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富论》的思考
斯密的《国富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方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他采用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理论、法律政治理论和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形成了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
本文以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分工的决定因素,并结合新兴古典分工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进一步分析了不同阶段不同经济实力的欠发达地区如何选择最优分工网络,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内在原因。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开篇就谈到了劳动分工。他认为劳动分工和市场竞争是国民财富增加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然而,在10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理论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分工理论却相对苍白。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古典经济学,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复活了斯密关于分工的重要思想。
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理论认为,分工是由制度安排和交易成本共同决定的,即由交易成本决定的制度安排决定分工,分工通过分工经济提高制度收益,进而降低交易成本。作者给出了两个理论模型及其修正。
然后,作者证明了分工理论中的三个重要命题。
命题1:分工产生规模报酬递增,这是经济进步的源泉。
命题二:分工取决于分工,没有任何外生优势的简单分工也能实现经济进步。
命题三:经济发展依赖于一定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制度,在地理上是波浪式的推进过程。
此外,新兴的经典分工理论证明,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增长效应,对应不同的分工水平。因此,面对不同的人口规模、制度供给和交通条件,欠发达地区应该选择不同的分工模式。基于此,笔者将欠发达地区分为三类,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分工选择。
区域模型1:人口众多、居住密集的欠发达地区。
根据命题2,这类地区即使没有任何优越的资源禀赋或比较优势,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分工模式,实现经济进步。
笔者认为,应将这类区域细分为若干子区域,将相关产业分类集聚,发展“园区经济”,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专业化水平,进而产生产业集群。
区域模式二:人口众多、居住分散的欠发达地区。
这类地区以中国中西部的农业省份为代表。由于大部分居民地处广大农村,交通不便,相互之间的贸易交易成本高,制度创新成本更高,制度供给水平低。当务之急是提高专业化水平,以便与高级分工网络相衔接。
提高市场分工水平有两种途径。一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人口更加集中,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度创新成本。政府工作的重点是鼓励专业化生产和服务,为个体私营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服务。根据1命题,即使政府有意扶持某些产业,也应该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选择以农产品为核心的分工网络。
二是融入周边地区的分工网络,即为发达地区“打工”。因为在经济发展或工业化初期,没有足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来支付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也难以承担城市化使人口集中的成本。而这类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选择资源禀赋或内生比较优势的邻近地区提供配套生产或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有必要鼓励企业专业化发展,通过产业集聚加强企业间的信息和要素交流,提高企业家的管理素质。
区域模式3:人口较少的欠发达地区
这类地区人口少,无论是否集中,理论上都难以独立形成令人满意的分工网络。最重要的是提高本地区某些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以融入发达地区的高级分工网络。在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改善了经济环境之后,就可以在分工网络中逐步摆脱对地理交通条件的依赖,从而逐步与其他分工更高的地区进行贸易。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要重点扶持具有一定比较优势或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兼并扩张,带动其他企业形成连锁效应和学习效应。
《国富论》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亚当·斯密和谐地统一了人的自利和公共利益,使我们知道自利和公共利益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天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人们做出对社会和个人都有利的最佳选择。没有哪个政府或个人会取代这只“看不见的手”。如果要换掉这只“看不见的手”,肯定会带来混乱。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什么?虽然斯密没有直接表述,但整本书已经告诉我们,“看不见的手”就是人类的利己主义。
打开《国富论》的时候,脑子里一片茫然。看着那么多密密麻麻的字,总觉得看了会头晕。
反正我还是看了,感触很深。亚当·斯密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所以当我们看他的《国富论》时,当然要从他的时代开始。不管他说的是对的,还是从谁的角度来说,我理解当时的很多经济因素和条件,这让我在看今天的经济时,想起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史。应该说亚当·斯密是伟大的。他的劳动创造价值理论和社会分工理论使我们直观地了解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批判地看待亚当·斯密。应该说,每一种观点都是建立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的,亚当·斯密的观点也不例外。但是,它提醒了我,今天的一些学者并不是在试图提出他们的观点,而是在试图整理他们的观点。没有考证,就自以为成就很高,迫不及待要发表。我钦佩亚当·斯密的精神。为什么亚当·斯密一生只有一个成就?并不是亚当·斯密写完这本书就失去了精力,而是他的学术态度非常严肃。亚当·斯密在弥留之际,为了不让自己半生不熟的观点公之于众,他要求别人销毁除《国富论》以外的所有其他手稿。
看完整篇文章,不禁佩服作者独到的见解和渊博的学识。正是因为有许多像史密斯这样的伟人,我们的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作为新世纪的主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能继承和发扬?
