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锵的专业论文
2.犯罪构成理论新探,发表于《政法论坛》第3期,1985。
3、《lt;十月草案>更多的歧视、更多的限制和更严厉的惩罚”,载于《法学家》,第2期,1990。
4.《谁在徇私舞弊——一起严重且发人深省的错案》,中国律师,第9期,1996。
5.论辩护律师阅卷权,载《诉讼法学》第1期,1998。
6.20世纪亚洲律师协会主席的最后一次会议,由《中国律师》出版,2000年第一期。
7.《关于证人出庭问题的思考》,《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诉讼法理论与实践》(第1999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
8.《刑事审判若干问题的思考》,《诉讼法新探》,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5月。
9.刑事辩护中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律师》,2000年第11期。
10,案件辩论如何成功,中国律师,第3期,2001。
11,陈德辉案书状,由《律师中国》出版,2001第一期。
12,痛并快乐着——论顾、古永忠、律师,《律师中国》2002年第一期。
13,程序正义的体现与正义的保障,《法制日报》,2002年4月2日。
14,《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利保护的检讨与改革》,《中国刑法》2003年第2期。
15,“正义迟到不是正义”辨析,《法制日报》,2004年7月22日。
16,“对辩护权主体归属和存在基础的再认识”,载《中国司法》2005年第1期。
17,日本近期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刑事司法制度改革——中国政法大学日本刑法中心调查报告,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2期。
18,兼职律师制度的存废之我见,《中国司法》2005年第4期。
19,《侦检一体化:理想与现实》,《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0.《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客观义务》,载《人民检察院》2005年第10期。
21,《论侦查讯问中律师在场制度的建立》,《现代法学》2005年第5期。
22.死刑核准恢复后被告人辩护权的行使与保障,载《中国司法》2006年第5期。
23.《关于加强死刑案件辩护的若干问题》,载《法学家》2006年第4期。
24、《论鉴定人的出庭作证》,《中国司法鉴定》,2007年第1期。
25.《论撤回公诉的司法误区与立法重构》,载《法学》2007年第2期。
26.中欧司法交流:共享司法真相,法制日报,2007年4月16。
27.“论律师的职业属性”,载《中国司法》2007年第4期。
28.《修改刑事诉讼法:完善辩护制度势在必行》,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29.建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现公正与效率,《人民检察院》,2007年第23期。
30.《简单复杂刑事案件分流的新视角——论附条件不起诉与被告人认罪的立法构建》,《中外法学》2007年第6期。
31,《论律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责任》,载《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32.《中国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与完善》,载《人民检察院》,2008年第1期。
33.国有公司人员欺骗公章签订担保合同造成的损失如何认定,人民检察院2008年第5期。
34.论刑事辩护的有效性及其实现条件——兼论“无效辩护”在中国的介绍,载《西方法学评论》2008年第2期。
35.《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载《人民检察院》,2008年第9期。
36.证明标准、起诉与不起诉标准的逻辑解读,检察日报,2008年4月16。
37.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检察日报》,2008年4月28日。
38.《论侦查程序中的律师辩护》,陈光忠主编,《刑事司法论坛》第一辑,2008年7月。
39.《关于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干问题》,发表于《法制日报》,2008年9月1。
40.《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必要性和正当性》,载《人民检察院》,2008年第9期。
41,检察官出席二审法庭的原则,《中国司法》2008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