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影视表演的论文。

第四,必要的修养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对一部电影的剧本的分析,必须建立在一定的修养之上。

首先,你必须有相当数量的电影。如果一个人总共没看过几部电影,就不可能把一部电影和其他电影进行比较,对这部电影做出正确的分析。只有保证一定的电影量,才能了解最新的、全面的电影创作动态和现象,也才能在大的创作背景和环境中审视一部电影。例如,一篇分析沙鸥的文章说:

“虽然电影《沙鸥》在今天的观众眼里各方面都显得幼稚,但必须肯定它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原创作品,是写在银幕上的宣言书。因此,当我们立足于今天来评论这部电影时,研究它在中国电影发展中的作用比简单地分析它的创作技巧更为重要。

“1979年至1980年,粉碎“四人帮”后,中国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大潮。其中,《小花》《小街》《苦恼人的笑声》《生活的颤音》等一批中年导演的作品尤为抢眼。然而,在繁忙的创作中,中国的电影人惊讶地发现,这是“洞中一日,人间已千年”。由于十年动乱的延宕,中国电影已经脱离了世界电影。虽然这些中年导演从国外优秀影片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变焦镜头的运用、时空交错结构、画外音、高速镜头、通俗唱法的主题曲、旋转镜头、追女人等等。,他们渐渐觉得一味的拿外国电影的一些皮毛,解决不了中国电影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被观众广泛指责的‘不真实’。这时,中国电影界的两位年轻人暖星张和李拓在《电影艺术》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论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文章。作者以慷慨激昂的语气呼吁国内同仁向外国电影学习,加快中国电影语言的现代化。虽然在今天看来这篇文章过于琐碎肤浅,无法列举外国电影的具体手法,缺乏系统扎实的理论体系作为依据,但作者的热情和坦诚在那个特定背景下还是在中国电影界引起了轩然大波。这篇文章被后来的人视为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的宣言,文章的作者是电影《沙鸥》的导演。”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在把握沙鸥剧作的特点时,并没有以沙鸥的角度来谈沙鸥,而是将影片放在一个大的创作背景中,使作者沉浸在剧本技法的具体细节中,转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可见,全面客观地分析剧本,应该建立在对电影创作发展和现状的全面了解和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这就要求作者随时关注电影创作的现实和趋势。

同时也要看到,没有相应的剧本理论准备,是不可能把一部电影的剧本分析好的。让我们看看上面引述的关于沙鸥的文章中的一段话: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制定了戏剧必须遵守的法则。他说:‘有人认为剧情的统一是建立在只写一个角色的基础上的,其实不是。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可能有很多甚至无数次的经历,有些经历是无法统一的;同样,一个人的行为也可能有很多,有些行为不能构成行为。“在此基础上,他认定只提‘一个人’不能保证情节的完整性,‘一件事’必须提。中国清代戏剧家李渔也持同样的观点:‘后人都是传说,却知道是为了一个人,却不知道是为了一件事。做一个人做过的事,把细节一个一个铺陈出来,就像散金碎玉,可以化零为整,就叫做全书,是一颗破碎的珍珠,一座没有横梁的房子。“但这是沙鸥想要打破的戒律。在影片中,虽然沙鸥的行为仍然是统一的——努力获得金牌,但影片并不局限于单一事件。或许,作者可以把时空和剧情框在最后一场海外比赛上,然后按照亚里士多德定律把事件分层次展开。然而,这似乎违背了《沙鸥》作者的意愿。他们更关心沙鸥,她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在整部影片中,构成情节的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事件,而是沙鸥一生中漫长而艰难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件,比如吃牛肉,看病,出国比赛,参加婚礼,失去男朋友,瘫痪,当教练等等。所有这些小事件像珍珠一样形成了一条情节项链,是沙鸥漫长的生命历程将它们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做法虽然看起来不如以一个激烈的外部事件作为情节主线来的生动,但更贴近生活,让人更加关注人物性格的发展和深刻的生活内涵。与今天的电影相比,也许这种尝试不算什么,但与传统的中国电影相比,也许它真的有些“生命流动”的味道。"

在这个分析段落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戏剧理论有着充分的理解。只有这样,他才能从头到尾分析这部电影的剧情特点,从而指出它在剧情和结构上的突破。所以有兴趣提高一部电影剧本分析能力的朋友,一定要花点时间学习一下戏剧剧本理论,包括戏剧剧本理论。

动词 (verb的缩写)教材和参考资料

有朋友会问“影评和你说的影戏分析有什么区别?”其实对一部电影的评价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电影分析不仅要指出电影哪里处理得好,哪里处理得不好,还要进一步分析这些情况的原因。所以多看看平时杂志上发表的影评,会有利于学习电影分析的技巧。但是,如果我们不满足于对一部电影的表面现象说三道四,我们应该深入阅读和研究一些必要的戏剧理论著作。现在,我向朋友们推荐一些初级读物:

1,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这是这部剧的经典理论。今天很多电影戏剧理论和电影创作现象都可以追溯到这本书,所以是学戏剧理论的人必读的书;

2.李渔《随缘》中的“词曲部”:这虽然是一部较早的晚清中国戏剧理论著作,但却明智地总结了传统戏剧创作的一切重要规律,因此成为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必读之作;

3.夏衍《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别小看这本薄薄的小书。它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影创作的影响不可低估。是长期普及中国电影教育的基础教材,通俗易懂,实用性强;