偏激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只看了第一章关于分工的内容,就震惊了。我讨厌对方直到很晚。这个想法产生于200多年前,让我对西方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理念值得借鉴。影响了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中的一本,果然名不虚传。原来我们现在学的很多内容,西方几百年前就有了。我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我真的很佩服马克思关于价值劳动力市场的一些概念。呵呵。我认为马克思吸收了亚当·斯密的思想。
17世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是亚当·斯密写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了人类长期存在的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社会。在此之前,一般是靠人的手和简单的工具。
生产力极低。整个社会发展,生活节奏都很慢,人的思想也相对停滞。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典型代表是蒸汽机,有了更现代化的工具,如火车、轮船、蒸汽泵。
机器大大提高了生产率。大量工厂开始出现。到目前为止,世界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人的思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才有了牛顿等很多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
亚当·斯密影响深远的思想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观点对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其思想水平和生产力远高于当时的其他国家。它的综合国力无人能及。难怪它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简单地说英国的财富完全建立在掠夺殖民地人民的血汗之上是片面的。
我们那个时候的中国呢?那是清朝,离发明还远着呢。满族是草原上骑射的民族,知识比较原始。我觉得当时马是最好的交通工具,马就够了。虽然发明了火药和火炮,只是在军事上有一些优势,但社会进步需要更先进的理念和科技。
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思想也可以提高生产力。很有可能它的影响力远胜于技术,思想和技术应该是相互的,思想的进步可以促进技术。
反过来,技术的发展也能促进思想的进步。比如分工的概念,亚当举了一个很好的扎针制造业的例子。一个人拉电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剪断。
一个人把线的一端磨尖,另一个人把线磨成适合圆头。要制作圆头,需要两到三次不同的操作。给圆头装配件,涂成白色,甚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
这样,别针的制造就被分成了十八道工序,其数量远远高于每个人单独完成所有工序的数量。
亚当·斯密系统地提出分工的概念是在1773年,也就是236年前。事实上,分工的概念在亚当·斯密提出之前就已经无意识地存在了。只是没有系统的科学提出分工的概念。现在它在社会的所有组织中都很普遍。可以说,分工改变了世界。
分工有很多好处:
第一,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必然会增加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从一份工作转到另一份工作往往需要一段时间,节省这段时间所获得的收益比我们乍一想要大得多。这样可以大大减轻管理层的压力。
第三,更容易发明新机器。分工之后,我们会考虑如何通过使用适当的机械能,简化某一环节的劳动,减少人为因素。亚当看来,机械的发明也可能是劳动分工造成的。
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产生新思想。即使是现在,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企业、团体、军队系统、教育机构都有组织间的分工。在未来,分工将占据重要的主导地位。有了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水到渠成了。一个国家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思想和科技,思想更重要。
《国富论》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写的。这本书被誉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我觉得读起来有点吃力,看了很久才勉强读完,于是相应地写了自己的拙见。《国富论》分为五部分。亚当·斯密生活在两个时代的转折点。他大声疾呼新自由主义经济原则,不可避免地遭到旧势力的攻击。但他的劳动价值论在人类思想史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的经济思想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他的理论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对作者亚当·斯密给出了一个总的评价——也许当代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像《国富论》这样对科学经济思想和行政管理制度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的工作将继续产生影响。
《国富论》被认为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著作。作为一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生,应该先阅读这本令人惊叹的著作,了解经济的相关知识,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看完这本书,我对自己有了一些谨慎和认识。这也让我想起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现在最需要的是真正植根于社会的自由法治传统。亚当·斯密的新思想“看不见的手”打开了我们的思维,告诉我们市场体系的基础是自由和法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重视空间市场,又要重视政府的适度宏观调控。纵观历史,我们的错误之一就是大跃进。政府完全控制了市场,一切由政府规定,最终压制了人民的工作热情,使当时的经济停滞落后。我们从文章中可以感受到,他并没有一味强调市场的万能,而是不经意间指出,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设计,市场也会成为“万恶之源”。不以自由和法治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渐失去魔力。(范)纵观西方自由市场的发展,它伴随着个人自由的不断延伸和扩大。阅读《国富论》使我更加确信这一点。
