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论文1

●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的方法论反思,载《文艺研究》第6期,2013。

●《小说史实考证》,发表于《文学评论》第5期,2012,第143-150页。

●综述(八卷)》,发表于《文献综述》第2期2010,第200-202页。

大众化与改良之争——论20世纪50年代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的权力之争,载《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第137-142页。人大复印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8年第12期全文转载。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的口述史料》,《文学争鸣》第6期,2013。

呼唤“隐藏的历史”——《风波》动员叙事研究,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第6期,2012,PP . 10-23;《周立波评传》,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

●《革命、叙事与当代文艺的内在问题——小说与纪实电影札记》,发表于《学术研究》第5期,2012,第126-133页;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第9期,全文转载。

●鲁迅弟子关于重建鲁迅的内部论争,《中山大学学报》,第2期,2012,第87-94页。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2,第6期,全文转载。

●《战斗在虚空:读书笔记》,发表于《文学争鸣》第五期2011,第10-15页。

●胡适的得意门生1949-1952,发表于《文艺争鸣》第19期,第129-134页。

●弱者的哲学:、& lt许三观卖血>札记》,刊于《文学争鸣》第3期,2010,第83-88页。

●如何“文学”与“叙事”——评柯逊主编:《现代卷》与《当代卷》,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第4期,第187-192页。

《范在1950年代文学刊物上的发言》,载《文学论争》第2期。12,2008年,第124-129页。中国人民大学的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转载于2009年第三期。

《夜读张怡和》,载《21世纪》(香港),2008年4月,第147-150页。

●1950s金银花与蝴蝶文献出版,发表于《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61-68页。

●《鲁迅为什么不重视《阿q正传》:兼论国民性批判写作与启蒙的关系》,《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第65-69页;《世纪中国》全文转载(2006年5月)。

论文2

《意识形态与自由主义的重建》,载《现代哲学》2003年第2期,第122-128页。

《夹缝中的叙事:论五六十年代文学的叙事机制》,《文学评论》中青年学者专刊2001。【本文获2001中山大学科技节论文一等奖】

●辨证的辩证法:人物技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第5期,2012,第139-146页。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流氓现象》,载《南京社会科学》第5期,2010,第123-129页。

《十七年期间鸳鸯蝴蝶派作家》,广东社会科学,第1期,2010期,第153-159页。

底层、草根与表达的悖论,发表于《小说评论》2009年第6期,第41-46页。

史铁生与当代文学史写作,《南京师范大学学院学报》,第1期,2009年,第64-71页。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7期全文。

通向中国的写作(毕飞宇访谈),发表于《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第43-47页。此外,《与著名作家对话》,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

“在‘现代性’之后,我们向何处去?”,小说评论,2006年第2期,第50-56页。此外,《与著名作家对话》,河南文艺出版社,2009年。

●超越的极限:论李锐对新自由主义文学的批判,发表于《当代文学》2006年第1期,第59-63页。

《工作让我平静》(张伟访谈),发表于《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第14-17页;《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26-231页。

张炜与中国现代的恨美学,载《小说评论》2005年第3期,第24-30页;《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0-232页。

●我们如何进入历史: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载《东南学术》2006年第3期,第40-45页;另外,《现代性与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学术中国》全文转载(2007年4月)。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起源:论现代文学研究中的中国视角》,《江汉论坛》2004年第6期,第106-109页。

用语言挑战语言(韩少功访谈),发表于《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第16-21页;中国人民大学的那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再版。《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56-63页。

《还有人仰望星空:韩少功的1992-2002》,发表于《小说评论》2004年第6期,第22-28页;中国人民大学的那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二期再版。《小说家档案》,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4-73页;《学术中国》全文转载(2007年6月5438+10月)。

●《沉沦与救赎:无根的一代(重读莫言、刘震云)》,发表于《小说评论》第1997期,第55-62页;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本,《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第8期,全文转载。

论苗长水及其老区小说,发表于《当代作家评论》第5期,1995,第106-11页。【本文获武汉大学研究生优秀论文奖】

●社会主义文学有可能是“遗产”吗(张),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第2期,2013。

●《来自中国农村的报告》:兼论莫言小说遭遇的创作障碍,《新文学评论》,第1期,2013。

《当今大学制度与知识分子的生存》,载《天涯》第2期,2012,第44-49页。作品(选登)2012第5期全文转载。

●《韩寒与当今知识分子的问题》(沙龙实录),刊于《广东海上风情》第1期,2065438,第11-14页。

●《在场的诱惑与冒险:读荀子先生》,载《长江学术》2012第2期,第150-153页。

●50-70年代文学中的读者问题,《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2011,第29-35页。

50-70年代文学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发表于《长江评论》第6期2010,pp.19-24。

左翼文学中“读者”概念的演变,发表于《长江学术》第3期,2010,PP . 1-9;《新华文摘》第1号,201转载,《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第3期,2011全文转载。

“兀术问题”的再审视,发表于《广东海风》第5期,2011,第12-16页。

●《单位体制下文人的生存》,发表于《广东海风》第2期,2010,第3-8页。

《蓝天楼的回忆》(舒芜编剧,张军编译),发表于《万象》2010第7期,第111-121页。人大复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10,第10期,全文转载。

20世纪50年代的民营出版社及其文学出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39-43页。《现代性思想谱系及其批判》,发表于《长江学术》2008年第2期,第1-7页。

稿酬制度的形成及其作为文学场域的作用,载《文学传播与接受》第二辑,中华书局,2007年,第43-57页。

●出版体制与当代文学场的倾斜,载《文学传播与接受》系列2,中华书局,2007年,第28-42页。

●“为什么《摩登》不能来?——论晚清文学1895-1911年,载《中山人文与学术研究》第七辑,澳门出版社2006年,第497-507页。

●《谁在创业——从《创业史》对梁生宝形象的接受差异谈起》,载《文学传播与接受》系列1,中华书局,2006年,第340-354页。

●身体的觉醒,欲望的叙述:20世纪中国文学叙事与文学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52页。

《普遍历史的建构:西方哲学史概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68-71页。

●《革命文艺中的叛徒叙事:重读》,发表于《长江学术》2004年第六辑,第31-37页;学术中国网

全文转载(65438+2006年2月)。

论张爱玲,发表于《大众文学评论》第2期,1997。中国人民大学的文案,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第3期,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