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有什么病?
罗宽
全世界已报道20余种,中国约19910种。锈病、炭疽病(Glomerella cingulata,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对叶子和花有害。有叶斑病、叶枯病、叶枯病(黄花菜)等。破坏茎基部等。病毒性疾病包括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最重要的病害是叶斑病、叶枯病和锈病。
叶斑病
它到处发生,危害极大,一般年份损失5% ~ 10%,严重时损失30%左右。叶片上形成梭形病斑,中心灰白色,边缘褐色。花芽上的病斑呈梭形或不规则形,凹陷,中心浅褐色,边缘深褐色。当湿度高时,在病斑上产生红色霉菌(病原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体是同色镰孢。它属于半知菌,含瘤孢子目。品种荆州花易感病害。病原菌主要在枯死的秋苗上的菌丝体中越冬。当温度高于65438±02℃且叶片湿润时,分生孢子可萌发并侵入。3天后出现症状,6 ~ 7天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频繁再侵染,经风雨传播。湖南一般3月上旬开始,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旬平均气温17 ~ 18℃,相对湿度80%以上,偶有降雨,常造成感病品种流行。疾病控制:清除病残,开垦新的土壤;冬季施足基肥,春季少施或不施氮肥;发病初期喷洒托布津、灭蚁灵或硫喷妥钠悬浮剂。
叶枯病
在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均有发生,造成叶片枯死,一般损失在5%左右。严重年份,感病品种可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受害叶片有褐色窄纺锤形条纹,从叶尖向下呈红褐色枯死。湿度高时,斑点上有一层黑色的霉菌层(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原体是水疱柱孢菌(Wallr。)西蒙斯。它属于黏菌目和粘菌纲。品种茶树易感病,长嘴茶树抗病。最适发病温度为65438±08 ~ 23℃,相对湿度在80%以上。低温阴雨天气有利于发病。菌丝在枯死的秋苗上越冬,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侵染5天后出现症状。该病在湖南4月初开始发病,流行期为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一般有两个峰值。病害防治:应采用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喷施硼酸;发病初期喷施托布津和福美双混悬剂。
锈
中国南北产区均有发生,一般损失5%,感病品种30%。危害叶片和花芽,夏季产生黄色疱斑(病菌夏孢子堆),破裂后释放锈色粉末(病菌夏孢子堆),秋季疱斑为黑色(病菌冬孢子堆),内含大量冬孢子,不破裂。严重时,叶子和花芽会死亡。病原菌为萱草柄锈菌。担子菌,担子菌目。宿主植物是黄花败酱、黄花败酱、黄花败酱和黄花败酱。品种长嘴子花、荆州花抗病。其发生与气候、施肥和品种抗病性密切相关。病菌以冬孢子越冬,次年担孢子侵入败酱属。湖南省4月中下旬,糙叶败酱上出现子实体和锈腔。在温暖的南方,病菌能以夏孢子越冬,并逐渐向北方扩散。该病最早发生在5月初,高峰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病害防治:种植抗病品种,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喷施芬秀宁等杀菌剂。
黄亮(1906 ~ 1975)
植物病理学家。广东梅县人。1929毕业于金陵大学园艺系,留校任助教、讲师。1935赴美深造,1937获得加州大学硕士学位,1939获得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后,任广西农业试验田技术总监,兼任广西大学农学院教授、植物病虫害系主任。1949后,历任广西农学院教授、教务长、植物保护系主任,广西植物保护学会、广西植物病理学学会理事长。
早年从事蔬菜、果树、禾谷类作物病害研究,开展了1953甘薯瘟病研究,先后选育出三个抗病、高产、优质甘薯品种,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法。先后主编《广西农作物病虫害目录》、《普通植物病理学》,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陈雨欣)
黄麻病害
黄麻病害
陈鸿福