《国富论》的编辑马克斯·勒纳(Max Lerner)评论说:“这本书是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际计划的奇怪混合体,由具有渊博知识和洞察力的人撰写。这个人分析能力很强,能把笔记本里的材料全部筛选出来;史密斯对当时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极其敏感,因为他有很强的综合能力,并且能够以新的、引人注目的方式重新组合这些思想。和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他在自己家里也不是一个孤立的学者。他似乎全身都有一根天线,能够接收和吸收他所能接触到的所有信息。他写于封建欧洲解体的末期和现代世界的开端。在这个世界上,封建制度仍然顽固地存在着,这是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出来的。他是写信反对这种利益集团的。结果,他的书不仅是为图书馆书架而写的,而且对经济观点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我们今天生活的整个生活环境。”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倡导个人自由竞争的重要力作,在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对现当代有重要影响的百科全书!第一章,生产力提高和产品分配的原因。这第一条是整部大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首先谈的是分工。人们需要合作。分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我们可能不擅长某一方面,但我们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某一方面换取别人擅长的服务。这是绝对优势理论。分工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正是因为人的特长不同,需求复杂,才有了交流。交换提高了社会有效需求和社会福利,因此需要更多的流通产品。不用说,对分工最有力的解释就是“做大头针”的例子。分工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然后是货币和商品价格的讨论。价值,我认为它代表了商品的效用,经济学中研究最多的是商品的边际效用,因为正是这种边际效用决定了商品的价格。很多经济学著作都会提到“馒头是最后一个吃的”。在馒头不缺的情况下,是这最后一个馒头的价值决定了它的价格。根据高中政治课本,价值包括劳动,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正尺度。它反映了商品的真实价格。一个产品一旦生产出来,它的真实价格就一定了,变化的只是我们现在的货币计量。下面说的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是社会分工创造的财富分配。根据宏观经济学,这是财富的原始分配。社会分工必然导致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最终产品的贡献不同,也就是书中提到的劳动者职业性质的差异,最终导致劳动者工资的不对等。第十一章所说的地租,其实就是土地的使用价格,即资本使用土地所要付出的经济价格,即经济租金。
第二部分,资产的性质、积累和使用。资产的本质是资产的分类。事实上,国富论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国家财富和社会福利。要增加国民财富,必须走一条路,那就是增加实际就业和生产机器设备。当时还没有虚拟经济的概念,就是在实体经济中增加工人和劳动工具,这需要资产投入。资产的投资和运营就是资产积累和使用的过程。
第三章,不同国家财富增长的不同方式。这篇文章其实讲的是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内容也比较少,我觉得没什么意思。
第四章,政治经济体系。我认为这篇文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经济的写照。我觉得现在我国明显存在重商主义。一切都是用金钱来衡量的,金钱很快就会取代爱情的地位,成为现代都市男女结婚的条件。“没钱不能救人,不能求尸”,还有老师上课提到的一些现象,比如“有钱的坐牢,没钱的坐牢”,都是看重金钱和商业的教育教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掺杂了“道义”的教育,也许很多事情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但是,不可否认,经济发展需要重商主义的推动。史密斯认为我们应该限制国产商品的进口,这实际上是我们前几年的贸易壁垒。为了保障国内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哪里有100%的国货,哪里有100%的进口货?几乎没有。
在退税、奖金、贸易条约方面,都是国家进出口贸易的一些策略。我们国家也在实行出口退税。贸易条约实际上是在互利基础上签署的协议。当然也不排除不公平的条约,比如鸦片战争。殖民地是这些强国不顾他人死活,掠夺资源,增加财富的根据地。斯密批判重商主义,在总结重商主义时,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我看过相关的书,《看不见的手》这本书只提了一次,但其实是影响全局的。正是通过这只“看不见的手”,看似自私的行为最终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第五章,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国富论》实际上反对政府干预。他认为政府的主要任务是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不受欺凌,建立和维护公共事业。这里他谈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是他的伟大之处。此外,他还提出了著名的税收四原则:平等、确定、方便和经济。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中,将税收的三大特征定义为“强制、免费、固定”。没有类似的吗?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八章提到了我们国家。他说,中国是世界上土地最肥沃、耕地最好、人民最勤劳、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他还表示,中国最底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困国家人民的贫困程度。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即使在今天这些话也不是夸张。我们经济发展了,国家富裕了,可老百姓却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