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的人格成就

多年来主持完成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排名第二;2007年排名第4),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其中:2007年排名1;2006年排名1;2005年排名第二),梁林业科技三等奖1(2007年排名第二)。主持完成两项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2005年排名1)。第一作者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近五年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7项,其中国家973项目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1,国家绿色碳基金项目1,浙江省重大项目1,国际合作项目1。先后在《林业科学》、《生态学杂志》、《应用生态学杂志》、《土壤圈》、《国际遥感杂志》、《国际非线性科学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在《数值模拟》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科技专著1部。

自2002年以来,在森林碳汇方面,鉴于我国南方大量毛竹林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毛竹林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展了毛竹林固碳特征和动态、毛竹林固碳能力和碳储量遥感估算技术研发、毛竹碳汇林管理、监测和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2008年组织实施了中国绿色碳基金在国内的首个竹碳汇林项目。2009年被杭州市政府聘为“低碳城市”顾问。2009年应邀出席哥本哈根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为森林碳汇和低碳经济专家。2010年编制了全国第一部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临安碳汇林业建设总体规划。2010被授予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计量监测资质单位(浙江省唯一),负责中国绿色碳基金和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碳汇计量监测。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第16次会议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四位作者合作发表了题为《竹子与减缓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强烈反响。据国际竹藤组织初步统计,128国内外媒体广泛报道。1,国家973项目“物联网验证平台及碳平衡监测应用示范”(2011-2013),主持。

2.国家自然基金“毛竹林集约经营中碳的生存、稳定与调控机制”(20010-2012)资助。

3.国家自然基金“集约毛竹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土壤水溶性碳氮的关系”(2008-2010)。

4.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竹林固碳能力及碳储量遥感估算技术引进”(2008-2012),主持。

5.中国绿色碳基金项目“中国临安竹林碳汇项目研究与示范”(2008-2028),主持。

6.浙江省重点科技项目“浙江省主要水系源头林区非点源污染监测预警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2005-2010),主持。

7.科技部(成果转化),“集体林区森林经理综合技术推广示范”(2004-2007),主持。

8.杭州市科技局(重大项目)“杭州市森林火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2005-2009),主持。

9.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数学研究所项目“中日环境意识比较调查研究”(2005-2007),主持。1、周国模、裴、陆峰莫。竹子:控制全球变暖的可能途径。国际非线性科学杂志。数值模拟,2009,10(5):547-550。(同science)科学

2、周国模、、裴。管理措施对竹林土壤有机碳季节动态的影响。土壤圈,2006,16(14):525-531。(同science)科学

3.、杜华强、周国模等,毛竹地上碳储量的估算。pubescens)森林与陆地卫星专题成像仪图像。国际遥感杂志,2011,32(5):1431-1448。(同science)科学

4.许长庆、郭默(通讯员周)。用微分矩阵建立森林生长模型。第三届矩阵分析国际研讨会会议录,2009,3: 369-372。SCI。

5、杜华强、周国模、范、葛、石勇军、范。基于地统计学理论的毛竹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异质性和碳贡献。植物生态学,2010,207(1):131-139。(同science)科学

6、吕登生,田汉琴,周国模,葛璐。基于多传感器遥感数据的中国东南部人居环境区域制图。环境遥感,2008,112(9),3668-3679。(同science)科学

7.周国模、刘恩斌、释永信等。基于最小尺度的浙江省毛竹生物量精确估算。林业科学,2011,47 (1): 1-5。

8.周,周玉峰,于树全,等。用锥形量热仪研究不同含水率凋落物的燃烧性。林业科学,2008,44(5): 96-101。

9.周,刘恩斌,刘安兴,等。浙江省毛竹林DBH年龄分布的威布尔分布参数识别与测定方法的改进。生态学杂志,2006,26(9): 2918-2926。

10,周,,吴,等。毛竹林集约经营过程中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演变。林业科学,2006,42(6): 124-128。

11,周,吴,姜培坤。不同经营模式对毛竹林碳储量的影响。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28(6): 51-55。

12,周,姜培坤。毛竹林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林业科学,2004,40(6): 20-24。

13,周,姜培坤。不同植被恢复对侵蚀红壤活性炭库的影响。水土保持杂志,2004。

14,,杜华强,周,,等。Erf-BP混合像元分解及其在森林遥感信息提取中的应用。林业科学,2011,47(2): 30-38。

15,范,杜华强,周国模(通讯员),等。大气校正对毛竹生物量估测的影响。Acta应用生态学,2010,21 (1): 1-8。

16,刘恩斌,李永富,周国模(通讯员)等。精确的生物量估测模型和参数识别方法及其应用。生态学杂志,2010,30 (10): 2549—2561。

17,刘恩斌,周国模(通讯员),葛,等。基于最大熵原理的毛竹DBH放流多尺度统一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生态学报,2009,29(8): 4070-4077。

18,刘恩斌,周,石勇军,等。测树因子的二元概率分布:以毛竹为例。林业科学,2010,46(10):29-36。

19,刘恩斌,周,姜培坤,等。统一生物量模型的构建及非线性偏最小二乘辨识——以毛竹为例。生态学报,2009,29 (10): 5561-5569。

20.范、、杜华强、等。模拟真实场景的混合像元分解,2010,遥感学报,14(6):1241—1258。

21,周国模,姜培坤,许。2010.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固定和转化。科学出版社。

22.娄依平,李艳霞,凯瑟琳白金汉,贾尔斯亨利,周国模。竹子与减缓气候变化,载于《技术报告》第32号,科技成就奖。

1,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快速构建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0,排名2/10。

2.华南四大经济林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排名4/9。

3.喜树种源试验及叶园建设关键技术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排名1/9。

4.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林业生态系统支撑技术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排名1/9。

5.浙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动态变化及生态恢复技术: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排名第二。

6.太湖水系源头林区非点源污染监测预警与持续控制技术研究: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排名1/7。

7.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竹笋品质演变特征及调控技术研究:梁获得林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7年获第2/7名。

8.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及碳汇增强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2,牵头完成。

教学成就奖

1,林学专业转型建设理论与实践;2005年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