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抗击疫情英雄的事迹

1,写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1)

目前,重症病例在新冠肺炎确诊人数中的比例一直在下降,治愈率也有了明显提高。今天(3月14)我们将认识一位重症医学专家。17之前参与抗击非典,17之后再次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说,我是老兵,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中央指导小组专家组成员,童每天都要走访两三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除武汉外,他还到孝感、黄冈、黄石、鄂州等地指导危重病人救治工作。每到一个病床前,他都会向负责的医生护士提出一系列问题,督促医护人员专注于诊疗的每一个细节。

17年前,童被任命为北京市非典病房主任,救治了近百名非典病人,无一死亡。17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志愿来到疫情一线。

刚到武汉时,童花了两天时间,考察了当时三家医院对病人的治疗情况,并做了详细的查房笔记,总结了的病情特点,为后来来到湖北的危重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湖北已聚集超过1.9万名重症医学专业人才。

每天在不同医院的重症监护室之间跑来跑去,分析病例,参与治疗,在忙碌的同时,童还会及时整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写下诊疗日记。传向前,即经过临床观察和讨论,他和专家们提出了重要的诊疗建议,这些建议已被列入新冠肺炎的诊疗计划。通过他们的努力,许多危重病人正在逐渐康复。

在白天忙碌的查房后,晚上回到驻地,童还会与国内外同行交流会诊经验,讨论分享治疗的经验。

童是湖北黄冈人。他的父母住在黄冈蕲春县,离武汉有两个小时的路程。在武汉的这50天里,童从未进过家门一次。妈妈发微信说:你听党的号召,从北京来到武汉。我们为你感到骄傲。我们的父母不出门,也不在家拜访。你不用担心,看着你早点回来就行了。

2、抗疫英雄的故事作文(2)

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因为有了他们,日常的清洁消毒、治安巡逻、分发盒饭等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运转。他们是* * *雷神山医院400多人的物业管理队伍。

16年2月,具有11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武汉地产集团物业公司业务骨干杨玲,在得知雷神山医院ICU病房正式启用后,主动请缨:“我有经验,我就不进ICU病房了!”

在她的带领下,物业管理团队的4名成员承担了两个ICU病房和护士站的保洁工作,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除了正常的保洁,杨玲还负责1 ICU病房的设备和床位的消毒灭菌工作。“每个病人的病床旁都有一个1.2米高的大垃圾桶,平均每天要清运30多袋医疗垃圾。”杨玲说。

疫情爆发前,陈薇薇是一名全职网约车司机。65438+165438+10月27日晚0点,他在朋友圈看到招聘雷神山医院物业人员的消息,就打了个咨询电话,两天后就报名了。“就像我当初选择当兵一样,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自2月2日进入雷神山医院以来,陈薇薇和30名队员一直负责32个病房的医疗废物转运工作。

刚到雷神山医院时,陈薇薇和他的同伴们每天负责清除100袋垃圾。随着收治病人数量的增加,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最重的一天600袋1000袋,陈薇薇凌晨三点半下班,回到宿舍睡了三个多小时才继续工作。

“陈薇薇要来收垃圾了,A16病房的垃圾堆都满了。”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几乎没断过。作为组长,无论谁打电话,陈薇薇都在第一时间回复并赶到。“每个人都害怕病毒,但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就不管它。我愿意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雷神山医院的物业经理、党员李宣喜已经坚守岗位一个多月了。李宣喜,出生于1993,在雷神山医院负责设备维护及生活物资采购。当初医院2天内12病房,每个病房的护士长对物业工作的要求都不一样。李宣喜按照各病房的要求协调跟进,每天接到120多个电话。

为了做出准确的物业工作流程,李宣喜一次次走进隔离病房和垃圾转运队,测算每个人的任务。李宣希说:“有危险,但武汉养育了我。此时,我要报答这座英雄之城。”

3、抗疫英雄的故事作文(3)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风险无处不在。无论是患者体征的轻微变化,还是造成污染的泄漏点,都可能存在潜在的危机。每一次救援的背后,都有一个关于责任和专业的故事。

赵彤:那一刻,我只想救人。

正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监护室查房的赵彤是第二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前几天,看到80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情绪低落,他多次询问主治医生,但老人总是说他只是有点虚弱。

