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法律的应该读那些关于法律的名著。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李肃: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如何形成】,读书序,送法下乡】

【导读】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对法律的“启蒙”。它会告诉你在观察法律现象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以及如何揭示常识和挑战现有的知识和概念。对于大一新生来说,看完这本书,会觉得法律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后来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仍然认为它的《乡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俞武进:《境外问题》

作为一本受欢迎的哲学知识和流派介绍读物,这本书不仅可以将读者引入一个新的哲学世界,更重要的是,它对开拓和拓宽学生的问题域,尤其是如何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颇有帮助。如何提问,问什么样的问题,是我们在大学期间应该时刻关注的能力,这在很多情况下比具体知识重要得多。

3.费孝通:《中国农村的生育制度》【江村经济】。

【导读】今天,我们距离费先生写这本书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六七十年,但费先生在书中对中国现状所作的分析,对今天的中国仍然是那么中肯;时至今日,我们离费先生的问题意识和写作风格还很远。每个法律人都应该反思:法律的知识贡献在哪里?

4.伍肆:潜规则-中国历史上的真实游戏。

【导读】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体系之外还有一套更适用的潜规则?作者从历史上的故事发展到今天的现实。我们可以反思一下: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是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利益格局有什么关系?我们是生活在自欺欺人的冰山上,还是在苦涩的自省中崛起?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黄金时代】。

这是一本清醒的书,理性的书,幽默的书,智慧的书。它不仅让我们洞察人生和社会,也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精神。什么是真正的人文关怀?作为法律人,这本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也许是,不关心沉默的大多数,缺乏某种“精神家园”的法律,就没有生命的法律。但你一定要记住,王小波的小说,尤其是《黄金时代》,读起来更有纪念意义。

6.安徒生:安徒生童话全集

我们缺少的是安徒生笔下的童话世界,是一个有快乐有苦难,有欢笑有泪水的现实世界。学法律的人最怕失去一颗童心。对于没有读过安徒生故事的人,我想告诉你:来到这个世界,还不晚,它会让你更健全。

7.波尔曼:法律与宗教

【点介绍】写得好,翻译得好。探索法律背后的精神,是什么支撑着法律。没有信仰,法律将毫无用处。在中国现有的法律传统被打破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寻找一种在法律之下生活的新传统?当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不要片面追求句子的精彩,更要注重分析的思路和线索。

8.冯翔:《木腿正义》

【导读】相信这本书对于专门研究法律的同行来说,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启发性案例。作者凭借自身文学题材的优势,游走于法律与社会之间。层层剥离公案,影响深远,思路开阔,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9.梁志平:法学之辩【新波斯人来信,在学习与社会之间】。

【导读】这是梁老师在1980中后期在《读书》杂志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的合集,是他“以文化解释法律,以法律解释文化”的案例实践和发言。辩论、批判、理性思考融为一体。对于年轻学生来说,读这本书还可以学到一些如何阅读、如何组织自己经历的“微妙”方法。《新》这本书也是厄尔利和其他几位作者写的一部批判性著作。书学是作者的文化随笔,写得轻松随意,也比较有技巧。

10.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21世纪]。

【导读】作者对历史的渊博知识,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熟悉,分析的透彻,无不显示出“史实”与“历史知识”的完美结合。文笔老辣,一气呵成。他对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规则的运行与生存状态的论述,对我们理解传统与法律有很大的启示。这本书一定要看。

11.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社会科学方法论】。

【导读】作者对学术、政治乃至人生关系的看法,确实可以理清很多我们的认识。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虔诚和信仰的时代,这影响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除了谋生,我们不知道职业是什么。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答案。

12.应星:大河移民请愿的故事。

【导读】通过讲故事写成的社会学著作。面对“移民”中国家庭和人民的权力运作,我们可以揭示政治控制的策略和游戏,并关注平民的生活状况。无论从研究方法,研究问题的开拓创新,这本书都是对自满的法学家们的一大畅饮和警醒。

