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身|解密跨专业保险研究的那些事
白雪音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2传媒信息实验班本科生,
两次担任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学生评委,
他的作品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大学生电脑设计大赛DV组一等奖。
2015以专业第一名考入南京大学文学院戏剧专业。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我从小就是一个相信自己多于相信客观环境的人,明白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获得真正的满足。”
我高中学的是理科,但是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文科的新闻专业。
进入大学后,我对戏剧和电影产生了兴趣,并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我未来更好的选择。所以我基本上从大一上学期就决定了,如果读研,我就去学戏剧影视。知道研究生也可以推荐后,希望争取考研保险,而且是跨专业的保险。
跨专业保护研究不容易。首先,保护研究很难,更别说跨专业了。因为保研不像考研,考研有全国统一考试。只要你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说明你有实力学习新的专业。如果你申请读研,你申请的学校只能根据你在原专业的三年经历来判断你的能力。
不仅是跨专业,我还想考上更好的学校。一般来说,只要取得了考证资格,就可以保学校,但是如果想去外地学校,需要更加突出,好一点的学校肯定难度更大。但我从小就相信自己多于相信客观环境,也知道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所以我下定决心跨专业考研。
我按时间顺序介绍一下跨学科研究道路上的一些经验吧。很难保证一切,但绝对是一切。
“很多人觉得考研很容易保住,至少不用像考研一样花半年时间复习,但世上不可能没有不付出代价的好事。”
优异的学习成绩是保研最坚实的基础,因为保研的最终资格取决于总分排名,学习成绩占总分的70%(各校比例略有不同)。
大一的时候成绩特别好,所以也给我考研带来了信心。大二的时候,因为各种原因,成绩下滑。大三的时候,我努力调整心态,平衡各种事情。在最终公布的成绩中,我的三年平均学分仍然是本专业第一。
学习成绩除了三年平均学分外,还包括一些加分,主要是竞赛获奖、科研项目获奖、发表论文获奖(具体要求每个学校要有文件)。我的加分主要来源于大三时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详见下图)
另外30%的总分来自于保险研究名单确定时高校教师的面试成绩。虽然很多人说面试时间很短,走个形式而已,但我觉得认真一点没什么不好。
我们专业的保研率比较高,但是结合前几年的情况,要想上好学校还是要在前几名。虽然成绩和排名都不能衡量一个人的综合实力,但你要想保护自己的研究,就不得不接受这个看硬指标的规则。这种事情我们从小经历的太多了,高考和留学难免要看硬指标。
学习成绩再好,也只能说明原来的专业不错。对于想跨专业的我来说,我得在业余时间培养自己的戏剧影视专业能力,不然怎么做才能说服别人接受我?我提高专业能力的方法是多看、多听、多练。
多读书:第一,多读专业书。我在网上收集一些专家学者的推荐书籍,根据自己的情况给自己列一个书单,从图书馆借或者自己买,然后在业余时间看。第二,多看电影和电视剧。电影要多看经典电影和艺术电影,因为这些比平时在电影院看的商业片更有学习和欣赏价值。话剧需要临场感,不像看电影那么方便,而且一部剧的票价对学生来说也不低,所以我一般会提前抢到最低价或者参加免费的观剧活动,比如武汉大学艺术系的汇报演出或者学校剧社组织的活动。
多听:多听就是多听专业课和讲座。平时在学校和周围积极听相关讲座,但毕竟武汉的文化艺术氛围不是特别浓厚,所以也会利用好每一个出去的机会。比如我去北京玩,会抽时间去北京电影学院和国家话剧院听讲座。去乌镇玩的时候,也去过乌镇戏剧节。我认真听着每一个小镇的对话,就像在听讲座一样。(当时主持人张泉灵坐在我旁边,看着我的笔记说,我觉得这比在学校上课有用多了。另外,网上的资源那么多,只要你注意,就会找到你想要的。
