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教育的校本教研及其优化:校本教研的坚持与优化。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本教研;优化实施
作者简介:薛小明(1972-),甘肃灵台人,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中国图书馆分类号:G712文献识别码:A文号:1001-7518(2008)12-0013-03。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自身资源优势和特色,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教育教学研究。其基本特征是以学校为导向,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高职教育背景下,校本教研要求更具体的教学目标,更系统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课程本身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还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和支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毫无疑问,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主客体关系的转变,对传统的校本教研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校本教研活动有其合理的价值,但其实施策略不同于基础教育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
一,高职院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意义
(一)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其根本任务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就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在实施这一过程中,出现和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很难用过去的经验和理论来解释和处理。没有基于课程和教学的研究,高职改革的推进无疑将举步维艰。高职院校作为一所非研究型大学,应该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路和技术路线。教学人员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决定了科研团队的结构和水平。只有参与教学研究,才会不断改变教学行为、状态和习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和境界,使教学永远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机制。因此,建立符合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的校本教研制度,是高职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
(二)是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首先要满足教师素养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未来职业和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高职教育的特殊规律。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素质。传统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一般采用“送、送、带、引、聘”等方法,确保学生获得双师型教育。但由于条件所限,上述方式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教师培训经费来保证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不利于提升现有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培养教师自觉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将教学研究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是校本教研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在校本教研中,教师是研究的主体,教师是研究者。教师要形成研究意识,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不仅要继续学习教材,吃透教材,还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甚至自己开发教材。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教学掌握系统的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教学;不仅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还要研究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校本教研的这些特点,无疑是高职院校保证教学改革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最有力的内在机制。
(三)是创办特色高职院校的重要支撑
办学特色是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我校独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既可以体现在整体的办学思路和学术策略上,也可以体现在教育模式、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上,还可以体现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办学特色的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发展目标、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学体系、后勤服务和软硬件建设无疑能体现办学特色。高职院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优势,整合教学资源与岗位群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开辟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科研、校本课程等新的研究和实践领域,为教师提高理论和实践水平创造必要的环境条件,丰富和改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进而使学校具备研究能力,形成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内在机制其本质是“为了学校,立足学校,在学校”,自主性是其突出特点。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的具体情况、学校的专业结构和教师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校本教研活动,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校本教研的优化实施
个人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指导是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理解为:个人反思是教师与自己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伴的对话,专业指导是教师与理论的对话。它们相对独立,同时又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校本教研要“校本化”,必须从教师个体、教师集体、教师专家三个核心要素的作用入手,在新的层面上进行创新。
(一)强化自学精神,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
个人自学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是校本教研最常见的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没有老师积极的个人自学,同伴互助就会流于形式,专业指导也就失去了对象。教师可以审视和分析自己在专业活动中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有意识地积累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反思、思考、探索和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个人的自我学习和反思包括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对教学现象和教学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和反思,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教学水平。
按照教学过程,教师个人的自学与反思包括课前自学、课中发现和课后反思三个阶段。课前自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培养目标查阅资料、弥补不足,提高自己的理论或实践能力,对即将实施的教学进行预见性调整。课堂发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反映的监控,及时敏锐地发现问题。课后反思是指教师在某项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教学行为进行的系统梳理和总结。这种课后反思的主要策略有:录制教学片段、总结教学经验、交流教学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等等。学校也要提供平台,支持教师自学反思的成果,及时编写本校教师的反思文本,便于交流总结。
(二)搭建互助平台,实现教师体验* * *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伴之间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运行体制下,教师因为不在课堂上,很难与同行有必要的交流和对话。教师的教研变成了个体劳动,大部分教师脱离了校本教研。因此,高职院校应重视以校园为基地的“研究”的建立,重视教师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互动、互助与合作,使他们能够分享经验、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成长。要在管理模式、制度建设、激励评价机制等方面努力创建和构建有利于教师科研的互助平台,提高同伴互助的效果。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教师进行科研互助,实现经验共享:一是信息交流,通过对话、讨论、座谈等形式交流教师自身的经验、体会和教育教学的成功案例,互惠互利,促进* * * *的提高。二、项目合作,通过* * *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任务,让老师在互补的* * *生中成长。集体备课、集体上课、集体评价是其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它的优势在于教师有了伙伴,可以互相讨论教学问题。教师可以分享备课资料和课堂教学技巧,分析教学情况,协商教学改进策略,从而加强教师对自主教学的重视和提高,同时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第三,班级互评。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察和评价,教师有机会相互交流和学习,有助于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孤军奋战和无助现象,实现共同提高。
(三)利用行业资源,实行开放式专业指导
专业指导是指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校本教研,是校本研究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基础,在学校内部开展,但并不完全局限于学校内部。事实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都有大量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当地信息资源的技术骨干人才。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行业资源优势,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指导、专业咨询等形式,指导学校的教改实验,落实科研人员的实验成果。每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功能,都有助于实现某种目标,但就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言,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实践证明,只有将实训基地和合作单位的实践技能和经验与学校教师的战略理论经验相结合,并融入教学过程,才能生动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
总之,随着校本教研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作为一种指导思想,日益渗透到包括高职教育在内的所有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高职特色,高职院校把开展校本教研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必要的,也是必要的。充分发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指导的作用,注重三者的融合,对于高职院校转变传统课堂教学的陈旧观念和单一模式,振兴课堂教学,促进高职教育实践的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
[1]董。高职院校实施科学研究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17号。
[2]吴又芬,孙海泉。关于促进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两点思考[J].教职发〔2005〕14号。
[3]董维嘉。找准定位丰富内涵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4]赵晓平,肖志勇。“科、训、研一体化”校本教研打造办学特色[J]。卫职教〔2005〕20号.
[5]毛佩青。经济欠发达地区校本教研的实施策略[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6]张仁华,秦,。对高职院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