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市场竞争特征分析

经过十五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入世后,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事务,无条件享受最惠国待遇,这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如果国家大开放,大量外资企业将涌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入世后,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的物流服务业也是如此。

我国物流服务业起步晚,水平低。许多企业由传统储运企业转型而来,功能单一,服务意识淡薄,技术设施落后,网络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稳定的供应链。近年来,随着物流热潮的兴起,物流服务业发展迅速,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1年,仅北京注册为“物流”的企业就超过120家,比往年总和翻了一番。截至去年年底,上海共有1,000多家企业。国内形成了一批信誉好、效益好的专业物流公司,如深圳海富公司、珠海九川物流等。与此同时,物流企业的构成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除了传统企业转型,还有外资企业,如深圳新科安达,管理水平不错,但人力成本高。还有民营经济,比如包公物流,在体制上有独特优势,在管理和成本上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从大企业分离出来的物流公司,比如从美的集团分离出来的安得物流公司。这些都为未来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与日本、欧美等物流服务业非常发达的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

加入WTO后,中国物流市场竞争加剧。200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仅UPS、联邦快递、沃尔玛、家乐福等国际巨头突然出现在中国物流市场,马士基、新加坡港务、和记黄埔等重量级国际企业也加速在传统码头和航运领域的布局,瞄准中国总量庞大、年增长率超过30%的物流市场。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的龙头中远集团正在完善在物流行业的布局。据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介绍,中国“已建成全球集装箱班轮公司和为货主提供门到门物流解决方案的国内物流公司,领导团队已经建立。经国务院批准,中远的物流公司也已注册,将于今年年底上市。名字叫中国远洋物流公司。”在全球物流行业,马士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中远排名第三。在中国大陆现代物流市场,马士基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产生了激烈的冲击。2001获准进入中国后,马士基已在中国布局了11个分公司,几乎覆盖了中国所有的重点货物流通区域。而改制前的中远、中海、中外运,一直缺乏现代物流企业的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中远已经在国内物流行业的竞争中吃了“败仗”。

1,竞赛范围的扩大。

(1)竞争对手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社会分工的深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物流分工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基础。物流活动从工商企业的业务中分离出来,第三方、第四方、第五方物流的出现和发展,意味着储运企业作为物流代名词的终结,形成多方物流与工商同台竞争的多元化格局。

(2)竞争区域的全球化。生产的国际化推动了物流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和营销资源,建立全球供应链,必然对物流服务提出全球化要求。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减少了国家或区域对物流活动的限制,促进了物流行业的竞争向全球化发展。

(3)竞技内容多样化。物流行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运输、仓储或包装等不同职能之间的单项竞争,还体现在多种职能的综合竞争;不仅体现在物流活动过程中的竞争,而且转化为物流服务质量、水平、手段、程序的立体竞争;不仅是市场和客户的竞争,更是技术、信息、人才乃至战略合作伙伴的多层次竞争。

2.竞争模式的改变。

(1)竞争的目的已经从追求市场份额转变为争取客户忠诚度。随着物流行业竞争的加剧,市场份额难以持久,客户忠诚度成为竞争目标。帕累托“20: 80”定律仍然适用于物流行业,少数客户构成了利润的主要来源。培养和保持这些客户的忠诚度直接关系到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竞争的焦点从功能竞争转向流程竞争,从环节竞争转向系统竞争。物流竞争地域的全球化和竞争手段的信息化,使得专注于某一物流功能或环节的传统竞争思维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难以适应竞争目标的变化。关注物流活动的全过程,协调不同环节之间的物流活动,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构建物流系统和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已成为物流企业竞争的焦点。

(3)竞争方式由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转变。传统的价格竞争方式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信息技术降低了客户搜寻和交易成本,经济全球化缩小了物流服务价格的国家差异,价格竞争的有效性和作用趋于下降。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创新等非价格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

(4)竞争关系从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发展到对抗合作关系。物流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全球化对物流企业的业务规模、服务能力、营销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等资源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争对手的多元化、竞争层次的交融、竞争内容的多样化,导致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局参差不齐。只有与竞争对手建立战略联盟,形成竞争与合作的互动关系,追求“双赢”的竞争效率,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有效应对竞争环境,实现企业。

3.竞争手段的创新。

(1)变有形为无形。传统物流竞争侧重于功能或环节的竞争,物流信息的分散和闭塞导致竞争手段向物流设施、运输工具、仓储设备、包装技术等有形部分集中。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物流设施的完善,物流企业的竞争已经转向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流程,重组物流功能,协调物流环节,从而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能力等无形因素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2)从单一竞争走向复合竞争。国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单一的竞争手段难以获得并保持竞争优势,也无法满足客户多样化、复杂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呈现出多种促销手段并用、服务、价格、促销等多种竞争手段相结合的复合竞争态势。