多实践:多实践是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用作品说话。大三的时候,连续拍了三部微电影。每天事情一件接一件,遇到的困难一个接一个。很多次想放弃,最后的收获却是一个又一个,就像那句话:“一切到最后都会圆满。”另外,新闻虽然和戏剧关系不大,但是和影视还是很接近的。特别是我选择的方向是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以学院还是有专业老师指导和一些电影制作项目的。当然,这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去争取。
我们都知道考研要向老师请教,向学长学姐学习,考研也是一样。这里老师的建议宏观但更客观,学长的建议更具体。我的建议是选择学校和专业可以咨询老师。毕竟他们在这方面有多年的经验,保险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细节还得问前辈前辈。毕竟他们亲身经历过。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给予我很大帮助的、王芸和,以及耐心解答我各种问题的张碧兰、耿、陈思红和学姐。
“大三和大三暑假需要注意和准备的这些东西,和个人能力无关。它们纯粹是生意上的事,但如果不注意,之前的努力很可能功亏一篑。”、
申请学校的基本流程是学生先以网上报名或邮寄的形式提交个人材料,然后学校筛选确定复试名单。所以保研初试就是对方学校审核你的材料。
每个学校都有一个提交什么的文件,每年基本都一样。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可以提前准备的。第一,怕自己着急。第二,我有更多的时间准备得更好。证书的复印件很容易处理。但是,人们仍然会花时间写个人陈述和招生计划等建议。认真不认真,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之前有个学长跟我说:“宝颜在打信息战。”我后来对此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比如《夏令营》。现在许多学校都有夏令营。说白了就是暑假提前组织考核,通过的同学可以免除9月份的复试。由于是在暑假推出的,报名时间在4月后陆续公布,所以要从大三开始关注保险研究信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想去的学校有夏令营,一定要申请,因为很有可能学校在夏令营期间接受了很多学生,到了9月份,名额就变得很少,甚至没有了。比如武大新传当年录取的研究生都是夏令营出来的,9月份复试直接就没了。
此外,还有一个“预报名”。虽然教育部规定所有申请读研究生的学生都必须在全国统一的网站上注册(简称“免试服务系统”),所有被高校录取的学生也都在这个网站上注册,但是很多好的学校,比如清华、北大、浙大、南大,都有自己的“预名”制度,即如果要申请这个学校,必须先在它的“预名”系统上注册,然后在9月底上全国统一的网站,否则。所以即使全国有统一的报名时间,有些学校也会用“预报名”的形式把报名时间提前(可能在暑假甚至之前就开始了),这就需要大家特别注意了,像我之前就差点错过了南京大学的预报名。
所以我想说的是,你选好了心仪的学校之后,一定要密切关注这些学校的院系网站和考研网站。信息一发布就发布,报名截止。这时候你就不要指望老师同学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相信自己更好。
在研究保护的过程中有一个坑但是常见的情况,就是时间冲突。因为只要取得了考研资格就可以同时申请很多学校,但是各个学校的复试时间可能会有冲突。比如清华和北大的复试时间很多都安排在同一天,你需要做出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同样坑但也很常见的情况,就是时序的问题。在你申请的学校中,总有你想去的和你一般想去的,但每个学校都有复试时间。很有可能是你不想去的学校发了录取你的通知,你要48小时才能回复(这是免试制度规定的)。不回复或者拒绝名额就给别人了,而你最想去的学校可能连复试都没有。
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两种情况。比如我运气好。我最想去的南大是第一个进行复试发录取通知书的,也没有去后来的学校叫我复试。但在这件事发生之前,我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说实话,看到别的同学在世界各地实习,我很羡慕,但是没有办法。人们必须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
