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坡主要在研究什么?有什么样的研究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贾兰坡对中国旧石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尤其是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等地,尤以山西为甚。65438年至0958年,他和裴文中对山西丁村发现的旧石器进行了研究,指出丁村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开始时的新的文化发现。在1962与他人合作的《河流》中,他指出河流遗址的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早期,丁村文化是由河流文化逐渐发展而来的。1972年,贾兰坡、盖培、尤玉柱发表了《山西支峪旧石器遗址发掘报告》,对地貌、地层、脊椎动物化石、旧石器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发展至少有两个体系,即“河-丁村体系”和“支峪体系,周口店第一地”。在提出了中国原始文化的传承关系后,又提出了中国、东北亚、北美的细石器可能起源于华北的论点。国内外同行对这些观点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贾兰坡在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科学通报》上发表了《泥河湾时期的地层是最早的人类落脚点》一文,提出泥河湾的地层,在中国属于早更新世早期,是最早的人类栖息地。指出“北京人”在身体特征和石器制作上有许多进步的品质,有使用和管理火的能力,所以不代表最古老的人类和最原始的文化,人们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还很晚。在20世纪之前,没有发现确切的石器时代遗址。直到20世纪初,一些外国学者还不相信中国存在旧石器文化。从20世纪20年代初,在甘肃、宁夏、内蒙古发现旧石器后,特别是裴文中在1929年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北京人头骨化石,进而发现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和火遗物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观念陈旧,有学者提出中国没有比“北京人”更早的文化。贾兰坡和王健的论文无疑是对这一观点的挑战,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了一年多的争论。他们的科学结论后来被西部后都文化元谋人牙齿化石和蓝田人头骨的发现所证实。1978出版的《西后渡——山西早更新世文化遗址》一书,是他们多年来对中国早更新世人类及其文化问题研究的成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贾兰坡就对北京人的地质分层、文化性质、生活环境进行了深入研究。贾兰坡还根据北京人遗址出土的动物化石的不同性质指出,在北京人居住在周口店的几十万年间,华北地区的气候由冷到暖交替变化。解放后,贾兰坡发表了许多论文和专著。
他的《人体骨骼大纲》(1954)和《从猿脑到现代人脑》(1954)是医学院很好的参考书。贾兰坡还撰写了《旧石器文化》(1957)、《周口店-北京人的家园》(1975)和《中国大陆上的古代居民》(1978),后两部已被译成英文、日文、德文和西班牙文出版。贾兰坡主编的《人的黎明》出版于1982。本书是一部图文并茂的人类学著作,系统阐述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收录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贾兰坡还关注脊椎动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前往四川万县盐井沟采集化石,并与边梅年一起发现了哺乳动物化石,一群具有代表性的大熊猫——剑齿象。1951年,他和地质学家王岳伦研究了周口店的冰川遗迹,为研究北京人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新的线索。1982年,贾兰坡、齐威在《地质》杂志上发表论文《建议以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建立中国第四纪标准剖面》,是旧石器考古、古人类学、古生物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相结合的范例。
贾兰坡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孜孜不倦地从事研究和写作,发表文章400余篇(种)。在我国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在科学方面的成就,他多次应邀到日本、美国、瑞士、阿尔及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讲学,受到同行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