赵通判断,老人表现出来的迹象只是冰山一角。经初步诊断,老人虽然只有腹胀,但符合“急腹症”的特征,急需做CT检查,确定是否有肠梗阻、肠穿孔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没想到刚做完CT回到病房,老人的情况突然恶化,各项指标开始报警。

目前老人各项指标已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在赵彤和队友们的努力下,他们病房的大部分重症患者病情已经转轻,30名患者已经治愈出院。

胡:用年轻的肩膀承担责任。

医护人员全力救治病人,消防队员也全力以赴在疫情防控一线。洪湖市人民医院老校区是当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七家医院之一。由于污水系统设备老化,医疗废水无法处理排放,存在很大的外溢风险。洪湖市消防救助站7名90后消防员组成“医疗废水转运党员突击队”,承担医院日常医疗废水清运和处理任务。

和队友们一起爬上6米高的储罐罐顶的年轻人叫胡。他今年刚满22岁。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消防员,他从小就接触。现在他接过了接力棒,每一项任务总是冲在前面。设备连接好,就开始抽水,这也是最容易漏水溅水的地方。以前也发生过事故。

后来,胡和他的队友沿着水线发现了一个微小的漏水点,消除了隐患。从那以后,他们在抽水时更加谨慎。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抽水作业,近20吨医疗废水被抽入环保污水运输罐车,胡和队友们随后将这些医疗废水转运至9公里外的污水处理点进行处理。而这种失落,他们一天要重复两三次。到目前为止,胡和他的队友们已经转移了500多吨医疗废水。

4、抗疫英雄的故事作文(4)

3月16日,我们来认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高级专家组成员杜斌。从来到武汉的那天起,他就一直在收治危重病人的医院之间奔波。对他来说,指导治疗的最好方式就是更贴近患者。

这是一间普通的会议室,位于同济医院中法新城校区9楼。国内呼吸与重症医学、感染性疾病、重症医学等领域的顶级专家正在紧急会诊。北京协和医院内科与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从65438年10月中旬开始,他就接到了加入以钟南山院士为首的国家高层次专家组的任务。50多天来,杜斌一直在抗疫的最前线。他在武汉所有接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医院之间穿梭,最多时一天要巡视5家医院的ICU病房。数据显示,在疫情爆发的第一个月,重症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84天,很多患者病情的发展速度让大家措手不及。争分夺秒完善诊疗措施,尽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这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锚定目标,也是国家医疗救援队的核心使命。

在杜斌心中,指导大家治疗的最好方式就是带头守在病床边,守在病人身边。紧急情况下,杜斌会给病人气管插管,自己吸痰。

记者拍摄的当晚,意大利、法国等国的同事想约他,在网上讨论疫情。一个多小时的海外连线,从疾病控制到治疗,国外同行的问题具体到患者临床诊断的细节,希望从中国方法中得到更多更充分的借鉴。随着治愈率的提高和死亡率的下降,中国也在为全球防疫抗疫争取宝贵的时间。

5、抗疫英雄的故事作文(5)

3月17日,我们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认识了山东医疗队的主治医生郭海鹏。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家里五代人都是医生。他说,用善良和仁爱拯救生命,是一种家训,也是一种责任。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重症医学科86岁的医生郭海鹏正在用不标准的武汉话和刘爷爷交流。刘爷爷因为病情加重被转到这里。与医疗团队协商后,决定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治疗,但被老人拒绝。

交谈中,郭海鹏了解到老人之前也有过使用无创呼吸机的经历,但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适,对此有所顾虑。然而,缺氧问题亟待解决。郭海鹏再三劝说刘爷爷终于放松下来,同意试一试。3秒钟,医护人员迅速更换了鼻导管和压力面罩。

虽然郭海鹏的武汉话并不标准,但他温暖的话语大大缓解了老人紧张的心情。刘爷爷很快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血氧饱和度也从原来的80多提高到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齐鲁医院两个病房有30多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大部分是老年人,年龄最大的94岁。每天进病房会诊,查体,血气检查,心电图检查。他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做了十几年的ICU医生。他说,争分夺秒拯救生命已经成为一种本能。

郭海鹏是山东人。硕士、博士期间就读于武汉大学。疫情发生后,郭海鹏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医疗队。其实他刚在美国哈佛大学完成三年博士后培训,回国不到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