,导致受众缺乏认同,导致宣传失败”。因此,为了提高对外交流的有效性和效率,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成为标语翻译成败的关键。
标语和口号的翻译策略
新时期对外传播从过去的宣传转变为以传递知识和信息为主要功能,目的是增进了解,消除隔阂和误解。因此,它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交流,应该在翻译过程中实施,其结果体现在译文的可读性上。根据方梦之的翻译词典,可读性包括:语法性;习惯性;意思明确;风格适应;有条理。
1.正确解读原文,化解读者理解障碍。
标语口号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构词精巧,句色灵活,言简意赅。由于语言的高度集中,往往能产生快速有效的传播效果,但同时由于过于笼统模糊,外国读者仅靠直译很难准确理解其内在含义。比如,如果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直译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外国读者还是可以理解“绿色”的,但对“人文”的理解可能是模糊的,他们可能会对“科技奥运”产生疑问:参加奥运会的是人还是科技?因此,译者必须正确理解口号的内涵,才能正确传达。“绿色奥运”是指努力提高环境意识,高度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大幅度提高首都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城市;“科技奥运”是指促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及其在奥运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北京奥运会成为展示高科技成果和创新实力的窗口;“人文奥运”就是“以人为本”,普及奥林匹克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各国运动员和人民之间的了解、信任和友谊。因此,“环保奥运、科技奥运、文化奥运”的翻译比单纯的直译更能完整地表达原意。因此,准确理解标语的内在含义,使一般语言具体化、清晰化,是增强译文可读性的策略之一。
2.澄清翻译的意思,促进有效的沟通。
汉语的一般性和抽象性增加了语义理解的难度。与汉语相比,英语单词具有特定的含义,对上下文的依赖性较小。比如“车来了”,这句话中的“车”可以指任何一种交通工具。如果要翻译成英文,就不能和一般的交通工具对应。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处理:“公交车/汽车/出租车……来了”。因此,在翻译中,要把抽象模糊的词语转化为具体清晰的词语。同样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如果翻译成“民族的、科学的、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化”,给外国读者的印象可能是空洞的、模糊的。一个称职的翻译不是逐字转换的“对号入座”,而是沟通思想的“塔桥人”。上一句话中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指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崇尚科学,以人民为主体。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隐性信息应该根据目的语的语言特点外化或表现出来,而不是直译,以帮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实现翻译的真正目的”。在正确理解和澄清逻辑和内涵的基础上,翻译"有中国特色、亲科学、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文化"不仅符合英语写作风格,而且使海外读者对其内容一目了然,从而实现有效的交流功能。这样的例子在标语和口号中比比皆是。比如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与“基层”对应的英文有草根、基层/初级等。但是,在“农村基层政权”的特定语境下,这些词语并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因为我国的“基层政权”往往指的是乡镇一级的政府,对应的翻译就是“增强乡镇政府职能”。
3.增加衔接和连贯,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汉语是意合为主的语言,逻辑关系往往是隐含的,而英语是形合为主,注重句子语法结构的完整和逻辑的清晰,使用连接词(包括介词、关系词、动词的非谓语形式等。)来反映句子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分析汉语句子的内在逻辑关系,并在译文中表达清楚。比如“稳中求进”的翻译,加一个简单的连词while就很好理解了。意合的另一个特点是主题驱动,所以汉语中存在大量无主句;形合是主语驱动的,主语是构成英语句子的必要条件。在翻译中,可以加入逻辑主语,使译文句子完整,进一步实现意合到形合的转化。比如“我们将在保持中国特色的同时,继续借鉴外国经验”;“扩内需、保增长”翻译过来就是“我们要提振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4.兼顾原著风格,力求客观合理。
中国的政治标语和口号具有汉语的传统表达方式,也包含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具有“信息”和“表达”的双重文本功能(如“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有的常用重复、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渲染效果,具有“传神”、“祈使”的语篇功能(如“携手做好人口普查,心连心建设美好中国”);有的表述修辞笼统抽象(如“打好重建基础”);还有的使用了大量强烈或多余的点缀(如“全方位、多层次、大范围推进军事外交”)。由于英语提倡平实的文体,具体的文字和信息,考虑到对外传播要被海外受众接受,内容和表达必须符合海外受众的交流习惯和接受心理,因此在汉英转换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区别对待。信息导向型标语口号的核心是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即以客观信息为翻译转化的重点,要注重信息和客观事实的真实传递。因为这类文本的语言形式从属于、次要于所表达的内容,所以应遵循语义翻译的原则,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翻译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口号和标语在对外传播中的翻译策略。
理论、路线、程序和经验。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对于祈使句来说,重要的是信息传递的效果和读者的情感反应,也就是读者效应。因此,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要注意语言形式的对应和转换,以便给读者留下更生动的印象。比如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性”的过程中,首先要传达一个完整的信息,即“主旋律”是什么?“多元化”是什么意思?其次,原文简洁有力,译文要尽可能接近原文的文体形式和风格。考虑到这两点,“弘扬主流价值观和向上的文化多样性”的翻译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原文是一致的。
五点结束语
要达到对外传播的效果,首先要提高翻译的质量。国际传播是面向海外受众,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大众传播活动。因此,译者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以读者为导向。在选择翻译策略时,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实现有效交流是关键。对外传播往往围绕受众关心的题材,强调客观性。在选择翻译材料时,要译而不译,内外有别,力求客观理性,避免海外读者的排斥。当然,译者要时刻了解中国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传达。同时,译者还应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避免信息失真和误导,从而有效实现对外传播的目的,更有效地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