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说》中,韩愈认为“傻子就是傻子”,因为。
从“解惑”(道与业都是一个问题)出发,推断出人生来没有知识的人不可能没有疑惑,如果有疑惑,就要向老师学习。从“传道”出发,推论出师就是学道。所以,无论高低贵贱,老少都可以当老师。“道在哪里,老师也在哪里。”
《世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的一篇议论文。阐述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以为人师为耻的世界,教育年轻人,起到改变风气的作用。
本文通过正反两个例子的对比和反复论证,论述了向老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斗志,也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全文虽然不长,但寓意深刻,论点鲜明,结构严谨,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扩展数据写入背景:
大历三年(768),韩愈出生。他的祖父母都是朝鲜或当地的官员,他的父亲韩仲卿是郎的秘书。韩仲卿在韩愈三岁时去世。他是由他的哥哥韩晖带大的。大历十二年(777),韩晖因受袁载牵连,被贬为邵州人,上任不久就死于邵州。
韩晖早逝后,韩愈先是带着寡嫂回到河阳安葬弟弟,但他不能久留,只好带着寡嫂在江南宣州生活,韩愈在艰辛和漂泊中度过了这段时期。韩愈认为自己是孤儿。他从小就努力学习,不需要任何鼓励。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经宣武刺史董谨推荐,被任命为宣武刺史。
在观察和提拔官员的三年时间里,韩愈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他的散文革新思想,同时指导李敖、张继等青年人学习文学。
《世说》是作者贞元十七至十八年(801-802)在北京任国子监四校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革除徐州官职,居洛阳传道授业的作者,经两次进京调候选人,于当年十月被授予国子监四博士之职。
此时作者决心以国子监为平台,复兴儒学,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发现科举殿堂黑暗,政府腐败,官制弊端百出,导致很多学子对科举失去信心,放松了学业。那时候上流社会看不起教书的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有一种不愿求师、“耻于为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国子监中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感到痛心,并通过回答李攀的问题来澄清人们对“求师”和“为人师”的模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