13.开放社会科学。

【导读】对于每一个从事社会科学(包括法学)的学习者来说,他对社会科学本身的性质和趋势有着更自觉(虽然不一定清醒)的把握。这本书在这方面极具挑战性。它研究作为知识形式的社会科学的结构;质疑社会科学的分工;从事社会科学的学术地位如何?这本书也就七万字,薄薄的一本小册子,却比那些几十万、几百万字的作品有价值、有思想得多。

14.贺卫方:中国法学教育之路。

学法律的人应该对法学教育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本书提供了这样一种理解方式。不如反思一下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社会的反差。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这个法学教育生态圈的运行有一个冷静的认识。这本书的一个特点就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

15.主要:古代法【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律的当代使命】。

【简介】历史法学派代表作品。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自身的研究勾勒出法律发展的脉络,还在于提出了法律从同一性走向契约性的令人振奋的命题。更重要的是,他在学术研究中的独立和怀疑精神批判了“自然平等”的流行话语。就像缅因说的,我们最需要的可能是对新旧资料的不断回顾,而不是一封盲信。后一本书也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作。

16.柏拉图:《苏格拉底在叙利亚的辩护》。

【导读】这本书是苏格拉底受审和行刑时的三段著名对话。展示了苏格拉底是如何被判刑的,以及他对上帝、知识、伦理、法律和死亡的态度。读者不仅会被他的人格所震撼,还会进一步思考苏格拉底是怎么死的这一重要的政治和人生问题。在对话和盘问中教会你智慧是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好处。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17.卡夫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点介绍】卡夫卡思想的深度,语言的穿透力,相信会让每一个读者感到冰冷。对于一个伟大的作家来说,任何描述性的文字都是多余的。卡夫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正在失去那些人的宝贵的东西,失去之后我们将面临怎样的生活。卡夫卡关于法律的经典著作是我们理解法律与现代性、法律与人性的重要门户。

18.刘星:什么是法【中国法、法与语境中的法初探】。

【导读】这本书主要是对二十世纪英美法学理论的批判性解读,不同于普通中国人写的入门读物。该书对其认为重要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语言平实,举例简洁。在此基础上,作者意在表达自己对法律的看法:我们对法律的看法往往是由我们的姿态决定的。

19.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导读】本书对法学本身的一些范畴的分析是谨慎的,是中国法学规范化、系统化的代表作。他提出和分析的许多概念和“权利-义务”模式对当前的法学教科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学术水准而言,尽管这本书带有一些政治化的烙印和一些建设性的色彩,但总体而言,它仍不失为一部批判中国法律的佳作。

20.刘峻宁:民主与宪政。

【导读】一本“激进”的中国“保守主义”自由观的书。作者的立场不言而喻,其鲜明甚至“鼓励性”的语言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其学术味道。自由主义在中国其实是一个敏感的问题。对于不了解自由主义的学生来说,要把握和区分“自由”的各种思潮,真的很难。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积极的方法,我们也应该有一个更全面更冷静的思考。

21.卡多佐:司法程序的本质。

【简介】他是一个优秀的法官,也是一个有着深刻洞察力的学者。他的想法简洁明了。他告诉我们他是如何判断这个案件的。法官不仅要“发现法律”,还要“创造法律”。他将创新与限制结合在一起。他的热情和理智在这些人身上凸显了法律职业的崇高。作为一名学者和法官,卡多佐的智慧和克制为他赢得了应有的尊重。

22.王明明和王思福:“乡村社会的秩序、正义和权威”

【导读】本书集合了部分法学、社会学学者的研究。学者们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判断和描述,以及对其秩序的把握和解释,给以后的研究留下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就法学而言,这本书的研究取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惜现在没有后续研究,不足以营造真正的学术声势。这是一本好书,也是一本让我们反思中国学术传统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书。

23.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引言】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的等等。探索法律的本质和精神,视野开阔,气度优雅。也是启蒙时期的代表作,阐述了自然权利和三权分立的概念。虽然作者的“分类与框架”与他所倡导的社会调查方法有些裂痕,但这恰恰是优秀作品的标志——它树立了一个可供后继者超越的“范式”。