(3)从依靠内部优势到内部优势和外部资源并重。在传统竞争条件下,物流企业依靠内部优势,通过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组合进行竞争。然而,面对各种贸易壁垒和市场准入限制,物流企业仅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很难有效竞争。只有综合运用经济、心理、政治、公关等各种因素,借助政府、社团、媒体、公众等各种力量,才能形成内部优势和外部力量的合力,才能冲击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物流企业正在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物流园区的建设。物流园区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按照专业化、规模化的原则组织物流活动。园区内各经营主体通过* * *,享受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物流集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促进载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物流园区具有运输配送组织管理、集中仓储、包装配送加工、转运配送、多式联运、信息服务、综合服务和其他辅助服务等八大商务服务功能。

二是物流企业的兼并与合作。欧洲物流协会专家认为,世界各行业、各企业间的国际联盟和并购,必然导致国际物流业向全球化方向加速发展,物流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必然促进和推动各国物流企业的合作与并购。新组建的物流合资公司和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调动自己的物流网点,构建全球一体化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降至最低,击败竞争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

物流服务的质量和全球化。随着消费多元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和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服务质量是未来物流发展的重要趋势。

65438+2月11对于中国和世界物流行业来说,都将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又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外国物流公司可以在中国设立独资分公司,中国物流业将敞开大门,面对世界物流业的挑战和竞争。我认为,开放后中国物流市场竞争将会非常激烈,中外物流企业将会上演一场巅峰大战,主要有以下三点:

看点一:开放后中国物流市场规模。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集团2001 1发布的《中国物流报告》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成本超过2000亿美元,预测未来10年与物流相关的服务收入每年增长20%。然而,第三方物流市场仅占总物流费用的2%,约为4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所有2000亿美元的物流费用中,约有40亿美元用于购买市场上的3PL物流服务。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第一,中国的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其实真正的物流市场应该只是3PL市场,物流总成本是物流市场和潜在市场之和,因为只有3PL市场进行了交易。每年的物流成本约为2000亿美元,这是一个3PL甚至4PL企业都可以争取到的市场。而且物流成本占GDP的20%,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的4-10%,说明我国物流处于较低水平,发展空间巨大。其次,目前我国物流市场规模小。中国的3PL市场只有美国的1/10左右。3PL企业可以在提高我国物流水平、节约物流成本的同时赢得巨大的市场,我国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开放后,中国的物流水平会提高,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会逐渐降低,直至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但物流市场占物流成本的比重会明显增加,所以物流市场的规模会更大。此外,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经济增长会更好,与外国的货物流通会增加,对物流的需求会更大,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物流市场。

看点二:中外物流企业的现有实力和特点

随着近两年我国物流热潮的兴起,各行各业都涌向物流,纷纷成立物流企业。但是真正有一定规模的很少,市场份额超过2%的也很少。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缺乏竞争优势。而且我国物流企业技术含量低,大部分只能提供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很少有企业能提供一揽子物流解决方案。然而,我们也可以欣喜地看到,中国的少数企业正在逐步向现代物流靠近,并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在不久前发布的中国企业500强中,中远、中海、中外运等超大型物流企业排名稳步前进,大中型物流企业数量有所增加。

国外物流巨头经过市场的洗礼,技术先进,资金雄厚,实力雄厚,拥有全球化的网络,在国际物流市场上有很大的优势。随着中国市场的全面开放,国外物流企业的老客户——国外制造商仍然会与他们合作,这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目前,中国市场有近565,438+00000家物流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0.13%,即680家,但其市场份额高达8%。

看点三:中外物流企业动态

随着中国物流业解禁的临近,国内物流企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纷纷改革法律应对国外物流巨头的冲击。在国内物流企业积极准备的同时,国外物流巨头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TNT、UPS等众多外资企业正在调整在华战略。在近日举行的中外物流行业高峰论坛上,UPS负责人表示,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在中国新兴港口城市拓展新业务。不久前,TNT中国总部正式从北京迁至上海,并计划在未来3至5年内增加在中国的投资2.5亿欧元,增加物流设施和员工培训,使中国成为欧洲以外最大的市场。此外,DHL母公司德国邮政董事会已决定未来5年在中国再投资215万欧元,在中国扩建和完善4个港口运营中心,新增14个分支机构,建设3个快递物流中心和16个战略备件中心。

开放后,中国的物流市场将会非常活跃,这将是一个开放有序的竞争市场。中外物流企业都存在于这个市场中。国外物流企业有一定优势,市场份额略大,但国内物流企业绝不会示弱,会利用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的优势,继续这场维护竞争而非垄断物流市场的战争。虽然现阶段中国的物流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但随着中国成为制造业和经济大国,也将成为物流强国,中国的物流在开放后会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对于国内一些规模大、实力强的企业,要利用国外物流企业带来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结合自身网络优势,拓展服务范围和内容,努力成为本土优秀的物流企业;对于其他有一定规模但专注于物流某一领域的企业,利用自身在某一方面的优势,与外资企业优势互补,共同赢得市场;对于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来说,找出市场的差距,进行差异化经营,是他们最好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