已知黄麻病害有51种。我国发现31种,其中真菌病害22种,细菌病害2种,病毒病害1种,线虫2种,寄生种子植物2种,元素缺乏病2种。碳腐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猝倒病、炭疽病、花叶病对产量影响最大,常年因病减产约15%。
简史
1917年,印度菲隆(R.S.Finlow)在西孟加拉邦首次发现了由病毒引起的黄麻“黄化病”。1922,Kanji Sawada在中国台湾省发现了茎点叶斑病。1927年,英国西德尼·弗朗西斯·阿什比发现印度黄麻受碳腐病损害,引起苗腐、根腐、茎基腐、茎腐。20世纪40年代初,日本铸造家韦偃和山本一太郎在中国台湾省发现黄麻分别受到炭疽病和碳腐病的危害。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方和陈对南京郊区的黄麻病害进行了调查。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大麻研究所和浙江萧山棉麻研究所对黄麻病害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以种植抗病品种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
分布和类型
我国苗木病害有12种,分布广泛。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和番茄纹枯病菌。和链格孢属。禾谷镰孢菌。和F. Solani(市场。)Sall。等)、碳腐病(Macrophomina phaseoli Ashby)、炭疽病(Colletotrichum corchorum Ikata et Tanaka)和长果黄麻黑斑病[C. Gloeospor-Ioides (Penz .)Sacc。]长江流域和华南麻区均有发生;印度、孟加拉、泰国、缅甸等主要黄麻生产国也有分布。
黄麻病害按其受害部位可分为根病、茎病和叶病。
根部疾病
cognita Chitwood和Mjavanica Chitwood主要有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结线虫,可引起大麻植物根系多种肿瘤,引起叶片黄化,植株矮小,生长发育不良。感染线虫的植物容易被真菌感染,引起根腐病。
茎疾病
中国有11种,分布广泛。其中,圆果种炭疽病、长果种炭疽病和茎点(尾孢属corchori Saw。)会导致茎上出现黑斑。白绢病菌。和双歧杆菌。会导致大麻植物的茎死亡。此外,在大麻植物的茎中散布着许多突出的肿瘤,在中国、印度和孟加拉的一些大麻区也经常发生,可使大麻植物成片死亡。茎腐病。)和灰葡萄孢。是台湾省常见的疾病。
叶部疾病
我国有9种,主要是长圆形果实炭疽病,引起长圆形果实黄麻叶片腐烂。茎点病会导致叶子上出现不规则的斑点。圆果类蠕虫病(helmintho-sporium corchorum Watanabe et hara),有褐色斑点,有环痕,落叶早,严重时麻株为光杆。叶斑病。)可导致大部分叶片布满黄褐色斑点,病叶脱落早,特别是在中国和印度的一些麻区。黄单胞菌(Xanthomonas nakatae Dowson)是长江流域、台湾省和日本的黄麻上的一种常见病害,它导致叶片上出现许多多边形的油性黑斑,叶片提早脱落。
此外,青枯假单胞菌是一种破坏维管束的细菌性疾病。它在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一些大麻区频繁发生,导致大麻植株成片死亡。长果黄麻枯萎病。)是一种真菌病害,破坏维管束,导致大麻植株死亡,在浙江、湖南等地较为严重。烟粉虱传播的黄化花叶病(JYMV)由球状病毒引起,使叶片变色、起皱、变形,阻碍其生长。另外,麻田缺钾导致的金边叶病是我国连作麻田的常见病害。
弯孢菌(Curvularia subulata)是一种在世界上严重危害一些大麻生产国但在中国尚未发现的病害,是印度20世纪70年代才发生的新病害,可导致大麻植株顶端的嫩组织枯萎。黄麻白粉病。)用白色花粉孢子覆盖叶片、枝条和种荚,使大麻叶片提早脱落,种子失去发芽能力。长果黄麻根腐病。et rei。)会导致根腐死亡,这是巴西特有的。
黄麻大多数病害的病原菌能在种子和病害中越冬,成为来年年初的传染源。黄麻在其生长过程中会受到风雨、昆虫、流水和农业操作的再次感染。种子和土壤带菌量高,苗期低温高湿,地势低,板结,种植感病品种,麻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田间管理粗放,麻田连作等都有利于病害发生。
疾病控制
主要措施如下:①种子处理。用克菌丹、福美双、托布津、多菌灵、多福合剂、代森锰锌浸种或拌种。②培养措施。剔除病残,种植抗病品种,适时播种,轮作换茬,合理施肥,合理排灌,及时中耕,除草套种。③药物控制。福美双、克菌丹、甲霜灵、多菌灵和托布津对许多真菌病害有效。根结线虫发生严重的土地,可用敌敌畏混合物、涕灭威或氯丹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