24.托克维尔:“论美国民主”

【导读】这本书和上一本书在气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作者对美国社会的分析和对民主的洞察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作者对自由的理解值得我们长期反思。美国法律职业和法律信仰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的法制建设仍然是宝贵的思想财富。

25.梁志平:《在自然秩序中寻求和谐——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

【引言】中国法律史研究中具有“范式”意义的著作。它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有意识的使用方法。是对事实的描述,也是一种文化上的同情和论证。重要的不是作者对各种史料的运用,而是他对这些史料的解读。重要的不是他是否解决了问题,而是他提出问题的方式本身。

26.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和上一本书一样,《点引》也是法制史研究中的经典。这本书的作者有深刻的技巧和简单的语言。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当然,社会学本身的方法也有很多,这本书可能仍然属于“规范社会学”的进路,而且,从中国社会的法律分析角度来看,这种学术取向本身是可敬的。

27.哈特:法律的概念

【引言】分析法学的代表作。作者对语言与法律的关系有着特殊的敏感性,提出并论述了当代法理学的一系列重要概念,对二十世纪乃至未来的西方法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翻译有些问题,但整体上还是可读的。作为一个主要研究哈特的人,我建议大家多关注一下这本书和哈特的其他作品。

28.奥斯汀:法理学的范围【凯尔森:法律与国家的一般理论】。

【引言】是分析法学的经典文献。受实证主义的影响,奥斯汀坚持“应然法”与“实然法”的分离,试图将法律视为真正的科学。提出了主权、秩序和制裁的法律模式。我们应该重新理解分析法学。今天,分析法学的初衷(法律独立)似乎已经被极大地扭曲了(法律意识形态)。后一本书也是分析法学的代表作,但在气质上与哈特和奥斯汀的大相径庭。记住:分析学者之间的分歧可能大于分析法学和其他学派之间的分歧。所以,读一本书,重要的是看它的问题,而不是“标签”。

29.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法律帝国,自由的法律】。

【简介】作者早期代表作品及著名作品。本书系统阐述了作者的权利观。这是当今研究权利的重要著作。作者在书中对规则、原则和政策的分析,对于我们加深对法律的理解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如何关心和尊重人权?这永远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30.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导读】在比较法上,这是一本简明而有特色的书。作者更关心的是决定不同法律体系的内在思想和观念。换句话说,这本书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法律和传统。从论述方式上看,本书也不同于其他比较法著作,而是根据所涉及的问题全面论述各种法律制度。

31.江山:中国法律的概念。

【导读】作者在中国法学界独树一帜。幸运的是,他没有被现代西方工业化的学术体系“污染”。因此,他对中国法律的现实与理想的解读,必须沉浸在真实的中国思维中。正因为如此,他的法律观是我们这些专注于“现代世界”的人所不具备的。这是一本难得的中国人写的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书。

32.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

【导读】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法学著作。该书前半部分简要介绍了西方法律思想史,后半部分论述了作者认为重要的一些法律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然法的综合法律观。这本书的价值之一,或许是它对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法学的影响。从学术史和语言翻译史的角度,可以对这本书有一些有趣的研究。

中国大学法学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必读书目

33.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导读】法律思想史的另一种写法。用“问题史”代替“英雄谱”,注重探索思想的知识社会学分析。此外,作者的文学功力和对问题的敏锐感知,使得这本书带给我们更为“原创”的法律思维迎合。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是当今“伪劣产品”横行的世界中不可多得的精品杂书。

34.雷蒙德·阿伦:“社会学的主要思想”

【导读】本书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孟德斯鸠、孔德、马克思、托克维尔、涂尔干、帕累托、韦伯七位伟大社会学家的思想。作者本人是一位迷人的社会思想家。他既要努力把握这些社会学家的基本思想,又不能忘记这些社会思想与哲学观念、政治思想的内在联系。

35.罗素: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

哲学史的书太多了,但这本书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罗素先生在书中展现了一种从容优雅的气质,他时刻不忘拿一个哲学家开玩笑。我认为这种气度是“余重而不深”的中国人所缺乏的。这本书文笔正统,体系正统,也很真实。