“但我特别庆幸自己暑假留了足够的时间复习,不然很多问题我真的回答不了。”
大四开学,各个学校的复试陆续开始(有些报名时间较晚的学校也可能是大四开学后才通知他们交初试材料),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一般分为专业面试和英语面试)。
虽然大家都说复试不难,但我知道自己的情况。我目前掌握的知识太琐碎,需要一个时间来补充和整理。所以大三的暑假,我放弃了去央视实习的机会,选择了之前实习过的出版社,留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和复习,尤其是一些之前懒得看的经典书籍。说实话,看到别的同学在异地实习,我很羡慕,但是没办法。人们必须知道目前最重要的是什么。
后来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多么正确。
(一)笔试
总的来说,保研笔试的题比较多,我们当年的题也是。因为报考的是戏剧影视,所以有四道作文题,电影、戏剧、戏剧、电视各一道,答案三道。它们是:
(1)谈谈你对中国大片的看法。
(2)谈谈你对“残酷剧”的看法
(3)谈谈你对“戏曲现代性”的看法
(4)谈谈你对春晚的看法。
看到标题我就放心了。虽然没听说过“残酷剧”这种表达方式,但题目是四选三还是一件好事。其他三个问题我还是很有信心写好的。我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凡事皆有因果,之前的付出总会在某个时刻给你带来回报,只是有时候这个时间更长。比如,如果我之前没有长期关注中国电影,我就无法很好的回答中国大片这个问题;如果大二不是因为拍一部中国戏剧的纪录片而对戏剧了解很多,戏剧现代性的问题可能根本得不到回答;如果当时没有认真听广播电视概论课,我会很干脆的回答春晚的问题。所以这些看似简单随意的三个问题,简直就是对我之前上课听讲,课后自主学习,实践经验的一次综合测试。
笔试结束后,我还在纳闷怎么暑假复习的东西都不怎么有用,但是下午面试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
(2)面试
之前我以为面试就是自我介绍。老师问了你的经历,然后像上午考试一样问了一些关于观点的问题。但是所有的自我介绍都是直接免除的,几位老师的提问都围绕着一个点——你读过什么书。
他们问了从亚里斯多德到黑格尔再到朱光潜,从巴赞到巴拉兹再到罗伯特·麦基,问得很详细,问为什么,如果不真正读原著,他们根本回答不了那些问题。他们问我电影,戏剧,甚至美学,哲学方面的书,我还是不满意。他们还问我读过哪些历史和政治方面的书。我只能说我没有读过它们。最后,我得知我是新闻专业的,我开始向施拉姆和麦克卢汉请教李普曼。其中一位老师一直很奇怪我为什么一直没看《诗学》,说:“我怎么没看过这本书?”和“你的老师应该让你读。”当时真的很怕他因为这个不让我过。
短短20分钟,我的大脑飞速旋转,脑细胞几乎被集体杀死。出来的时候感觉腿都软了。特别庆幸暑假留了足够的时间复习,不然很多问题真的回答不了。
面试还有一个小环节叫英语口语面试,不是每个学校都有,但是好学校一般都有。有些学校会用英语问专业问题,但大部分是日常问题(介绍你的家乡,介绍一本喜欢的书等。),这就需要大家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准备,尤其是口语不好的同学。我的英语口语不是特别好,所以之前准备了一些常见问题的回答。老师最后问我的问题不在其中,但任何事后证明无用的努力都是事前必须的。之前,我害怕老师会问我一个我没有准备好的问题。我很紧张,不知道怎么说,但事实上,我回答得很好,我很惊讶说得这么流利。
最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大三寒假的时候,去成都玩。路过一个寺庙的时候,一个老太太执意拉着我去算命。最后,她给了我一条红丝带,让我回去系在一棵绿树上。回家后,我四处寻找,找不到合适的树。恰好不久又去南京旅游,就把它绑在了南京大学的树上。半年后,我真的考上了南京大学。然而,每当我向朋友们讲述这件事的神奇之处时,他们都说:“这不是巧合。”
虽然很多人说宝颜水多,但也有很多人想方设法牵线搭桥,走后门。事实上,我亲眼目睹过这种事情发生在我身边。但我觉得,如果你认为潜规则轻松战胜规则,那只能说明我们还不够强大。我一直相信,真相总会回归,就像我一直相信,有了光明,世界就不再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