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孔子也说:“人若无情,何为礼?人都没心没肺的,那你高兴什么?”(《论语·巴蜀》)礼乐之规,表面上看是帛书、钟鼓之规,但孔子明确指出,其本质是人的道德修养,外在的礼仪只是一种形式。人不能行善,就会失去灵魂。可见,仁与礼是统一的,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本质要求。当时礼仪崩溃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孔子将仁置于礼之上,赋予其道德内涵。在孔子眼里,人性本善,道德修养的关键在于后天的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循“礼”的标准来约束自己,这样才能做到“仁”,认真实践“仁”的要求,才能做到“仁”。“仁”是一种修养,要求我们把“克己”和“复礼”结合起来,从严格要求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对人宽厚,不为外界条件所左右,凡事不求他人。孔子强调“克己”,具体要求自己在见、听、说、动四个方面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只有把“克己”和“应礼”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求仁得仁的境界。资料来源: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