3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导读】作者原本对中国哲学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本书最初是为外国人写的。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本书读起来更准确。这可以作为入门书,但同时也可以经常不断地阅读。作者在书中提出的人生境界的观点对我们也很有启发。

37.季卫东:“法治秩序的构建”

【点介绍】作者研究和思考的方法,深刻地体现了一些宏大而理性的情怀。对当代西方法学的介绍和海外(尤其是日本)的法治经验,都透露出作者本人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关注。该书论证严谨,学术色彩浓厚。

38.梁启超:梁启超法学文集。

【导读】作为一个法学家,梁启超对中国法学的开拓性贡献应该被青年学生所了解和认可。梁启超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对中国社会现实和实践有着深刻的体会。他的文笔肆意而汪洋,他的论点苍劲有力。至于其理论和实践上的实际裂缝,你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同情的认识,这样才能正确理解一个人贡献的大小必须和时代相结合。

39.Bossigno等人:法律之门。

【点介绍】这本书有点大。但是,作为教科书式的著作,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当代法律的所有重要领域。开明生动;注重训练思维,没有安全感。可以说,这本书就是要把学生一步步带进法律的殿堂。有趣又有分量,这是我对这本书的总体评价。相比国内大量的“垃圾教材”,优劣自不必说,自己判断。

40.刘小锋:沉重的身体【救赎与自由,现代社会理论导论】。

【导读】现代性伦理的新解读。弘扬个人主义的伦理叙事观。跟随刘小锋的指引,我们将进入一个有些神秘和飘渺,但又极其真实的世界。我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道德是一种什么样的现状?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生活?我们如何看待艺术和生活?看完这本书,在感叹的同时,你一定会有沉甸甸的收获。

41.涂尔干:论社会分工[论自杀,社会学方法的标准,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导读】作者是与马克思、韦伯齐名的著名社会学家。这本书是作者确立自己思维方式的开山之作。该书提出了社会团结、集体意识、社会分化与整合等重要概念,探讨了机械团结、有机团结、压制性制裁和恢复性制裁的二元分裂及其历史规律。

42.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导读】本书旨在阐明哲学解释学的基本特征,使解释学从认识论、本体论转向方法论。该书认为:理解和解释由依赖和主体的预见形成的视界与当前视界的融合。这本书在思想上的穿透力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学法律的人来说,他们能对诠释学做出的贡献应该是在应用上,这也正是我们今天研究法律解释和法律方法时应该注意的。

43.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具体法治,墨在法边】。

【导读】本书反映了作者进入司法研究以来的重要思考。作者风格独特,思维敏锐,善于将西方的制度和理论与中国的司法改革实践相结合。除了几篇重要的长文,作者还收到了许多曾经影响广泛的短小机智的文章。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和制度改革者的积极推动者,作者的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的样本。后两本书同样敏锐有趣,尤其是后一本书,充满了浓郁的人文修养,在我看来或许值得一读。

44.梁志平:法律的文化解读。

【引言】是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最具学术意识的一部著作。在我看来,作者持什么样的文化立场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学术实践总结、批判、反思自己。如果我们的学术工作能够建立在这样一步一步的积累和批判之上,我相信这才是中国学术工作的真正希望。这本书是一本“编辑过的”书。相比很多流行的“剪辑版”两厢车,读者会有很多感叹和判断。

45.克尔凯郭尔:恐惧与震颤

我对这本书情有独钟。我被作者的“孤独”气质和宗教经历所吸引。也许我们会忘记一切,但我们不能忘记自己作为人的存在。作者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开创者,他对生活的无奈和痛苦的洞察使我们重新理解了生活的幸福和不幸。

46.罗尔斯:正义的理论

【导读】这本书被誉为二战后“伦理学和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这本书涵盖了法学、伦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领域,对正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无知之幕”和“原初状态”的理论预设前提下,提出了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并论述了正义分配中的平等与自由原则和机会中的公平与差别原则。也是自由主义的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